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哈心场     
正乘法分配律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的姓名是:木(1+2+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学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相似文献   

2.
哈哈广场     
《初中生之友》2014,(6):62-62
乘法分配律 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的姓名是:木(1+2+3)。 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 一个学生站起来:“是我的!” 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3.
乘法分配律     
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的姓名是:木(1 2 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学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相似文献   

4.
乘法分配律     
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的姓名是:木(1 2 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猫没有穿木拖鞋老师:猫走路的时候,没有脚步声,是什么道理呀?学生:这是因为它没有穿木拖鞋。学以致用老师手指“姓名”栏写着“木(1 2 3)”字样的作业本说“:这是谁的?”一个学生站起身,说“是我的,老师。”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咋这样写?”学  相似文献   

6.
学生甲:买作业本,谁不会?老师:是呀,谁都能买到作业本,可你真的“会”买吗?学生乙:怎么不会呢?李老师,你且听我们说一说吧。李小康说:中午放学后,组长把英语作业本发了下来,我发现作业本已经用完了。回到家里吃过午饭,我便对妈妈说:“妈妈,给五毛钱,我要买英语作业本。”妈妈问了声:“是真的吗?”便把钱给了我。我拿着5毛钱,来到学校附近的小商店,把钱递进去买了一个英语作业本。我拿着英语作业本,回到教室里开始写起作业来。李老师说:没有想过要挑选作业本,更没有留心买作业本的过程,这算是“会”买作业本吗?杨慧宇说:数学作业本写完了,我…  相似文献   

7.
校园小幽默     
师生对话学生打开作业本,对着评语问老师。学生:“老师,你写的这句是什么意思?”教师:“这……”老师仔细端详了一番,答道:“字迹太潦草,以后请注意。”学生:“噢!怪不得,我看了半天,也没认出  相似文献   

8.
开心碰碰车     
乘法符号爸爸:“亮亮,你的数学作业得了多少分?”亮亮:“数学作业从来不打分,您太外行了!”爸爸:“那怎么知道对还是错呢?”亮亮:“老师从来没讲过。”爸爸:“这就怪了,老师怎么也得写个评语什么的呀!”亮亮:“老师只是在我的作业上画些乘法符号。”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都买过作业本,那么,在你的日记或作文中,你写过这件事吗?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一次作文课,李老师让他的学生把买作业本的过程写下来。下面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样“买”作业本的吧!中午放学后,组长把英语作业本发了下来,我发现作业本已经用完了。回到家里吃过午饭,我便对妈妈说:“您给五毛钱,我要买英语作业本。”妈妈问了声:“是真的吗?”便把钱给了我。我拿着五毛钱,来到学校附近的小商店,把钱递进去买了一本英语作业本。我拿着英语作业本,回到教室里开始写作业。(李小康《买英语作业本》)数学作业本写完了,我飞快地跑到商店,递上五毛钱…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有注意、情感等方面的,也有观察、记忆和思维等智力活动方面的。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效果如何,与这些心理过程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注意运用学生的心理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在“引入新课”中,做到适合学生的注意特点和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在“引入新课”时要采用一些新异的方法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先练后讲。“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这一教时,我在复习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出示尝试练习题直接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复习314×21,学生板演后,教师问:“2与4相乘,积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原竖式的乘数“21”前用彩色粉笔加上一个“6”,再擦去原来乘积,问:“谁能计算?”  相似文献   

11.
幽默超市     
《小读者》2003,(9)
“文革”期间,在北京工作的陈某给妻子发了份电报:“带兵进京。”发报员见到这份电报后大惊失色,立即送交公安局,陈某夫妇很快成了审查对象。折腾了一个月以后,方才弄明白原来陈某的儿属护引盔子叫“陈兵”,“带兵进京”是想一家人在北京团聚。 (张际会摘自《咬丈嚼字》)了一幽默超市老师手指“姓名”栏写着“木(l+2+3)”字样的作业本说:“这是谁的。” 一个学生站起身:“是我的,老师。” 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木林森。” 老师:“那你咋这样写?” 学生:“您不是说‘学以致用’吗?” 老师:“嗯,是呀,那—你这是用的什么?” 学生:…  相似文献   

12.
如果没记错     
老师问一学生:“为什么你的作业本上有血渍?”学生回答:“可能我哥哥出血了。”如果没记错@Sam  相似文献   

13.
宝应县氾水中心小学花秀南老师(现已调往城南小学),在课堂教学以及和儿童平时的接触中,非常注意儿童说话的完整性。如:一个二年级学生拿了一枝铅笔来对花老师说:“替我削一下?”花老师抓住时机笑着问:“叫谁给你削啊?”那学生回答:“你。”花老师又问:“我是谁啊?想想看,要老师削铅笔应该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14.
小辅开心     
《辅导员》2006,(Z1)
无人合作老师问学生:“你的考试成绩怎么不像你打篮球那么棒呢?”学生:“老师,篮球场有人合作,可考场上没有。”相似性学生:“老师,您在我的练习本上写的是什么?”老师:“我在提醒你要把字写清楚。”  相似文献   

15.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诸如课堂上学生既观察、比较,又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可在练习中,学生依然频频出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只重视乘法分配律的“形”,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魂”.事实上,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和应用.那么,教师应如何揭示这一“灵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6.
欢乐便利店     
最快乐的事老师:赵飞,上周末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赵飞:是我学骑自行车。老师:好。王鹏,那你呢?王鹏:我最快乐的事是看到赵飞从自行车上摔下来。爆笑指数:(马越)打完“嗝”再写小强的字总写不整齐,老师对他说:“你以后打完格再写。”小强回到家打开书包,翻开作业本,想起了老师的  相似文献   

17.
两点感受     
近期读了《山东教育》杂志上《丰满教育腾飞的双翼》一文,我受益匪浅,并认识到:1.数学教学大有学问马刚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断以及教师们的评析,让我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技巧的重要性。教学中要根据例题的宗旨,再联系本班实际和学生兴趣而变题,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马刚老师的课就因为切合学生实际,而上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新鲜感。而我在课堂上缺乏这种技巧,领着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在执教公开课“年、月、日”时,我提问的一句关键话:同学们,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把一年中的每个月的天数记下来?或者说你发现了什…  相似文献   

18.
一天数学课,我讲完课准备让学生做作业时,打乱了发作业本的常规,把作业本的面朝下,随意发给学生。这时,有的学生在下而小声嘀咕:“这本不是我的。”有的便大声说:“老师,本发错了!”我清了一下嗓子:“同学们别急,今天的数学作业请大家做在拿到的作业本上。”大家便“啊”的一声!“老师今天怎么搞的?”我发现大家有疑问,就接着说:“请你们看看别人作业写的字、做的步骤、排的格式如何?好的就向其学习,不好的请你给其做个样子。总之,在别人的作业本上做一次你最满意、最理想的作业,好不  相似文献   

19.
笑弹N枚     
快乐XiaoDanNMei甲:我爸爸说,人类以前是猴子。乙:真是笑话,怎么可能?甲:不是笑话,是真的。乙:那你爸爸以前住在哪个动物园?这是真的在博物馆里,约翰和同学在一具木乃伊前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2235B.C(公元前2235年)“这牌子上写的是什么?”同学问。“很简单,是撞死他的那辆汽  相似文献   

20.
一、“乘法分配律”教与学的现状“乘法分配律”是乘法三大运算律之一,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包含单一运算相比,乘法分配律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思维含量较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运算律。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很难,差错很多。因此,有许多学生很怕简便运算。这很令教师困惑:原本可以减轻计算负担的乘法分配律为何却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乘法分配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乘法分配律到底难在哪里?如何突破难点?在思考如何改进乘法分配律教学之前,我们先从教与学以及教材这三个维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