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8月3-6日,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召开了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提交论文130多篇,出席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大会提交的《诗经》研究成果,以单篇论文为主,基本反映了近两年来该专业的研究成果。其内容大致概括为5个方面:《诗经》文本的研究、《诗经》与历代文人文献关系研究、《诗经》版本研究、《诗经》与文化研究、《诗经》阐释史研究。目前的研究多限于文献研究,将文献研究与义理研究相结合才应是《诗经》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诗经学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河间市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3日至6日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韩国、曰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80佘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研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诗经》学史研究。《诗经》学史是《诗经》研究的热点之  相似文献   

3.
从《诗经》与儒、释、道;《诗经》与政治文化;《诗经》与农耕文化;《诗经》与宗法文化;《诗经》与伦理文化;《诗经》与婚丧文化;《诗经》追求自由的倾向等七个方面阐释了"诗经文化"。《诗经》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文化的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4.
汉代对《诗经》的研究继承了先秦研究《诗经》的成果,同时也注入了汉儒对于《诗经》的独特思想和汉代的时代特色。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罗鸣放·由中国诗经学会、日本诗经学会主办,桂林儒学学会、广西儒学学会、广西语言学会、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4日至10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  相似文献   

6.
薛景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01-104
自唐代出现《毛诗草木虫鱼图》之后,又陆续出现了《毛诗名物图说》、《毛诗品物图考》、《诗经植物释诂》等多部《诗经》图学力作。《诗经》图学研究,是以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新尝试,它打破《诗经》研究的传统方法,开创了多角度、多学科结合研究《诗经》的崭新视角,从而丰富了《诗经》研究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陈白夜同志的《“白日”与“红日”》 (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一文写道:“在《诗经》中描写到太阳的地方,除‘雝雝鸣雁,旭日始旦’(《诗经·匏有苦叶》)和‘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诗经·卷阿》)以外,都是以单音节词‘日’的面目出现,如‘其雨其雨,杲杲日出’。(《诗经·伯兮》)‘鸡栖于埘,日之夕矣’ (《诗经·君子于役》)等等。都没有提到‘日’是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以顾颉刚为代表的著名历史学派——古史辨以还原上古真史为目的,解构传统《诗经》学,清除历代《诗经》学萌生的伪史并查证真史。其诗学取向与价值在于,直面《诗经》本文,解除《诗经》的经典光晕,还原《诗经》的文学面目,因而对《诗经》学作了深度刷新。但是也因游走于历史与文学之间,遗失了更为细腻的历史文化密码,也对《诗经》造成了漏解、无解、误解的阐释缺失。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禁忌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婚恋嫁娶、宫室筑造、自然现象等方面,体现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通过与出土文献秦简《日书》及其他传世文献相印证,说明《诗经》时代的禁忌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典籍,对世界特别是东方各国文化也有重要影响。为继往开来,推动现代《诗经》学的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0日至1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这个研讨会是由国内2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由河北师范学院承办的。  相似文献   

11.
《诗经》作为《五经》之首,已有两千多年的研究史。在这漫长的《诗经》学史中,累积了浩如烟海的研究资料、汗牛充栋的研究著述、繁杂纷纭的观点学说,在学术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对汗蔓无际的《诗经》学史加以清理和总结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时代学术背景下,产生了一批带有综论性总结性的《诗经》学《概要》、《概论》和《诗经学史》。  相似文献   

12.
《诗经》研究是王夫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经稗疏》、《诗广传》、《诗绎》、《诗经考异》、《诗经叶韵辨》等论著,对《诗经》进行了综合的考察研究,持论甚高而卓见至多。其中对“二南”的划分足见一斑。关于《诗经》中《周南》、《召南》的划分,自古以来,各家解说不同。《毛诗序》以王、侯之风为划分标准,认为《周南》是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召南》是诸侯之风,故  相似文献   

13.
清代山东《诗经》研究丰富了清代诗经学。音韵学方面,孔广森提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阴阳对转理论,牟应震在论古韵的性质、通转、分部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精到的见解。解经方式方面,牟应震、牟庭及郝懿行夫妇等对《诗》旨的解读不拘泥于毛、郑之争,摆脱汉儒和宋儒的窠臼,基本抛开《诗序》《毛传》《郑笺》故说,立足于文本推求《诗经》大义。牛运震、王照圆等则立足《诗经》文学本位,对《诗经》进行文学评点。《诗经柄歌》和《毛诗集解训蒙》是清代山东地区训蒙之作的代表,体现了山东地区对《诗经》教育和普及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诗经学研究逐渐为现代诗经学研究所取代,《诗经》的经学意义被文学解读所消解、淡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顾颉刚的《诗经》研究打破了传统的经学阐释观念,将其对"音乐"和"民俗"的独特理解融会于《诗经》阐释中,即以民俗学的方法来解读《诗经》。主要从认定了《诗经》所录全为乐歌、以民间文艺的眼光廓清《诗经》旧解的附会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王质是宋代《诗经》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经》研究专著《诗总闻》能用文学的眼光来关注《诗经》,从多方面对《诗经》的文学特质加以论述,展现了《诗经》清新明丽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诗经》研究史上,朱熹的《诗集传》有着很高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朱熹以思辩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对前人《诗经》研究的遗产进行了总的清理,在名物、训诂、义理、文学等方面都有所发明,开拓了《诗经》研究的新领域。 在朱熹的著作中,除了《四书》外,《诗经》是他用力最深的一部书。他治《诗经》,始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诗经》与《楚辞》的关系,历来聚讼纷纭。产生于南方的《楚辞》是否真的受了北方中原地区《诗经》的影响,涵咏二者文本,从内容、结构、手法、风格及思想方面考察可知,《楚辞》是受《诗经》的影响并承继了《诗经》的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正>国学经典《诗经》的教学价值,不只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上,在其他体裁文章的写作训练中,《诗经》仍然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向《诗经》学写作者成就高古往今来,向《诗经》学习写作的人有很多,如陶渊明、曹操、曹植、嵇康等人。这些诗人向《诗经》学诗的经历不仅得到了后人的认可,而且他们向《诗经》学习的成果也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宋代诗话特别关注《诗经》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诗经》在宋代的接受情况,对今天《诗经》研究的深入,都很有意义。宋代诗话论叙了《诗经》对后世的影响,借《诗经》为证探讨了诗歌的社会功用和表现方法,阐述了儒家的传统审美思想、诗歌风格、学诗途径以及诗“六义”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