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突破时空限制而进行适当的迁移延伸的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发挥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必须将活的语文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得法于课内,增加拓展阅读兴趣,学会拓展阅读,并从课夕I-阅读中有所收获。如何适度地对文本进行有效拓展呢?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把查阅资料作为一项预习作业去完成,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以点带面、以课文为中心的辐射式阅读,把课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使用互文阅读进行教学,让课文与其他文本对话,可以打破就文本而谈文本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活力,形成教学张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互文阅读的操作形式有渲染烘托式、对照映衬式、填补空白式、拓展延伸式等.  相似文献   

4.
"阅读链接"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部分课文后面有所设置,是课文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现状,对课后"阅读链接"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应充分重视利用"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在课前利用"链接"酝酿情绪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把查阅资料作为一项预习作业去完成,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以点带面、以课文为中心的辐射式阅读,把课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沟通课堂内外”,就要打破40分钟的课堂概念,教师不再充当导演的角色,而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就一篇课文而言,要进行拓展阅读,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个方面的作用。教师要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花时间去研究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教学主张"以学定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课堂必须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略读课文就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的语言材料。本文试图通过在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各类"学习单":"课前巧用预习导学单""课中妙用学习理解单""课后善用阅读拓展单",让不同类型的学习单轮番助阵,呈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8.
"阅读链接"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特有的学习栏目,它以教材中的某篇课文为出发点进行辐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中相关联的语段或语篇,挖掘其他文本中与课文的相似点,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起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链接"栏目的出现,成为学生开展广泛课外阅读的一座桥梁.课堂上学习"阅读链接"栏目时,通过拓展阅读、比较阅读、检索阅读等有效策略,可以开阔阅读视野、汲取丰富营养、积累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9.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能力,并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悟读文本,有个性,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甚至能对文本提出质疑。在学习中,学生也能够发扬相互合作的精神。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充分预设学生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精心备课。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是个性化的生本课堂。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更鲜活、更扎实、更高效呢?一、课前研习,帮助解读阅读教学应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让学生阅读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文章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基本文学知识,了解作家的生平,又可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为了践行新课程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前激发预习、课中引导感悟、课后拓展升华等措施充分提供机会让学生批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阅读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静芳 《成才之路》2012,(33):68-69
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在平时的上课课堂中,有的时候在导入话题时绕得太远,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这个环节,导致后面的学习不充分;有的时候在个别单词、句型上练得太多,一出现生词和新句型就迫不及待地操练,破坏了语篇学习的整体性;在平时的听课中,有的教师在学生没有完全消化吸收本节课提供的文本时就急于让学生拓展阅读,课堂容量超过了学生能接收的范围,让学生疲于应付课堂环节等。同时,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中读不出课文的大意,只抓住了某些细节;  相似文献   

13.
黄海昌 《考试周刊》2009,(31):52-52
本文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促使丰富化的教学文本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入情入理的阅读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作无认知式的自我主动阅读学习;注重学生的感悟积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创新,为他们的拓展延伸打基础三个方面对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方巧云 《成才之路》2014,(22):71-71
正拓展阅读就是在阅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引入与教材文本或主题相近,或内容相似,或人物相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联系性阅读。让学生在多层次、立体化的阅读模式中,架构起对教材文本的整体感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一、在拓展性阅读中揭示背景很多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相应的创作动机。教学中,如果教师无视这种创作目的的存在,而仅仅就着课文进行教学,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偏颇,教学效益也必将形成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们从现行语文教材出发.学习课文后,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原来需要12课时左右完成的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压缩在8课时左右,剩余时间进行同步拓展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样化的文本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张利琴 《教学月刊》2013,(11):38-41
当前初中英语课文教学呈现重结果、轻过程的趋势。课文教学变成判断、选择、回答问题的程式,以显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急于向文本外拓展,以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课文教学直指阅读技能使阅读活动浅尝辄止、索然无味——所设问题缺乏内在逻辑,不利于学生深度阅读文本,阅读课失去了探究味;学生忙于答题,无心品读文本,阅读课失去了语言味;阅读缺乏情感参与,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阅读课失去了情智味。课文教学“偏食、速食”,语言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变味的课文教学现状亟需改变。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学生有趣味地进行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我认为,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内时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拓展时机和内容的把握 教学中拓展时机可设置在学习课文之前、之中、之后,何时拓展要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定。还要将课文学习与课内拓展进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8.
拓展性阅读是建立"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让语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拓展性阅读,通过师生围绕某一阅读主题,搜寻收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材料,重构文本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自主对话,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它通过把师生的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较为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活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授予了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了阅读视野,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丰厚。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如何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众多中学语文教育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课前预习。在上语文阅读教学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并查阅文章相关的背景及资料,更多地了解文章的知识,以备课上交流。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应试训练气氛浓厚、技能训练拓展不力、课堂内缺少互动等问题。将讨论活动应用到英语阅读课堂,可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活动进行有效检验,并为学生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实现研究活动的延伸。通过课前、课上、课后的相关活动,分步骤达到四个学期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活动重心的转移和学生能力拓展的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