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面均编排有练习题。这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提示,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呈现,每一位教师对此都必须正确对待。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练习题形同虚设;或是老师一手包办,把各项问题的答案逐一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都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  相似文献   

2.
关于一道练习题的设计江苏/邵正国《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一文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列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简表。(注:横线上的内容为学生应填内容)这道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说明的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实际上,很少有...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苏教版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面均编排了练习题。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其实课后练习更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具体呈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导致课后练习形同虚设,课堂教学高耗低效。  相似文献   

4.
据我所知,对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的处理方式,在农村初中大概有这样几种:一种是在课文讲读教学结束后,将练习题集中起来逐条进行解答。有些完全可以在讲授中一并解决的,也一律到最后才回过头来给学生“炒冷饭”;另一种是少数老师图省时省力,干脆将练习题答案抄给学生或报给学生笔录。这样一来,尽管“答案标准,批改顺当”,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久之,学生势必养成“等饭吃”的习惯;还有一种是索性一放到底,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对付”。这样,一些较难的题目便变成了“疑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苏教版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面均编排了练习题。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其实课后练习更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具体呈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导致课后练习形同虚设,课堂教学高耗低效。  相似文献   

6.
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3第四篇课文《说数》后有一道练习题:“课文中引用了作者咏数字的两首小诗,饶有兴趣地揭示了简单数字的神奇与奥妙。请你学习这样的笔法,选择其他的数字或符号写一首小诗。”显然,这样的练习对小品文的趣味性的深入探索是极有帮助的。是以课堂教学时,  相似文献   

7.
读了《江苏教育》(小学版)1991年8、9合刊上张庆老师的《课后作业题也要认真钻研》一文,深有感触。这里,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以张老师所说的“怎样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为题谈两点体会: 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的时机课后练习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后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出示的时机可分三种情况: 一种以“课后练习题”为主线,组织讲读教学。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根据文后练习2的要求,通过阅读,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得到许多人爱戴的原因,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这类“课后练习题”是课文学习重点的体现,讲读时,以其为主线,把它们指导好,能够起到提纲挈领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语文课,大多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与现行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及《教参》的束缚关系极大,练习题一般只针对课文内容而设计,《教参》中对练习题给定了“参考答案”,《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又跳不出时代背景、内容结构、写作特点的圈子。大多数教师根据《教参》分析、讲解课文及课后练习。这不利于学生灵活掌握、运用知识,更不利于其拓宽思路,迁移知识,挖掘潜能。 鉴于此,我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其内容之一就是在教完课文后,增加一个步骤: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朝着相似、相关、相反等…  相似文献   

9.
(一) 在学习了第九册课文《桂林山水》之后,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补充句子:“同学们思考问题时,教室里真静啊,静得……”要求仿照课文中同类型的句子,独立观察、思考、补充,补充的句子不能雷同。结果,学生一人一句,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补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描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设有这样的练习题:学习课文,描写家乡的一种水果。如何有效地进行这次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的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思考题;第二类是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写作特点的思考题;第三类是帮助学生掌握与巩固课文“双基”知识的思考与练习题;第四类是按循序渐进的顺序设计的“双基”练习题。根据这几类习题的不同性质和要求,一般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第一类和第二类思考题,宜于结合预习指导,课前布置,课堂解决。课前预习,是讲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  相似文献   

12.
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后题的教学处理却不尽如人意。要么题题落实,浪费时间;要么略讲一二,一笔带过,课后题无形中成了课文的尾巴甚至累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索、领悟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编排阅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把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它与讲读课文不同,主要是凭借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同时,又把思考练习题作为衡量学生阅读效果的依据。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或组织学生对论,以疏通阅读障碍,从会读到读懂。一、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要读征文章,白先必须会读文章中的字。因此,思喜练习第1题明确要来学生“蕾讲章读课文’。同读课文中的字,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14.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  相似文献   

15.
抚州地区教研室小学数学组从1985年起,坚持进行小学数学“指导读书法”的教法实验。现有18位骨干教师分别在县城实验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小复式班进行实验。实验班学生861名。 此种教法,要求教师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深入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围绕数学教学大纲“知识、智能、教育”相结合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数学课文,按课文段落层次,或操作演练学具,或列举生活实例,或算算画画,或实地测量……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议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通过完成有关练习题,加深和巩固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样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智能,受到教育,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掌握了一种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外母语教材中,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练习题的设计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语文>注重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倡个性化阅读,陈述性知识类题目居多;美国版的<芙国语文>则更加注重人文精神,旨在把学生引向对自我的反思、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的设计这样广阔的命题中,程序性知识类题目较多.众所周知,练习题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怎样设计练习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示阅读教学的重点;二是突出基本功训练的重点。可以说,课后练习题是每一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这一课的教学要求。各册课后练习题综合起来,就是大纲对这一年级的具体要求。如果抓好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就能达到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抓好课后练习题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根据习题制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练习题,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些课后练习是编者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文本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是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编排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它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这些课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准确把握、充分落实、有效使用这些课后练习,必将  相似文献   

19.
应秀芳 《小学语文》2014,(5):30-31,41
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学段目标和单元主题以及课文特点精心设计的,它包含一篇课文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20.
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必须在观点上实施转变,教师必须树立一种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都有充分发展的权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每一道练习题,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不断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