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源洁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5):18-22,119
彝族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婚姻礼和丧葬礼等不同的礼仪,而"满月"就是诞生礼中十分重要的礼仪。昙华的满月礼有着丰富的文化功能内涵,反映了当地彝族丰富多彩和别具特色民俗风情文化。满月礼在昙华彝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具备多重文化功能的民族文化事项,在昙华彝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有其他礼仪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民族文化有雅俗之别,而礼则是传统雅文化的核心,是俗文化的升华。礼是不断演变和外向辐射的;礼与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礼不断外向辐射影响俗的变迁,俗则部分地不断上升为礼。雅与俗如果隔绝,就是民族文化衰败的前兆。在现代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地为雅文化与俗文化按照其自身固有的互动规律进行沟通创造条件,并积极促进之,从而达成民族文化的"自觉",来回应全球文化一体化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极其重大而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主题导引】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  相似文献   

4.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近年来,南昌市珠市小学秉承"国学熏优雅,创新造大气"的办学理念,于国学教育中提炼出"尚礼"这一文化基因。学校深入挖掘"礼"的内涵——文明仪表、有序和谐、道德责任,意求通过鲜活的内容、涵化的过程对师生进行"微养护",让"礼"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栖居于校园,成为学校的精神引领,力求形成学生"敦品励学,以礼养德",教师"睿智悦纳,和善大气"的文化气质。我们在教育的天地里,守住教育本真,焕出文化奇彩,为师生聚蓄礼育文化之"精气神"。  相似文献   

5.
红光小学加强"礼文化"建设,为学校德育注入新活力,继承传统学校文化,构建"礼文化"体系;创新课堂"礼文化"、课延"礼文化"、活动"礼文化"、环境"礼文化"等。通过新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三自教育"品牌学校的创建。  相似文献   

6.
文化词汇是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裁体,是连接语言与文化的一座桥。“礼”族文化词汇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礼文化内涵,“礼”族文化词汇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礼文化的教学。本文将对“礼”族文化词汇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尚礼"精神,西方传统文化精神是"尚力"精神。礼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主体。"力"是唯一将西方文化三要素构成一体并且传承不断的文化精神。"尚礼"精神作为一种传统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重大现实意义。"尚力"文化已经发展到自己的一个高峰时期,它所造成的三大人类危机——环境危机、战争危机和人的精神危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此,21世纪应该是"尚礼"和"尚力"两种文化精神或者说是文化价值观念对立互补的世纪。  相似文献   

8.
田桂香 《现代语文》2007,(10):8-8,7
中国人的爱情追求,由于受文化影响,本是一种含蓄,一种内敛。但在传统文化形成的初期,因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两性相悦,表现出一种直露,一种大胆,甚至有着"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追寻的执着。这种情况,在诗歌总集《诗经》里有真实的记载。我们就拿《秦风·蒹葭》为例来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9.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动能和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日渐贫乏,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礼文化越来越不重视、不了解,甚至不懂礼、不知礼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将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当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礼"的意识,同时有利于中国传统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汝涛先生在琅邪文化的研究上做出过重要贡献。其研究特点,一是对材料的广泛搜集与精心鉴别;二是严格遵循"有几分证据讲几分话"的原则;三是既立论稳妥又新见迭出;四是史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结合。王汝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态度也体现出琅邪文化的鲜明特征,如淳厚质朴的气质,认真求实的作风,学术上的兼容与综合,以及谨慎、执着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中典型的日常礼仪。从拱手礼与揖礼、叉手礼、鞠躬等礼俗辨析入手,论述拱手礼的基本形式,分析其"敬天"、"尊人"的文化内涵,进而探讨了拱手礼在构建现代礼仪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教育总是与社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通过深厚的礼仪文化的营造实现道德之教化,这便是中国传统德育的一大特色.礼仪文化需要在长期不懈的仪式活动中去积淀,仪式是"礼"之精神的操作化和外显化,而"礼"的精神内核体现的正是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顺着这一线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孕育与道德教化之间的深层关联,而其中介环节便是仪式活动,因而,学校德育建设应当充分重视仪式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黄炎培先生早在1919年就在《〈学生自治号〉发行的旨趣》中写道:"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在意,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一些儿没有自动的习惯和共同的修养。这种教育,顶好的结果,不过造成一种改良的艺徒,决不能造成良善的公民。"文明礼仪便是塑造"良善的公民"的必备条件。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与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4.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中典型的日常礼仪。从拱手礼与揖礼、叉手礼、鞠躬等礼俗辨析入手,论述拱手礼的基本形式,分析其"敬天"、"尊人"的文化内涵,进而探讨了拱手礼在构建现代礼仪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荀子的政治主张是"礼治",其学说的主旨是"明礼",其所"明"者主要是"义"与"分"。其中,"义"是"礼"的价值性原则,"礼"因"义"而获得了道德的正当性;"分"是"礼"的功能性本质,"礼"因"分"而具有了现实的合理性。深入分析"义"与"分"的概念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理论建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荀子在对社会与文化的反思中,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特质的文化观。他通过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阐释,从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揭示了礼文化的产生形成、礼文化的内容和礼文化的作用价值,指出了以礼为核心特质的文化,是决定人之所以为人而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它的作用旨在完善人的存在的社会属性,保证社会的和谐运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性,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汉字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对形成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以"王""、法""、礼"为例探索汉字文化之意蕴。  相似文献   

18.
吴起“先和而造大事”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起"先和而造大事"思想是一种经国治军的大战略思想,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军事上的反映。它既表现为内部的团结一致,也表现为战胜攻取之后对敌行仁、用仁,是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从"道、义、礼、仁"四个方面入手"内修文德",是实现"和"的主要途径。围绕治军问题"外治武备",则是巩固"和"的局面和形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荀子在对社会与文化的反思中,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特质的文化观。他通过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阐释,从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揭示了礼文化的产生形成、礼文化的内容和礼文化的作用价值,指出了以礼为核心特质的文化,是决定人之所以为人而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它的作用旨在完善人的存在的社会属性,保证社会的和谐运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呐喊》与《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作品,代表了新文化的反传统属性。《呐喊》与《彷徨》一方面展现了新文化的基本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理念,在新旧传统文化中间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文化情结,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多元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