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司马迁故乡的渭南师范学院,多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高度重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抓好"一栏"(《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一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一鉴"(编撰出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一馆"(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展览馆)等"四个一工程",建设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重地,有力促进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并在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界乃至社会科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将《史记》与《左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史记》在采用《左传》的材料时,显现出以下特点:表现出司马迁独特的思想《史记》立场;兼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处理;显现出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语言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二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司马迁及《史记》对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司马迁是"文豪"和"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真知灼见。但鲁迅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偏谬与误读,如指认司马迁是"道家",因记忆错误而张冠李戴等。总而言之,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说,可谓洞见与误读并存。  相似文献   

4.
<正>《史记菁华录》是清代康熙时期姚苎田摘选并评点的《史记》评本,以选文精当、评点精妙著称于世。该书采用了明清文学批评通行的"评点"形式,集文本鉴赏与理论批评于一体,而"闲笔"即是其理论批评的理论之一。闲笔指"穿插于行文中的一种别有深意的写作技法,通常指作者为切合表达的需要,在文章作品中有意插入的那些对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叙述事件、描绘环境等貌似没有直接关联而却又内在联系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中,反复申明的“发愤著书”说,是他“成一家之言”的独创思想和理论,也是他撰写《史记》的创作实践的总结。这个学说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这个学说的渊源关系、形成的因素、条件,及其理论价值,笔者另有专文论述。本文仅谈它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著《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文科著述教材 ,都对司马迁和《史记》作了高度评价 ,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 ,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 ,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司马迁的《史记》和《报任安书》入手 ,结合其人生经历 ,指出司马迁的作品呈现出“爱奇”的审美情趣和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太史公"一语不为官名而是尊称。《史记》中有司马迁用"大史公"尊称其父的,而指代司马迁的"太史公",是后人删改《史记》时为追尊司马迁所加。  相似文献   

9.
史圣颂     
<正>【题解】史圣故里韩城市建设司马迁文史公园,广场落成,太史公铜像巍巍矗立,征文立碑纪念。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理事李永明,文史合璧,应邀共撰《史圣颂》碑文。史圣者,司马迁也!史记者,史圣之雄文也!韩城者,史圣之桑梓也!观史圣之才奇,史记之文奇,韩城之气奇,三奇合一,叹为观止也。史圣者,司马迁,字子长,称太史公,汉夏阳今韩城人也。  相似文献   

10.
汉代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科述教材,都对司马迁如《史记》作了高度评价,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写《史记》不是适应西汉统治者"一统天下"的需要而为其做哲学和历史的解释。中国古代帝王"一统天下"后,没有必要也没有用著通史的形式做哲学和历史的解释;汉武帝也没有就"一统天下"提出解释的要求;司马迁父子写《史记》并不为"一统天下"做解释,其动因一是为天地良心所迫,为后世留传史料,二是为展示个人才华,立身扬名,为先祖争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史记》自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自注形式以见其心志,以明其去取,体现了其撰述的别识心裁。本文结合《太史公自序》、《史记》十表等,对《史记》自注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司马迁受腐刑的年代,《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有互为矛盾的记录,这是因记录重点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排比《史记》、《汉书》和《报任少卿书》等史料,勾勒“李陵之祸”过程,可以确定司马迁“李陵之祸”是从天汉三年初下狱开始,至太始二年受腐刑出狱止,历时四年。《自序》中“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一句,就是记录了从司马家在舜时为史官到司马迁出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从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看其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出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并不是主宗某家,而是吸取黄老道家的兼容并包精神,批判继承诸子百家思想。  相似文献   

15.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继承屈原“发愤以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文艺心理学命题。它蕴含着强烈的心理内驱力,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心理动力;它隐含着内心巨大的自我表现欲,成为司马迁实现人生超越的心理基础;它饱含着深切的情感体验,透射出司马迁在《史记》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6.
士阶层头脑中立功取名的观念根深蒂固。《史记》士形象的描述,倾向于剔除为富贵荣华努力的过程及心态,力图把这种行为精神化。既反映了士的理想人格,宣扬了功成身退的理念之美,又承认士求富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显示了司马迁辩证发展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史记·商君列传》生动地记载商鞅变法的经过,也表达了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商君之法治国,所以司马迁对奠定秦并六国基础的商君变法的评价,一定会受到变法后秦国统治的成败影响,司马迁不但是以史学家的角度,而且是以经学家的角度,把追求王道政治的实现作为评判标准。就叙述者的角度、立场而言,《商君列传》是反秦反法家时代的产物,但又不能不承认其贡献,因此在《商君列传》中,可以读出儒法对抗的纠葛。  相似文献   

18.
“李陵之祸”和《史记》的创作是司马迁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且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陵之祸”不仅坚定了司马迁述的志向,改变了他最初的创作动机,而且影响了《史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此外,“李陵之祸”对于司马迁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次从史学、文学角度分析了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注重文字史料和口碑史料的综合运用,注重对不同历史人物在同一历史事件中的相互映衬与呼应,从而使<史记>中几位母亲形象具有了跨越历史时空的性格魅力和人格内涵,并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对于生死的看法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司马迁珍视生命,但反对无意义的苟全生命;司马迁赞赏慨然赴死的勇气,但反对随意地放弃生命。他对生死的看法具体体现在对《史记》人物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