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语文意识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自觉关注、有意注意和审美评价,是一个人在长期的习得和学得中渐次形成的思维品质、精神状态。语文意识可分为语言文字意识、文章文学意识和民族文化意识。语文意识具有基础性、习得性、主体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对语文意识的培育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4.
所谓语文意识,用王尚文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一般中学生多少都有一点语文意识,问题是有没有达到"自觉关注"的程度.一个亲戚向王先生请教如何提高他孩子的语文水平,王先生随口答道鼓励他多读书吧,准知那亲戚大不以为然,因为那孩子用于读书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多多了,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他都看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还不止一遍,可语文水平还是远远不如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这孩子关注的只是武侠小说中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没有"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把它摆在它和整体的关系之中,摆在它和语境的关系之中反复审视、掂量、咀嚼、玩味".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逐步形成语文意识。鲜明的语文意识体现在最为基础的语文学科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同时要处理好它与人文意识的关系。唯如此,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学科的语文,才能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即人     
人本主义在语文教育中体现为语文——言语与人的生命血脉相连。人的言语需求,既外在于生命,又内在于生命,归根结底是内在于生命的。因此,应内(生命)外(生活、社会)同致,以内为本,以言语生命意识的培育为本。美国人类学家怀特说:“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意识论     
语文意识是新近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追溯其源,最早提出应是语文教育家王尚文.王先生在<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一文中指出:"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中的一段回忆:‘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轰轰烈烈的语文新课改实验,给教师们输入了崭新的血液.新课程、新理念带给我们更多的震动与思考.但几年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摇摆不定的现象,也给不少教师带来了困惑,产生了"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迷茫感.语文到底教什么?语文课到底怎么教?成了目前最需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是个性化教学突出的学科,语文教师应从个性化的作家作品中发掘个 性美,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强化个性化教学意识。个性化教学意识是语文个性化教学 艺术的基础和起点,只有强化个性化教学意识,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个性 化教学应强化七种意识: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今笼罩在语文教学上空的层层迷雾,语文教学工作者不能迷失航向,弱水搁浅,必须以一种容纳的气度,冷静的思索,守正创新,拨开迷雾,踏踏实实地教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坚定地用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品味丰富多彩的人生,促使学生的人格伴随着知识、智慧的增长而不断健全起来,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语文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具有强大优势的教学手段,本文就怎样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恰当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论述,主要观点有:避免单纯视听冲击,教师要因势利导;讲究交流性、互动性,开拓信息课堂新天地;立足语文灵魂,避免与文本的相隔。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出发,认为理工类高校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学科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增强文本意识,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势必成为语文学习指导的首要任务。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对语文学习指导中的创新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同行。 一、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语文学习要创新,必须转变旧的传统观念,建立新的现代学习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由初中调到高中的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我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中职《语文》,而是普高《语文》(人教版)。开始审视教本的时候,内心便闪过一个念头:这上面怎么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还有行书书写的《琵琶行》节选?这里面有什么联系?又查看了其他几册教本,封面都是《清明上河图》(只画面不同)和不同字体、不同内容的书法艺术。于是便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高中的语文将不同于初中,其中将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它可能涵盖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  相似文献   

16.
本从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教学大纲入手,阐述了“学好语”与“学会做人”的关系,并从课堂生活两方面加以论述,最后强调了语教师加强修养、提高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语文意识具体指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语言文字正确表达、运用、积累,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一种自觉、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语文意识应从小培养,因此很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意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文素养,简而言之就是培养人的语感。评价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是多面的,但任何评价不能脱离了语文的本质——语言文字。而语文意识则是通向语感的桥梁和阶梯,培养好学生的语文意识,是教学的有效保障和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学中,生态意识逐渐成为教育新要求,构建小学教学生态课堂,可以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生态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就是一种注重生态文明和自然观念的学习课堂,教师通过在教学设计中增加生态性知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课堂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审美的培养等,其中,促进教学课堂生态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刘校环 《快乐阅读》2011,(22):69-70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创新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呢?本文中笔者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