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修辞推理与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修辞所必然联系的双方即表达者与理解者总是追求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修辞的效果则在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中取得,并最终诉诸接受心理得以体现。接受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修辞表达,或者说,修辞表达要受接受心理的制约。“修辞推理”和“修辞话语形式建构”是接受心理制约修辞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被广泛应用。夸张修辞与情境、语体等外在条件相关,更与联想、想象、情感等内在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夸张作为一种修辞现象产生是有其客观心理机制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夸张建构和夸张接受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夸张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夸张的定义、分类及修辞功用方面对英汉语中夸张修辞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夸张修辞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表达规律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册“梳理探究”部分加入了《修辞无处不在》一文,让许多学生迷惘:到底什么是修辞?修辞不就是比喻、夸张之类吗?其实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实际上只是修辞格,是众多修辞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精细”作为一种修辞本模式,一般多是建立在表达力图突破人们所共同遵循的常规逻辑和表述惯例,以语言表达方式的新异性来激发修辞本接受的“不随意注意”,以此诱导接受进入本接受的“随意注意”阶段,从而达成对其所建构的修辞本加深印象,并深刻理解其意旨之心理机制之上的。这种修辞本,在表达和接受上都有其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旁逸”作为修辞本模式,其建构的基本心理机制是通过在正常逻辑叙述中暂时脱离正常逻辑叙述的轨道,以新异性的内容引发接受的“不随意注意”,从而达到维持正常叙述得以完成的目标。这种修辞本的建构,从表达上看可以突破正常平实叙述的冗长沉闷而增添叙写的活力,使修辞本生动而富有情味;从接受上看,由于表达在常式定式的叙写中旁枝逸出,增添了叙写内容中不应有的信息,使接受在味;从接受上看,由于表达在常式定式的叙写中旁枝逸出,增添了叙写内容中不应有的信息,使接受在本接受中的定式思路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刺激,从而提高本接受的兴趣,在本解读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修辞学研究修辞现象、修辞活动,那么,理应既研究表达修辞,又要研究接受修辞。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修辞学理论系统建构中,明确提出接受修辞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这其中以宗廷虎和李金苓的成就最为突出,当前学界对此还少有专门性论述。他们不仅自己多年一直坚持研究,建构了包括“表达修辞学”和“理解修辞学”在内的修辞学框架,梳理了接受修辞研究的历史,提出了言语交际全过程的研究方法,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接受修辞学中尚待研究的众多问题,而且积极引导、支持其他研究者,为接受修辞学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力量。接受修辞学将成为21世纪修辞学研究大有可为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修辞心理需要用语言表现出来,不同的语言形式能表达不同的修辞心理。修辞心理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词语选择、文本顺序和修辞格的使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修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不能穷尽的话题.修辞适应语境,才能有好的表达效果.王希杰提出的"四个世界"统一的理论,拓展了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手段的运用,要适应语言世界语境、物理世界语境、文化世界语境、心理世界语境.  相似文献   

10.
修辞练习     
夸张的修辞方法——适用四年级上学期 一、题目要求照样子,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例:这山可真高,快要把青山刺破了。这巷子真窄,____。  相似文献   

11.
“比拟”作为一种修辞文本模式,它是建立在物我同一的移情作用的心理机制之上的。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使文本别添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语言顿然灵动飞扬起来;在接受上使接受者在文本在文本解构时易于进入与表达者文本建构时凝神观照、物我同一的相同情感状态,达到与表达者思想情感的同向共鸣,由此在修辞文本欣赏中获取一种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19,(1):42-46
以当代修辞学理论为指导,提炼并阐释了庄子的修辞本质观,即在修辞活动中说话者(表达者)与听话者(接受者)共为修辞主体;同时梳理并总结了庄子关于修辞活动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即两个修辞主体的存在境域相近、两个修辞主体的价值取向相类、两个修辞主体的心灵相通等。得出庄子的修辞观可为建构当代汉语修辞学提供必要的传统理论资源及参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政治人与自然人一样,在语言活动中都要讲究表达效果,为此就需要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而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建构有表达力的修辞文本。不过,跟自然人的"日常修辞"不同,政治人的"政治修辞"在选择修辞手法建构相应的修辞文本时更要注意使目标预期与文本接受的实际效果趋于一同,从而发挥出政治修辞的最大效益。因为政治修辞的效果好坏,不仅跟表达者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还跟国计民生、政权存亡、国家形象等密切相关。政治修辞的手法很多,其中比喻手法尤为古往今来的政治人所钟爱。运用比喻手法建构的政治修辞文本,不仅表意生动、形象、有力,而且还别具婉约含蓄的韵味与幽默诙谐的机趣,因而在政治场域中不时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殊作用,有效地化解政治对话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彰显表达者的人格魅力与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修辞学认为,从言语毛坯到修辞文本的形成过程是修辞者心理活动的过程。人们的修辞行为受社会心理的影响,修辞过程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修辞需要切合并能动地利用社会心理。修辞者在建构话语时,会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因此,人们在理解话语时,也会析出修辞者话语中所浸润的社会心理成分,话语的理解也应该考虑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夸张是修辞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辞格,也是文艺创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笔法。高尔基说:"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端木蕻良也说:"艺术的夸张,不仅允许,而且必要。"但是,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真实,因此必须运用得当。本文根据修辞上夸张的具体表现形式,谈谈在文艺创作中运用夸张时应注意的问题。一、修辞上的夸张表现方式夸张也叫夸饰、铺张,它是用特殊的方式突出被一般掩盖着的特质,用异常的艺术手段从常态中生发出不寻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借代是一种最为普遍且常见的修辞手法。因此,任何修辞学者任何修辞学著作都要谈借代。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借代的论述多是停留在描写的层面上,且多是举例说明或分类描写之类。至于深层次的理论阐释如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问题的探讨,则无人及之。本文则彻底摒弃传统的研究法,着重于闻发探讨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认为借代修辞文本的建构多是基于关系联想的心理机制,指出: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有使语言具有形象性、突出性的效果,在接受上有引人思索回味、提高审美情趣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以现代修辞学为基点建构起的接受修辞学,完成了修辞学研究中从表达到接受的转变,完善了对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双向互动的系统研究.修辞活动是一个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往对喜剧小品语言的研究中涉及较多的是表达修辞,而涉及接受修辞的少之又少.本文以接受修辞为着眼点,结合语用学、心理学、信息理论等相关理论,从话语的感知和理解、话语语用意义的推导、话语的评价三个方面对喜剧小品话语修辞的接受过程及其幽默效果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修辞功能的三层面,对《金锁记》进行广义的修辞分析,从话语建构开始,逐层向文本建构和主体的精神建构延伸。将修辞学研究由修辞技巧层面向修辞哲学层面提升,从而暗合修辞之“修”的三重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名是一种颇具特色、值得重视的修辞活动和现象,其修辞理据主要体现在逻辑上的“无理而妙”、特定心理需求、社会文化习俗、审美情趣等几个方面,一个小名的确立,往往包含多重修辞理据.  相似文献   

20.
刘秀梅 《考试周刊》2014,(32):96-97
夸张是中英文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辞方法,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其在使用上不尽相同。本文通过汉语和英语中夸张修辞的使用实例对比,简单介绍了夸张在英语语句中的使用特点和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