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从福建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现状出发,结合福建省电视气象服务的实际案例,阐述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优、劣势,对如何打造<天气预报>节目品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其自身优化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电视观众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电视天气预报是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的,作为一档实用性相当强的服务类节目,在其后的20多年中,其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中国电视气象事业的发展,各省级市级电视台也开始制作自己的天气预报节目。这里,笔者将天气预报节目分为新闻板块的天气预报节目和一般的天气咨讯类节目两大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受众本位"理论出现与实践,天气类节目呈现出许多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天气的影响无处不在,大到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大型体育比赛,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虽然在报纸、广播、互联网上都有天气预报内容,但最为直观、全面、贴近百姓生活的还是电视天气预报。作为气象公益服务的主要手段,地方台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水平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憾,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笔者对节目从编辑、制作两方面做一些设想,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佳妮 《记者摇篮》2012,(12):39-40
1980年7月7日,电视版《天气预报》诞生了,天气预报成为了一种电视节目;1993年,电视版《天气预报》开始有了讲解天气的节目主持人,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电视版《天气预报》节目的收视率一直雄居央视以及各级电视台榜首。在十几年的风雨历程中,天气预报节目不仅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更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而且天气预  相似文献   

6.
是谁一直与我们同在——认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观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因为其短小,又大多包含在新闻资讯类栏目中,所以对它的受众调查一直是个空白。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单位,认为有必要在全体电视观众中将天气预报观众分离出来,以认识、了解这些观众。因此,从2003年开始,通过网络调查、节目的满意度和收视率的调查分析,初步认识了他们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一、庞大的观众规模如果有人问:目前国内收视率最高和观众规模最大的节目是哪一个,你会怎么回答?正确答案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后面的《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统计局、中科院等单位…  相似文献   

7.
天气预报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进入2l世纪,我国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天气预报报道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由简单地提供天气信息向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新闻转变,天气预报服务开始向全方位、无微不至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报纸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都市报的气象新闻专版,它包括天气预报、气象生活小常识、各类指数等,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要分析电视天气预报,还要从天气预报本身的历史谈起。16世纪以前,人们只能根据肉眼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大气或气候的变化,随着科学观天洲云经验的积累,一些有预示性的云天现象被编成谚语而流传,  相似文献   

9.
王漱蔚 《青年记者》2012,(30):29-30
人们每天通过各种媒体获取和利用气象信息,以便安排生活和生产。尤其是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作为一种视听信息产品,形象直观,备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演进的简要历程1981年10月,中央气象台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推出天气预报节目。1993年3月,中央气象台又推出了出镜的"天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对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播出效果进行管理,方便广告客户的节目广告监看,及广告播出时间和广告价格的实时查阅,本中心以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准确高效、可扩展性好为原则,建立了一套高度自动化以图像识别为关键技术的广播电视监播系统。  相似文献   

11.
人们需要了解已经发生的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需要了解明天的天气来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因此天气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之一。统计结果显示:无论电视的收视率和还是电台的收听率,天气预报节目都是稳居前列。因为它的重要,各家媒体在天气预报的推陈出新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人性化的天气预报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2.
自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诞生,全国各级电视媒体的气象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气象节目越来越成为广大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常态节目。伴随时代的变迁和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于天气依赖性的增强,天气预报成为了受众“必视”的节目形态之一.1980年7月7日,由国家气象中心提供资料、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开播,成为中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滥觞.近年来,这一节目类型在内容、形式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节目特征.  相似文献   

14.
据《纽约时报》报道,皮尤研究中心和奈特基金会周一发表的报告说,看电视是取得天气预报、交通状况及突发新闻这3类资讯的主要渠道,但报纸和报社的网站是  相似文献   

15.
天气预报节目从诞生之初就以服务公众为己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天气预报节目可用资源大大增加、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灾害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候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这也增加了天气预报节目肩负的使命。本期《聚焦》主题是《气象风云》,特别邀请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副总经理朱定真等科研人员撰写一组文章,分别从天气预报的公众服务影响、服务能力和资源、灾害性天气现场直播报道技术、气象电视传媒中极端气候的标识等多视角进行介绍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气象新闻对平面媒体来说,原本一般只意味着常规的动态报道,因为相对于电视和广播.平面媒体很难提供具有预报性质的气象新闻。然而气象信息在近年来越来越成为读者最渴望汲取的信息之一,人们需要根据天气预报的气温去判断明天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需要根据预报所说的是否下雨来决定出门是否应该带伞……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平面媒体开始尝试提供文字天气预报。有别于动态报道,这种每天都出现在固定版面的天气预报在写作上也有着特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总有人感叹中国媒体环境的变革:这是颠覆的时代,这是多屏的时代,这是碎片化的时代,这是大数据的时代……这是新媒体的春天,这是传统媒体的冬天。而本刊却以为:这是进步的时代,这是融合的时代,这是开放的时代,这是彰显价值的时代……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它威风犹在;对于景观广告而言,它风华正茂。成长提升价值1980年,当第一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与观众见面时,  相似文献   

18.
游动字幕可以提高收视率。首先,在传递突发新闻事件中,运用游动字幕可以提高新闻时效,使电视在与报纸、网络、广播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其次,游动字幕可以适量增加节目内容,拓展屏幕资源,在有限的时问里为电视观众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第三,游动字幕可以提升电视的服务功能。一些天气预报、节目变更、温馨小贴士等内容可以让观众得到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广播天气预报编排与听众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新闻前哨》2010,(6):73-74
广播天气预报作为一档有效、实用的服务性节目,多年来收听率和受欢迎程度居高不下。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办好天气预报及其延伸节目,体现出媒体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本文从受众本位的角度来分析广播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天气预报是电视节目中观众人数最多的。然而在中国,天气预报却也是表现形式最单一的电视节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