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参加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筹备会议期间,我被采访了四次,采访者都是女士。 第一次在开会所在地,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市电台。可能因为我是中国代表中唯一的一个电台记者,和她们是同行,所以我和我的西班牙语翻译坐在直播间里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那天,主要是介绍了我在中国电台制作的一些妇女节目。 第二次是在哥斯达黎加短波台,我和另一位中国记者向他们介绍了中国  相似文献   

2.
为热烈祝贺,95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最近我国出版界纷纷推出一批以女性为题材或女作家的作品,作为献给大会的一份厚礼。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英对照8卷本《当代中国杰出妇女丛书》,集中反映了党、政、军及科技、教育等各界高层妇女的事迹,首批推出的有《雷洁琼》、《今日女部长》、《中国女将军》、《中国女院士》4本。《中华女杰——献给′95世界妇女大会》大型画册,报道了4位现任国家领导人、15位女部长、16位女省长、10位全国人大女常委和200多位各省、市、自治区杰出女性的成长之路和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华妇女风采录》是一部大型女性报告文学集。它由100位女记者、女编辑、女作家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特有的细腻真挚情感,记述了100多位当代中华杰出女性(包括港台、海外华人)不平凡的事迹和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楷模的精神风貌与动人风采。她们中既有叱咤风  相似文献   

4.
在举世瞩目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即将召开的前夕,凝聚着江西四千万人民浓浓情意的《中国母亲》一书,迎着’95的晨曦隆重出版,向世界妇女大会献上了一份别致的厚礼。 《中国母亲》——作为江西省向世界妇女大会的献礼书、群众读书活动主题书、爱国主义教育必读书、“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5.
由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宣动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社、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记者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好新闻评选”日前在北京揭晓,11月28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大会。这次评选共收到73家新闻单位各类参评作品473篇(件),其中154件作品分获中文、英文、广播、电视等四类报道的一、三、三等奖,50件作品获得了优秀奖,还有一件作品获特别奖。国务委员彭佩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建徽、副主任李源潮及首都有关新闻单位领导张虎生、南振中、杨伟光、朱英璜、王晨等向获奖者颁了奖。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我国主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共有4000余名不同国家、地区的记者到会采访。这是一场国际新闻传媒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国各新闻单位经受了一次重大考验。现在世妇会已圆满结束。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新闻界打了一场大胜仗。人民日报世妇会报道组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中国第一大报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5年初秋,一曲庄严、神圣的《欢乐颂》开启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NGO)的序幕,越过了千山万水的全世界三万多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妇女,带着她们寻求尊严与幸福的希望和呐喊,聚集到了东方的中国。作为一名中国 NGO 论坛的代表,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北京怀柔召开的这次全球妇女在世纪之交聚首的空前盛会。在那阳光和细雨飘撒,热情和激情交织的短短10天,所见所闻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资讯     
芙蓉王杰出湘商公示名单出炉本刊讯记者从中国首届杰出湘商评选组委会获悉,广受关注的芙蓉王杰出湘商评选已进入公示阶段,公示名单在湖南日报、华商杂志、红网、湘商网等媒体发布,组委会设立专线电话,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评选最终结  相似文献   

9.
1995年9月,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7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名妇女代表聚会北京。实践证明,这次历史上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的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它已作为世界妇女运动的又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载入了人类的史册。世妇会的成功召开,与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成功报道密不可分。据联合国的有关机构统计,采访本次世妇会的有4000多名记者(代表了3174个新闻机构),仅注册并与会采访的中国记者就有800入。联合国有关部门在评论这次对世妇会的报道时,一致认为“中国记者干得最出色”!中国组委会在世妇会报道工作总结时指出,中国新…  相似文献   

10.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女记者,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挚友,是支持、同情中国革命的众多外国驻华记者之一.她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在中国革命处于极其艰苦的年代来到中国,她以强烈的正义感和真诚的同情心,来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闻界恐怕是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之一。而在有些新闻单位,在采访一线跑动的女记者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记者。在新闻这个领域,女人似乎如鱼得水,她们从容自如,不让须眉,越来越显示出在这个行业中的优势。女记者的职业优势来自于她们的敏  相似文献   

12.
世妇会报道对新闻的启示喻权域我国承办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和’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是中国历史上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也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开得最顺利的一次大会。联合国官员对中国承办的这次世界妇女大会评价很高,用了三个“First”。即...  相似文献   

13.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北角的《中国日报》社,见到了《中国日报》副总编辑黄庆女士。初见黄庆,感觉她是质朴而精干的。修剪随意的短发,不起眼的金丝边眼镜,普通的橙色短袖衫,显得那么朴实而平凡。不久前,黄庆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新闻报道工作。我们的话题也从这件事开始。记者:您参加了第四届世妇会的报道工作,能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4日晚9时半,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首次在中国举办年会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主持人宣布,第一项大奖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杰出记者奖,获奖者是:来自中国的《人民日报》记者蒋建科。世界银行副行长兼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主席凯瑟琳(Katherine Sierra)亲自为蒋建科颁奖。这是中国记者首次获得这个国际新闻大奖。  相似文献   

15.
陈海波 《青年记者》2007,(22):132-134
杨刚(1905~1957),学名杨季徽,杨缤,笔名杨刚,中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才华横溢的她被誉为"浩烈之徒"和"金箭女神"。从早年参加学生运动起,杨刚做过作家、记者、评论家、驻外记者、国际  相似文献   

16.
吴苾雯 《新闻知识》2000,(12):14-15
在中国,新闻界恐怕是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之一。而在有些新闻单位.在采访一线跑动的女记者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记者。在新闻这个领域.女人似乎如鱼得水,她们从容自如,不让须眉.越来越显示出在这个行业中的优势。女记者的职业优势来自于她们的敏感和冲动。女人似乎天生就是敏感的,她们敏感于一声叹息,一串笑声,一个故事,一个情节.一段经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新闻事件都容易在她们心里掀起波澜,引起心灵的震动。这种敏感的特质使女记者更具有捕捉新闻的观察力和对新闻的感受力.她们会在看似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看似普通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红罂粟丛书”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女作家作品系列,主编是男作家王蒙。这套丛书以自选的形式,编辑了22位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坛的青年女作家的小说和报告文学,我自己的一本也在其中。出版社以此作为向今秋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的献礼。王蒙先生为丛书撰写了真挚、善意、充满亲切之感的序言。他在序言中列举了一长串女作家名单,称“她们对新时期的文学空间的开拓的贡献是无法比拟的”;他说作为同行,他深深地感谢着她  相似文献   

18.
前年秋天在我国北京召开了联合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这是一场全面竞争的会议。就新闻界来说,既有中外之争,也有国内之争,只是竞争的内容和性质不一样。国内参加报道的记者谈起“竞争”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语言障碍影响了采访报道,影响了宣传深度。 笔者所在新闻单位采访大会的一名年轻记者说:“许多记者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懂外语,不仅不能同各国代表深入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7,(24):123
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年会上,人民日报记者蒋建科被授予“杰出记者奖”。这是中国记者首次获得这一国际新闻大奖。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成立于1971年,是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65个国家和国际机构资助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专门从事公益性农业科技研究与示范推广的国际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书法家,新华社高级编辑暨高级记者,原《新华社每日电讯》总编辑,记者观察杂志社特邀编委会主任姬乃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13日13时35分在北大医院不幸去世.享年7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