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手哲学,右手文学,在亲子的钢琴上,弹奏出一曲和谐柔美、爱女心经的小调,这就是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新近推出的《宝贝,宝儿》大作。一向喜欢周国平那种深沉致远的哲理写法,谈人生谈婚姻谈女人谈生死,他都有一套独特的见解和理论。家庭是社会的小小细胞,为人父母是家庭发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读了周国平的新作《宝贝,宝贝》,很感动。周国平不仅是一位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很好的教育家。读他的《宝贝,宝贝》,感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思考、文学的熏陶,更是他教育孩子思想和方法的总结提炼。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10,(6):95-95
推荐人: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孟迁 很喜爱周国平先生的《宝贝,宝贝》,这是他对女儿从出生前到12岁小学毕业的记录与感恬。  相似文献   

4.
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宝贝,宝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召唤。《宝贝,宝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历,虽然都是些零碎的细节,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碎,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逐渐成长的惊喜。孩子充满神性智慧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  相似文献   

5.
言论     
《今日教育》2013,(6):59-59
啾啾(周国平之女)在四岁时问妈妈:"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妈妈说是。她又问:"爸爸也不认识你吧?"妈妈仍说是。她接着编起了故事:"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大自然和上帝都同意这个答案:孩子是男女之爱的目的和意  相似文献   

6.
<正>周国平先生是哲学家,我却是在散文随笔中认识他。最近,在读先生一本旧书《宝贝,宝贝》,是一本随笔集。周国平作为一位普通父亲记录了一个普通女孩在七岁前成长过程中的父爱、哲思和父女亲情。正如自序中所说"这是一本很普通的书了。的确很普通,但凡做父母的,只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会写字,谁都可以写这样的一本书。然而,它并不因此就没有了价值,相反,也许这正是它的价值之所在。"在一个哲学家眼中,养育小生命的过程是最宝贵的人生经历,特别是生命  相似文献   

7.
读书偶得     
曹爱东 《生活教育》2011,(21):58-59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周国平先生写的《周国平论教育》,很是喜欢。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联系去年儿子给我推荐的《周国平论人生》一书,常常放在案头反复翻阅,看来,我  相似文献   

8.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自己“读书的癖好”,这对于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读书偶得     
崔鹤同 《生活教育》2011,(11):58-59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周国平先生写的《周国平论教育》,很是喜欢。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联系去年儿子给我推荐的《周国平论人生》一书,常常放在案头反复翻阅,看来,我  相似文献   

10.
刘芹 《青少年日记》2010,(12):61-63
【回望中考】 大学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由此可见周国平作品的巨大影响力。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周国平的作品同时也赢得了命题老师的青睐与重视,他的作品也多次出现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如2009年浙江台州市选的是他的作品《好梦何必成真》,2009年山东潍坊市选的是他的哲理散文《习惯于失去》;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我们都是幸存者》等等。至于他的作品出现在全国各地初三的摸底考、模拟考中那就更多了。由此可见他作品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在备考时应切实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书架     
《教育》2011,(5):61-61
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 默刚 因为阅读了周国平先生推荐阅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便想起要了解周先生的近况,于是到网上查看,无意之中发现了周国平先生的《周国平论教育》,以往更多的是从哲学的视角阅读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刚工作那年,有一次听本校一位老师的课,课文的题目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是周国平。后来,我又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在这本书里,作者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以及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是周国平先生新年伊始在上海图书馆做的演讲主题,全文刊登在《光明日报》上。读周国平先生的这篇文章,不觉让人从内心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整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我们到底该有怎样的精神追求?到底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周国平先生作为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谈古论今、  相似文献   

14.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8年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后到广西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周国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5,(9)
作者:周国平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8年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后到广西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哲学研究听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2004年出版《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相似文献   

16.
丰富的安静     
1月6日 晴 面对浩瀚的书海,经过长时间的寻觅,我的目光最终锁定在周国平的《安静》上。这本书是周国平的第三本散文集,收集了作者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作品。全书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开始,先后经历"灵魂的在场"、"精神寻找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错误的教育     
《少年儿童研究》2007,(6):26-32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轨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一我的心灵自传》等,还有新作《周国平人文演讲录》。他是深受读者欢迎的哲学家、作家、人文教育学家。  相似文献   

18.
读书时间     
《我的心灵自传——岁月与性情》作者:周国平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定价:20.00元【内容介绍】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本书是周国平继《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以后推出的第二部纪实文学作品,更是他目前唯一一部“心灵自传”。【读书人语】周国平的文字是富于情感的,也是富于思想的,是中学生写作较为理想的学习范本。在这本新书里,作者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首次极其真实、详尽地袒露了自己人生所走过的近60个春秋,他对自己既执著又超脱的性情之旅的…  相似文献   

19.
周国平 《教育》2011,(13):61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默刚因为阅读了周国平先生推荐阅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便想起要了解周先生的近况,于是到网上查看,无意之中发现了周国平先生的《周国平论教育》,以往更多的是从哲学的视角阅读他的作品,向先生学习哲学知识和方法。没想到周先生退休之后,开始关注起了教育问题,惊喜之余,便  相似文献   

20.
正偶尔浏览周国平先生的博客,发现他写的文章大多富有哲理。跟着他的美文,我们可以静心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自己的心灵,的确是一种享受。《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本散文集,几乎汇集了他1984年以来发表的全部散文。里面分12辑共80篇文章,每一篇散文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每一篇散文都是他的沉思,从中可以看出,周国平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和幸福,感受美好生活当下,"你幸福吗"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追问。周国平先生认为:"世人常把善终视作幸福的标志,其实经不起推敲。若从人生终结看,善不善终都是死,都无幸福可言。若从人生过程看,一个人只要痛快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