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神道教通常简称神道,是日本国民固有的宗教信仰,其发源可追溯到日本洪荒时代,在日本宗教领域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本文拟从神道流派角度对日本神道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说的历史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神话作为中国小说的历史源头,其艺术化或小说化的过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断裂。这一历史空白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和一定时期的学术主流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演变上,具体表现为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附庸地位和旷日持久的理论偏离;在时间距离上,自商迄汉,神话的故事结构和文体形式一直未获独立并处于逐渐消歇状态。中国神话小说化的历史断裂即中国小说的历史空白,应至魏晋六朝志怪故事的旁逸而出才宣告结束。承认这一新的认识和观点,分析造成中国小说历史空白的历史的、文化的和学理的因由,对于研究小说观念和小说文体的发展、演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存在两大弊病 :一是在进化论理论支配下视神话为人类早期历史的写影 ,视神话创作为野蛮人的专利品 ;二是神话解释上滥用清儒开创的音韵训诂之学。我们认为研究中国神话理应用中国文化来解释中国神话 ,而把域外文化仅作为启发和参考。语音文字不可不注意 ,但应禁绝无边无际的任意通转。只有这样 ,中国神话学研究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战国时期形成的“羿杀凿齿”、“羿射十日”神话及汉代出现的“嫦娥奔月”神话都是几个文化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为综合而成的 ,根本不存在一个“神话历史化”的过程 ,支配 2 0世纪神话学者研究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是值得认真反思的  相似文献   

4.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日本和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蕴含的万物有灵观念产生的机制是一样的。同时,二者创世神话中的万物有灵观存在的形式又是不同的。云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的万物有灵观念是日本创世神话中蕴含的万物有灵观念的早期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二者创世神话中的万物有灵观念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方式的呈现。同属照叶树林文化圈的日本和云南少数民族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之下产生了相似的观念,并在不同的社会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神话学至今仍维持着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中国上古时代像西方一样也曾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神话,至商周之际大部分神话被历史学家改造为历史传说而发生了一次神话的历史化,因而神话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历史“还原”为神话。这个假定是20年代在茅盾的《神话研究ABC》中确定的,而茅盾的神话理论则主要是在英国古典进化论者郎格以及当时盛行的疑古思潮影响下形成的。中西神话在本质上是有重大差别的,西方神话是以自然神为核心的,中国神话的重心却在英雄崇拜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神话历史化”,因而21世纪中国神话学有必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摘要: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泉,包孕着民族文化的原始初象和文化精神,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理念和审美期许。从文化人类学、审美学、神话学的视角探讨英雄神话与中国武术的文化渊源,目的在于从民族文化的思想源头探寻中国武术精神的文化缘起和审美意蕴,有助于丰富中国武术文化的基础理论建设。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阐释了神话、英雄神话及民族文化间的关系,由此探讨了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与中国上古英雄神话间的文化渊源。中国上古神话英雄的勇武刚强、高尚道德、牺牲精神等精神特质和审美境界积淀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英雄情结”,催生了刚健奋勇、崇德尚礼、舍生取义等价值取向的中华武术尚武精神。原始武术、巫术、舞蹈三位一体的原始社会文化背景下,英雄神话成为原始武术活动的文化主题,为探寻中国武术精神与中国上古神话间的文化渊源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因而,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的源头应追溯到中国上古英雄神话。  相似文献   

7.
在东西方文化汇流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传统的国学研究如何革故鼎新以走向世界?叶舒宪新著《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从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的开辟中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实际的启示。该书总体特征是突出的跨学科与跨文化意识。叶舒宪从比较文化视野出发去沟通文、史、哲三领域,明确提出“中国哲学思维模式的神话基础”这一新课题。本书的重要成就在于神话思维与哲学思维渊源关系的阐释,在于神话中的哲学胚胎和神话向哲学演进过程的独到描述。它以世界神话为参照背景,吸收当代国外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人类学的模式分析法,使古老的文献得到新的理解,为素以残缺、零散、含混著称的中国神话材料构拟出原型模式系统,进而对若干已失传或残损不全的上古神话做出原型重构。这种自觉寻求国际学术的共同语言,使中国神话、哲学和文化研究走向世界的努力,确是一种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家国一体化国家形成模式决定了祖先崇拜成为主流地位的宗教形式,自然崇拜被深深压抑未能充分发展起来,这导致中国古代自然神话呈现单调贫乏的面貌,神话发展一直沿着历史神话化的轨迹运行,祖先和文化英雄成为神话中的主角,英雄神话成为庙堂文学的大宗。与之相反,两河流域最早的国家形态是以城邦形式出现的,每个城市崇拜一个自然神,这决定了自然崇拜在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上长期占居主流地位,自然神话获得充分发展呈现发达面貌。透过神话这面镜子能够生动反映两大文明类型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冈鹿门是明治年间访华热潮中的一名知识分子,他所留下的《观光纪游》描画了与清朝文人志士交往的历史画面,成为后人考察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另一方面,《观光纪游》里又如实地再现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远渡中国,亲眼目睹中国社会后所发出的慨叹以及对中国的再度认识。从这一意义上,《观光纪游》又是探讨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随着现代化运动在中国的展开,如何认识和评价义和团,仍然是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关注点。围绕着如何看待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义和团观经历了近代革命的高潮、反帝反封反修的前驱、消除神话的祛魅和九十年代至今的学术认知的深化这样几个阶段的变化。梳理20世纪后半叶义和团观的延伸脉络,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民居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在天水古民居建筑中的无意识或有意识反映。生殖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天水民居表现出的“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古民居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历史意识并不是人类产生以来就有的 ,对历史的记录也是一个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人类历史意识起源于历史记录产生之前的一些作品即神话、史诗等 ,之后 ,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按真实的情况记录所发生的事件 ,这就产生了最早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汉语文学中的流浪意识,因其作为现代意识的一种而值得关注。“新时期”以来汉语文学中流浪意识的现代性要素,首先在于它是一种现代个人观的表达。其次,基于意识形态观念之上的“历史化”与非历史化倾向作为其现代性要素之一,也是不可忽略的时代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4.
日本岛屿式的地理环境,传统的稻作文化,纵式的社会结构,独特的审美意识,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其中,最能体现日本式思维、价值观念、语言行动的就是"集团意识"。这种意识无所不在,渗透入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探索"集团意识"的形成的社会文化历史根源、在语言中的渗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古事记》是日本古代官修史书,但故事内容类似于中国的《山海经》。该书以皇室系谱为中心,记载着日本开天辟地至推古天皇(约592—628年在位)间的传说与史事。亦为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它与《日本书纪》并称记纪文学,其中"天孙降临"更是这一神话与传说的核心。它用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本民族的起源,并让日本人直到二战结束仍然相信天皇是天神的后代。但神话终究是神话,有着其局限性。文章试着从神话传说谈起阐述《古事记》中大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成书背后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6.
满族是我国56个兄弟民族之一,世居白山、松水地域。溯源可追踪上古肃慎,中古的勿吉、靺鞨,近祖为女真,它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满族的神话更是神话中的瑰宝。满族神话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萨满创世神话,其中《天宫大战》被誉为重中之重。本文将采用结构主义和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摸索出更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本文以八年级上、下两册历史教科书为例,对课本插图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分类挖掘。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对插图中隐性知识的分析,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立体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伏羲女娲神话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 ,自 194 2年闻一多发表《伏羲考》奠定了以后 6 0年图腾论解释的基本思路。“图腾”在人类学上本来就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用它解释中国文化更是方凿圆枘 ,中国神话理应从中国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中求得解释。伏羲、女娲都是战国文献中新出现的人物 ,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证明他们的故事传自史前社会。伏羲、女娲和洪水神话是大禹治水的派生或翻版。西南少数民族关于羲娲兄妹相婚再造人类的故事并非所谓血缘婚残余 ,而是在道教传播中“种民”之说的神话表述  相似文献   

19.
九隆神话反映了原始先民朴素的语言观,情感隐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思维模式。透过九隆神话话语分析,可以发现氏族制度、祖先情结、男权至上、异姓婚姻是其隐喻思维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汉族神话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及失传原因之我见陈金文20年代,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把我国上古神话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北部神话,主要是四、五千年前黄河中游华夏集团创造的神话。“北部神话大多烟消云散,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只是在《山海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