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相信后进生     
我在担任一个新班班主任时,向学生宣布,我的学生都是好一些过去被视为后进生的学生丢掉了包袱。当我征求学生意见,班上应制定哪些班规时,一个高中阶段从未打扫过教室的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提建议,我放下手头的备课本,热情接待了他,并把他的意见记在笔记本上。经班委会研究,把他提出的建议作为一条班规。这个学生十分高兴地说,过去我老是挨批评,今天老师把我的意见作为班规,我要好好干才行。后进学生缺点多,但也并不是没有优点。老师若能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再加以肯定,则可以给他们一个大鼓舞,有时甚至是这个学生向先进转…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我进教室看到地面不干净,就问今天是哪组值日.得知后,批评了那组一个平时常违反校规的学生.事后我又了解到,一星期前英语老师给他换了座位,那天不是他值日.是我冤枉了他.于是,我几次想找他了解事情的真相,他都不愿谈.他抵触地说:"老师都是对的,我总是错的."我又从其他任课教师处了解到,这个学生个性强,调皮.有学生也反映,低年级时他曾被老师错误批评过,也曾向老师辩解,但老师不置可否,长此以往,他对老师有对立情绪,上进心、自尊心都受到了挫伤.  相似文献   

3.
我本楚狂人     
我忘了自己曾在哪里看到过一段话:一个学生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对他老师说:我要干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老师不置可否地笑笑;毕业时他对他老师说:我要混口饭吃,老师拍拍他肩膀说:你长大了。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想它代表了大学生普遍的想法和现实情况。至于我,现在找工作也确实受到了一些打击,自己也改变了一些想法。比如只凭满腔热血是成不了事的, 或者说明白了现在的自己也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但初衷或者说心中的理想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知道要达成自己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陈辉 《班主任》2014,(3):33-34
一向开朗的班长小岳今天似乎有点不对劲儿,不住地唉声叹气,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小岳,"我放下手中待批改的作业,笑眯眯地招呼他过来,"你今天怎么啦?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儿啦?""老师,我没事儿。"意料之中的回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会对老师做一些善意的隐瞒。见他不愿当面说,我没继续追问,而是和他约好晚上网聊。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简述某高一年级月考成绩刚出,学生A来到办公室,轻轻地问,"老师,我这次英语考试及格没有?"这低沉的声音与其高大男生的形象极不协调。"这次分数比上次有所上升,离你期望的分数差得不远了,继续加油。"听到老师的话,学生A刹那间不知所措,只是低声地应了一声,"哦!"他脸上表情瞬间变得有些僵硬,好像还想再说什么,但欲言又止。或许,对他而言,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但内心似乎又抱着一丝希望,所以每次考试结束,他都会独自一人敲开办公室的门,去核实那难以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周五大课间时间,我们几个老师在办公室里谈论着这次文明班级的评选事宜,忽然门"砰"一声被推开了。初一(2)班的班主任王老师气呼呼地领着他们班的两个学生走了进来,"陈老师,你们班的周凯怎么回事?瞧把我们班的学生给打的,这性质太恶劣了,你得从严处理。"这时我才发现那两个学生鼻子被打出血了,所有老师的目光都投向我,刚才还和别人谈论文明班级,现在……我觉得好没面子。"王老师,"我定了定神说,"不好意思,我不  相似文献   

7.
我对儿童的爱护是不够的,通过这次学习提高,了我的认识。学生在学校里有了病痛或委屈,往往为我所不知。即使发现了,只是形式主义的过问一下,并不是时刻关怀他们。我觉得学生不主动地向老师反映自己的苦痛或委屈,这正说明了他失去了老师的  相似文献   

8.
表扬栏、批评栏,一般都是公布于众的,但我们班却有一个被报纸遮住的批评栏。“张××又打小同学了!”一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到办公室向我报告。我很了解打人的这名学生,他历来被老师们称为“头难剃”、“朽木不可雕”。每次说服教育对他只能起两天的作用。可总不能天天去找他谈话呀!这次用什么办法呢?想着想着,他自己来到我的办公室。“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打人后,我……道歉了!”我叹了口气,把他领到办公室外面的一个角落里。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是我的惯例。“你又让老师失望了,对吗?”“嗯,我常常是下手快、后悔迟老师,我……我下次一定改。”…  相似文献   

9.
祁翠焕 《青年教师》2009,(11):41-41
“杨老师罚跑圈了……”两个三年级男生神秘兮兮地耳语着,见校长过来就跑开了。那天校长已经是第三次听到学生谈论这个话题了。他犯起嘀咕:“我三令五中禁止这种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难道小杨老师还在干这种事?他把杨老师叫到了校长室,严肃地问:“有罚跑圈这回事吗?”杨老师支支吾吾地说:“有,不过我罚的不是学生,而是……是我自己。”校长有点发蒙,皱着眉头问:“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10.
念念不忘     
几年来我念念不忘一件事,总觉得对不起我老师,感觉自己没尽到做好一个学生的责任。在我心目中,衷心地感谢黄玉顺老师,他是我在川大攻读硕士时的导师,但从跟着他学习到现在,在每次教师节或是他过生日那天,我从未向他祝贺。甚至,过年时,不少次我也为了回自己的祖国、忙着看亲人、跟朋友聚会等而忘了向他祝贺,等想起来时,立即给他发一个短信也是晚了。就这样,我总感觉对不起他,想向他道歉但也不知该怎样开口。趁这次写这篇文章,我希望写出的每个字都能表达我心中的想法,是我向黄老师说出的最美好的感恩词。  相似文献   

11.
女儿刚到舜耕中学上初中不久 ,我去见过她的班主任袁涛老师。袁老师向我介绍了女儿的学习情况 ,进而具体地说 ,舒静这次数学考了99分 ,某某地方错了 ,减1分 ,考得还不错。我听了以后非常吃惊。袁老师虽说是班主任 ,但他不教主课 ,而是教生物。他不教数学 ,却能知道某个学生的数学成绩 ,而且知道这个学生错在哪里 ,这说明他不仅了解学生的成绩 ,而且看了学生的卷子。他的负责、细致让我惊讶 ,也让我感动。因为我当过老师 ,也拥有过很多老师 ,又有过我孩子的一些老师 ,而像袁老师那样 ,把学生别的学科的成绩记住 ,并且把卷子看一遍 ,把失误…  相似文献   

12.
赫苏  冬梅 《教书育人》2007,(8):18-19
上周周末,教务主任突然气冲冲地跑到我的办公室,"这工作真没法干!"他边说边擦眼泪,委屈得像个被人欺负的小学生.看到此情景,我赶忙请他坐下,问他到底咋了?沉默了几分钟后,他告诉我:他领着几名教师到高三年级,按规定检查教师的作业、教案,还没开始,张老师竟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将检查用的章扔到了门外,并且嘴里还嘟囔着什么,这不是明摆着丢我的面子吗?  相似文献   

13.
为理解而教     
当我们问学生"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的时候,现实答案会令我们吃惊。学生们喜欢某位老师的首要原因大多不是老师学识渊博,而是老师曾经关注过他们或适时激励过他们,与他们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这说明有效的教育一定是先人后事的。如果教育者不能够靠近学生,抓住学生的心,教育一定难有成效。我认为走近学生的途径无他,唯有理解。第一,理解学生并被学生理解首先是科学而人性化地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副眼镜     
"是近视了吗?看不清黑板?"老师把卷子递给他的时候,关切地问。而他只是拘谨地沉默着,目光垂向地板,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摇了摇头。"那你可要好好反思了。"老师的言语难得地带上了几分严厉,"这次考试的成绩简直是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向教师推荐过一个“借分”的故事,是说一位平时学习很不卖力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语文老师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教师,她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协商后借给了他1分,但与他约定,他必须在下一次考试中以10倍的分数将这次借的分“还”给老  相似文献   

16.
案例 强明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人很聪明,就是任性、霸道、娇气、懒惰.从小到大,他从没沾过一点家务活,连碗筷都不会摆,吃橘子每次都要妈妈剥好.在学校里轮到他和另一个同学值日时,强明根本不动手,要不是指挥对方做,要不就是自己干脆跑掉,留下同学一人做.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做值日时,他还振振有词:"老师,我不会干,也不喜欢干.""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我没有责任,我不要责任."老师惊愕!  相似文献   

17.
正看到大标题,不少人一定吓了一跳,"懒"字被赋予了太多的贬义意思,致使很多人都不愿意被说"懒"。记得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所谓懒老师,‘懒’应该是有的放矢,而不是随意的懒,更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做到"懒"得科学、合理,"懒"得有方、有度,"懒"得有心、有效。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这番话,在教学中,我就开始尝试着学懒,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本文我就给学生布置作业和各位同仁谈一谈我的懒心得。  相似文献   

18.
儿子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不知为什么学习成绩总是处于中游状态。我焦虑过,痛心过,打过,骂过,严加管理过,最后,我灰心了,顺其自然吧。一次家长会上,听到在点我儿子的名字,是英语老师在表扬我的儿子。虽然同时被表扬的还有七八个学生,但我儿子是惟一的一个被老师加了注释的,说他学进步很大,是一个很潜力的孩子。我的精为之一振,我发现一家长正扭头看我。我怀感激地望着英语老。回到家,儿子给我了门并小心翼翼地:“老师有没有批评我?”每次开完家长会他会先问这句话。他自得到表扬的可能性不,所以总是以退为守,佛没挨批评就不错。有时还会幸灾…  相似文献   

19.
这两天,班里有学生总是反映:张安捞起床后不叠被子,吃饭时不排队,逃避值日……我没有听信他们的话,仔细调查后,我知道:张安捞是被冤枉了。安捞这学生,爹死娘嫁,暂且和祖母一起生活,他是一个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虽然说他聪明伶俐,但他爱搞恶作剧、打小报告。我曾不少次轻信他的小报告而导致判断失误。而这次,同学们为啥会冤枉他?肯定事出有因。周二下午,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严肃地说:“安捞,你必须写一篇作文,回忆一下,这些天你干了哪些事,让老师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办。否则,你在咱班就会像天空中脱离雁阵的孤雁。”他眼泪汪汪地说:“我写,…  相似文献   

20.
<正>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学习的几个阶段,遇到了很多老师,不少老师关心过我,扶持过我,但最让我敬重的是大学时代遇到的张秉政老师。张老师是我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读书期间认识的,他不是我的任课教师,那时候,他是校报的主编。一年级时,我担任外语系学生会的宣传干事,看到校报每一期的新闻版都会刊登一些校园新闻,心想自己也可以写呀。我高中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