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96年图书馆学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图书馆、文献信息的管理和利用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图书馆学及其相关学科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该学科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客观地了解和把握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现状,包括总体的、各地区的、各机构的、个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学科研究的热点与不足,有利于预测学科发展趋势,为科研计划的制定、科研成果评估和期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使科研管理更具计量化、客观性和科学化,促进学科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Web of science、ESI和Incites三大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数量、质量角度,对国内18所农业院校2008-2018年的科研论文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ESI学科、ESI潜势学科及区域合作开展分析,客观评价18所农业院校的科研水平与科研实力,为提高农业院校的科研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了解上海市6所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科研学术水平和学术支撑能力,以更有效地提升理工类院校教学科研水平,发挥理工类院校对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科研论文数据为依据,从被引次数、学科分布、作者分布、国际合作等角度,对上海市6所理工类高校近年来的科研论文产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开展对上海市6所理工类高校,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水平评价工作,不仅是为了了解6所理工类院校的科研学术水平及研究方向,更希望通过分析评价,进一步了解科研学术水平对学校学科发展的帮助与支撑关系,为我校学科专业设置及未来学科发展定位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经济及相关学科文献出版数量庞大的现状,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6-2007年广西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分析讨论,试图通过统计分析掌握经济研究文献需求及利用的规律,为馆藏经济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参考文献是作者为撰写学术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等,是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为作者的论点、论据及分析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又可为读者查阅原始资料和检索文献提供方便.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有:(1)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2)精练文字,缩短篇幅;(3)便于编辑和审稿人员评价论著水平;(4)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5)利于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水平作出客观评价;(6)促进情报科学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7)利于国家科技评价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高校图书馆馆藏等级结构体系与量化模型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雪琴 《晋图学刊》2008,(5):12-14,23
确立高校馆藏发展等级及重点,细化整体馆藏中个体文献的相对收藏数量,是优化文献资源采选工作必须考虑的重要步骤。本文旨在思考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基本类目为依据,从学科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广泛适用的,以利于对已有馆藏进行合理性评价及操作指导,并为文献资源采选提供量化依据的馆藏结构体系与量化模型,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对1998年至2011年国内学科导航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核心作者和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分析,评价该领域理论研究水平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发现并认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我国学科导航研究及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阅读推广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上的不断创新,以及在引领全民阅读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但高效开展阅读推广离不开客观的评价研究,科学合理地评价阅读推广成效可为阅读推广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客观参考与借鉴依据。为更好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充分发挥阅读推广的实际效用,提升全民阅读素养。文章通过搜集“阅读推广评价”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工具分析中外文文献中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过程,进而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定位阅读推广评价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过程演化中形成的主题。以期为阅读推广评价提供研究基础与借鉴依据,为科学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新的思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再版索引理论的创立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呈刚 《情报学报》2001,20(2):237-246
再版索引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组织与信息揭示的方法 ,它是根据文献自身 (作为一个整体 )不断演化 (再版、重印 )的现象为基础编制而成的索引 ,它揭示了不同学科文献自身演化 (再版、重印 )的规律 ,能对图书等文献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再版索引理论的创立不仅填补了情报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而且也为文献计量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为科学、系统、完整地进行学术评价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运用计量学方法,对《旅游论坛》2009 ~ 2015年期间刊载的学术论文进行总体回顾和客观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年际变化、载文的学科分类、基金资助情况、核心作者、关键词、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等方面,为该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量化依据,同时对旅游学术研究注重前沿理论动态和有效地利用学科文献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1.
MEDLINE收录天津学者学术论文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9—2003年MEDLINE光盘数据库考察了天津学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的文献信息,对出版国、收录频率、发文期刊篇数、作者单位等指标进行了文献分析,用以揭示天津医学科研的现状,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档案,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新举措.医院信用档案可以客观公正地记录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为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综合评价提供依据.医院信用档案能够提升医院自身形象,提高医院竞争力,推进医疗事业改革与发展,为医院参与国内外竞争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建立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档案,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新举措。医院信用档案可以客观公正地记录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为卫生行政部门定期综合评价提供依据。医院信用档案能够提升医院自身形象,提高医院竞争力,推进医疗事业改革与发展,为医院参与国内外竞争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正一、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图书、资料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促进技术创新和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图书、资料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申报评审条件(以下简称《条件》)。第二条坚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树立"以用为本"理念,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坚持标准、注重实践、突出业绩。第三条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图书、资料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文献采编、读者服务、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古籍文献保护(中外文书刊采编、借阅、咨询、文献  相似文献   

15.
二次文献和网络文献的利用,增加了信息交流和原始文献的利用率,也向读者揭示了期刊论文的学术价值。本文就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二次文献转载及Web即年下载率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客观评价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学术水平与学术质量,同时也为期刊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科发展速度评价的两个文献计量指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989~1998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量和引文量为评价依据,建立了两个学科发展速度评价的文献计量指标,并以其为评价因子,给出10年来中国科学发展趋势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文献保障体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中等普通本科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馆藏文献进行有效的评价,提出定量的评价参数和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苏州科技大学图书馆为实证案例对该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献资源建设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入的文献为依据,对2000-2011年有关学科馆员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并从文献年代分布、文献作者、文献源、文献关键词和主题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对近12年来我国关于学科馆员的研究作出总结,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88年9月,国家部际图书情嘏工作协调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工作会议”。会议研究和部署了对全国重点图书情报单位的文献资源调查工作,要求对本单位具有研究水平的学科(或有突出特色的)文献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双一流”建设视阈,高校文献资源保障水平的评价关乎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通过分析高校一流学科文献资源保障工作的参与主体与具体保障过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提升高校文献资源保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一流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情况、文献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户满意度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运用AHP-CRITIC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最后以湖北省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的“双一流”高校文献资源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文献资源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