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单元结构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字词句训练和古诗词诵读五个部分内容。全套教材由38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诵读部分”选编两首古诗词,总共76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意,每一作品各配了一幅精美的彩图,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融于一体,这在全国教材史上是独树一帜的。编者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精神美食”。因此,中学生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每首古诗词学好用好,有条件的还可以多读一些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一、教材中古…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单元结构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字词句训练和古诗词诵读五个部分内容。全套教材由38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诵读部分”选编两首古诗词,总共76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意,每一作品各配了一幅精美的彩图,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情画意融于一体,这在全国教材史上是独树一帜的。编者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精神美食”。因此,  相似文献   

3.
江苏版语文教材在结构的安排上按单元把内容大致分成了五个部分: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字词句系列和古诗诵读。教学大纲对前四个部分都作了具体的要求,教师都比较重视;而对古诗词诵读部分,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是诵读,并且因为初中阶段共收录诗词76首,中考时却只选取了其中的24首,分值也只占1—2分。因此,一些教师往往就比较忽视,大多数教师一般只作领读,简要分析后指出一些易错的生字难词后就要求学生背诵、默写。  相似文献   

4.
江苏版语文教材在结构的安排上按单元把内容大致分成了五个部分: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字词句系列和古诗诵读。教学大纲对前四个部分都作了具体的要求,教师都比较重视;而对古诗词诵读部分,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是诵读,并且因为初中阶段共收录诗词76首,中考时却只选取了其中的24首,分值也只占1—2分。因此,一些教师往往就比较忽视,大多数教师一般只作领读,简要分析后指出一些易错的生字难词后就要求学生背诵、默写。  相似文献   

5.
选入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教读古诗28首、词7篇,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分布于各册教材中:初中一年级上下册各有诗4首与6首;初中二年级上册诗9首、词1篇,下册诗4首;初中三年级上册诗2首、词1篇,下册诗3首、词5篇。另外,每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选编优质“课外古诗词诵读”8篇,目的是让学生从教读古诗词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及方法迁移到“课外古诗词诵读”中,为学有余力的优生“加餐”,中等生尝试学习。教材所选古诗词皆为传承不衰的名篇,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在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华馨 《学子》2013,(12):34-34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一共70篇,其中有12首被分配在单元版块,16首在专题版块,其余的都在“诵读欣赏”版块。后两个版块只对古诗词做了粗略的赏析,而应试中只要求学生会背诵默写古诗词中的名句,所以很多老师都没有对这些古诗词进行细细挖掘,使学生难以领悟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和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实践”是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其教材《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读本》以系统论、实践论为指导思想,按小学生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分年级段选编上自先秦、下至晚清,内容健康,文质兼美,易记易诵的古诗词330首,分年级段编为六册,每册55首,每个年级段诵读、背诵一册,六年时间共诵读330首,背诵300首左右。文本由原文、注音、注释、诗意、导读、趣味练习六个部分组成。注释、诗意通俗易懂,导读要言不烦,趣味练习简洁明了,重在启迪人的心智。这项研究实践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有系统、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陈昌荣 《现代语文》2006,(11):49-50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她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她犹如玉液琼浆,滋养了—褂浮—代华夏子孙。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学教学古诗词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正因为如此,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即“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对优秀诗文作背诵要求,即“七到九年级背诵80篇(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苏教版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篇目,除诗词单元外,还在每一单元后附有“诵读欣赏”。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成为我们教师思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遴选的古诗词共70首,其中12首设置在单元版块,16首设置在"专题"版块,42首设置在"诵读欣赏"版块.后两个版块中的古诗词在正文下面附有简单粗略的赏析,主要是名句的赏析.再加之中考课内古诗词考查只限于名句默写这一类型,这就导致教师讲授时难免不细掘深挖,浮光掠影的居多,因而古诗词中隐含的一些经典文化现象就容易与学生擦肩而过,甚是可惜.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要把诗中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文化美挖掘出来,就需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更具空灵感和意境美。如果在诵读中不把诵读与联想、情感体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是无法读出古典诗词的诗味,无法把握诗歌的内涵。因此,要读好一首诗,首先,借助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将诵读与联想、想象结合起来,关注诗中的意象,领略每首诗歌的美感。其次,进行分类诵读,自然接受诗词中的文化意蕴。这样,学生就会轻松进入诗词的海洋,领会诗中的“情、爱、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初中语文在每册书的相关单元后面的“诵读欣赏”中选编了很多经典的古诗词,可见古诗词是我们初中阶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一直以来,很多语文老师认为古诗词的教学不易擞师教得棘手,学生也学得头痛。  相似文献   

12.
【适用年级】六年级。【教学思路】在古诗词赏读教学中,教师尝试以"一首带多首——古诗整合教学法",努力落实四个字:读、想、赏、悟。立足"诵",扎根"习",通过诵读达到知义明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习得方法。《古诗词四首》中的三首古诗词来自小学阶段人教版教材:《渔歌子》(四下第23课);《小儿垂钓》(三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一字诗》(六上《语文园地一》中的趣味  相似文献   

13.
修订后的语文教材的优点之一,是在每一单元课文后面编有“单元知识和训练”。怎样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运用它为教和学服务,是当前一个很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以高中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单元知识和训练”运用的一些基本做法。“单元知识和训练”一般都包含“基础知识”、“写作训练”、“听说训练”三个部分,内容比较丰富,大多在10页左右,是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种种原因,古诗词的教学常常是要重视“义情”教学,不重视“声情”教学,这就直接影响了对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的“诵读欣赏”。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这一单元教材是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编排的。本组选编的三首古诗词和三篇散文,都是游子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却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  相似文献   

16.
胡炜老师用六年时间编写出《周德清散曲作品选读》,这对一位长期在农村高中任教的老师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该书由“阅读鉴赏”“综合实践活动”“附录”三部分组成.“阅读鉴赏”部分按周德清散曲内容分成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选若干首散曲,每首散曲附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和相关资料链接,帮助教师指导阅读或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单元设计了序列鉴赏探究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7.
韩愈《晚春》被编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在这首诗中,韩愈一改"奇崛险怪"的诗风,选取草树、杨花、榆荚等意象,运用拟人的手法,极尽刻画,于伤春之际见新意.诗歌表达的情感一直众说纷纭,"惜时说""讽喻说""言志说"等莫衷一是,诗歌情感捉摸不定,情意朦胧.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背景分析《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其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慢慢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1.学习目标。(1)《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古诗词名篇让学生诵读,其目的便是通过这80枝红杏让学生感受古汉语文化的“满园春色”,从而提高他们阅读古诗的兴趣、欣赏古诗的能力,积淀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2)通过吟诵、玩索、想象古诗词的内在情趣,巩固发展学生的阅读情趣,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古诗词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灵秀起来。  相似文献   

20.
案例描述 新课程倡导大量诵读古今优秀诗文,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以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学期,我教学一年级语文,在班上开展了一项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每周一诗”。每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为背诗课,课上我先检验上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