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发话主体强烈的情感,对审美客体是变形的反映,所创造的反映审美客体的言语是变异化的,超越了语法结构形式,体现了发话主体自由的精神活动,即一种有生命性的活动,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直觉。艺术语言的审美直觉具有直接性和完整性,具有情感的体验性和发话主体直觉感受能力。从而赋予心象以丰富的含义,心象由艺术语言反映出来,便成为意象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诗性直觉是马利坦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诗性直觉产生于精神无意识的幽夜中 ,它既是认识性的 ,更是创造性的。马利坦的诗性直觉的“同一性认识”,提出了与模仿说、反映论、表现说都不相同的文艺创作本体论见解。他认为诗性认识中情感是起决定作用的工具 ,充分肯定了诗人的主观性和主动性。他将诗性直觉与创造性观念区别开来 ,从而从根本上区别了艺术创造和技术制作。  相似文献   

3.
直觉是无准备的大脑对世界的直接洞察,灵感是有准备的大脑的突然闪光。直觉是“看”出来的,灵感是“悟”出来的。从以上两个层图把直觉与灵感区别开来。直觉的发生过程大体上可分为感知、共鸣和判断三个阶段。就直觉的本质而论,它是主客体对应相似的信息块共鸣的产物。直觉可划分为科学直觉和艺术直觉两大类。艺术直觉又可划分为艺术型外直觉和艺术型内直觉两种,它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有着从生活中捕捉原型意象、激起艺术家的创作冲动和突破创造者认知心理结构障碍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直觉?朱光潜先生说:“见到一个事物,心中只能领会那事物的形相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言,这是知的最初阶段的活动,叫直觉。”直觉是人的思维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理性直观认识,它是感觉与思考、感性与理性、肜象与概念熔于一炉的特殊产物。而艺术直觉则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直觉最基本的特征是:  相似文献   

5.
数学直觉思维有三种基本形式:直觉观念、直觉推理、直觉判断,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创造性等特点。通过以表象教学、猜想归纳、审美教育等方式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幻象”和“直觉”在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朗格认为,幻象就是艺术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品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幻象是生命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直观性和“他性”的特征;朗格的直觉观与传统的直觉理论不同,她认为“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一种特殊的表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直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是大脑透过现象对事物内在本质的直接洞察、迅速理解和瞬间判断,它是理性认识成果直接作用于感受活动的结果。直觉具有无意识性、非逻辑性、整体性、迅速性和或然性。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直觉起着选择创造目标、提出科学预见、建立创新假说等重要作用。要从置身实践活动、珍惜观察中的猜想和预测、保障心灵活动的自发性、加强审美教育等方面培养直觉能力。  相似文献   

8.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从整体上直接抓住问题的核心,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顿悟的思维。因而,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简约性、跳跃性和顿悟性,能迅速产生思维的结果,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直觉思维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和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灵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又有着本质差异。直觉有赖于形象,但直觉思维凭借的并不仅仅是事物的形象;直觉思维包括科学创造中的灵感状态,而灵感并不能概括所有的直觉思维。回顾人类发明创造史,直觉思维存在以下三种表现形式:直觉的判别、直觉的想象和直觉的启发。直觉的判别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实体、现象、词语符号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直接的理解和综合的判断,这种判断和理解不是分析性的,而是直接对整个形势作出的把握和概念性的决策。如1904年汤姆生提出“电子浸浮于均匀…  相似文献   

10.
数学直觉是对数学对象的直接洞察、感悟,带有直接性、创造性、或然性、跳跃性等诸多特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联想、猜测,进而开掘数学直觉的源头活水.数学直觉与数学逻辑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洪琳 《海外英语》2012,(12):254-256
Refusals are frequently performed in our daily lives.Based on the speech act theory of Austin and Searle,with the theoretical frame of the politeness theory put forward by Brown and Levinson,It pres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peech acts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English.The results show that refusals vary in directness with situations and cultures;On the one hand,both languages employ the three directness types,namely the direct refusal speech act,ability of negation and indirect refusal speech act,and prefer indirect refusals.The situational variability of directness in both languages follows a similar trend.On the other hand,Americans are more direct than Chinese.Furthermore,Chinese shows the lower degree of situational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the three directness types.People’ s choices of refusal strategies are influenced by social power and social distance.From all these evidence,we maintain that the cross-linguistic differences are due to basic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values.  相似文献   

12.
直觉作为哲学的方法有两层涵义:纯感性直觉和心灵直觉。唐君毅在"两类九种"直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纯感性直觉和心灵直觉在内的八种哲学方法综摄会通的哲学方法论。唐君毅用超越和批判的眼光看到了科学和理智的弊端,将"心灵直觉"即"超越的反省法"看作其哲学方法论基础,"心灵直觉"与其心本体论哲学体系一脉相承,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熊十力以心本论为前提,从批判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过份依赖分析技术的缺陷出发,强调要把握真实的存在,必须注重具有整体性、能达到能所合一的直觉方法。与深层心理学把直觉理解为本能、冲动的路数不同,熊十力所理解的直觉是超越理智的高级精神现象,与传统“顿悟”论强调的瞬时性、天启式直觉不同,熊十力反对割断直觉与经验及逻辑思维的关联,注意到“思辨后的直觉”。不过,熊十力最重视的直觉,不是知识的直觉(包括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直觉),而是善的直觉,不是如何达到“思辨后的直觉”,而是直觉所得之德性如何在实践中展现为德行。沿着“性修不二”的理路,熊十力的良心表现为直觉论与经验论的某种调和。  相似文献   

14.
15.
直接、言词原则作为刑事审判程序中的基本原则,是裁判者和程序参与各方在刑事审判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体现了审判的公正性和诉讼的民主性。直接言语原则和贯彻要求我国立法对有关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数学猜想作为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是数学探究活动的核心,数学猜想在数学探究性活动中的基本思维形式主要有以下3种:(1)直觉判别,这种判别通常在经验判别和审美判别2个层次上具体进行;(2)直觉想象,它实质上是思想的内插法,既在一系列已确定的事实之间填补空白,它主要表现为物理直觉想象与几何直觉想象;(3)直觉推断,它是指由一个或几个直觉判别,直接推出另一个直觉判别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言语直觉水平的评价一直处于经验描述的状况,文章采用实证方法研制语义直觉测评工具。选取常用近义词所造的句子为测试材料,对345名六年级学生语义直觉进行测量,并以语文教师对学生语义直觉的评定为效标,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测量工具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学生言语直觉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先验图型作为范畴和直观的中介,起着连接的作用。这体现在它作为形式的直观与直观和范畴之间的关系上。先验图型作为中介对康德的知识学说有着重要作用,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创造,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创造成了教育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人们偏重逻辑而忽视直觉,我们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创造的的基础上提出:创造——直觉比逻辑更重要。理性的直觉,即直觉与逻辑的和谐更利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