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王渝生 《科技文萃》2000,(11):19-21
1999年11月1日,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以<我所经历的20世纪实验物理学>为题,作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科学讲座.他在近2个小时的报告中,讲述了测量电子半径、新粒子家族的发现、胶子的发现和寻找反物质的宇宙这4个物理学的故事,并道出了获得这些伟大发现的真谛,使我们与会者深受教益.  相似文献   

2.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可谓是个传奇式的人物,20岁进入美国密西根大学,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就获得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从大学到博士再  相似文献   

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瑞士、美国籍德国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因"在物理学上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定律"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相对论。但  相似文献   

4.
"希格斯粒子"——有人称"上帝粒子"、"幽灵粒子",是197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预言的许多种粒子(有人说有64种)中的一种,其他粒子都已被发现(为此,也多次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就是这种最为重要的粒子因其质量实在高而至今尚在被物理学界所追寻。2011年12月1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希格斯粒子存在的迹象,但对实验误差作了进一步仔细分析后,宣布实验结果无效。2012年7月4日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粒子,质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工业家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公认的物理学最高奖项,可以说是物理学王国的皇冠.对物理科学家来说获得它是对自己成绩的终极肯定,令所有从事物理研究的人梦寐以求.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早在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就发现,一些金属的电阻会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有些合金材料的电阻会随着磁场急剧减少10倍以上,他们把这种电阻叫做"巨磁电阻".时隔19年,直到2007年10月9日,"巨磁电阻"效应才为这两位科学家送来了这份迟来的荣誉."巨磁电  相似文献   

6.
侯新杰  王莹 《物理教学》2012,(4):64-65,26
海伊克·卡末林·昂内斯是超导物理学的开创者,文章介绍了他早年生活和求学经历,以及他做出的主要科学成就。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氦气的液化和超导电性的发现。这些成使他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探讨》2005,(9):F0003
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1ank,1858-1947)因发现能量子(量子理论),从而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F0003-F0003
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k,1858-1947)因发现能量子(量子理论),从而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杨旭东 《化学教学》2001,(12):19-20
18 95年 1 2月 2 8日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由此荣获 1 90 1年也是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据不完全统计 ,从X射线发现以来的 1 0 0多年间 ,借助于X射线分析取得重大成就者多达几十人。利用一种实验手段而获得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 ,这是科学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值此诺贝尔奖颁奖百年之际 ,本文对此作一概述。1 物理学奖1 896年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受伦琴射线 (X射线 )的启发 ,发现了“铀射线”。不久 ,居里夫妇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他们因此分享了 1 90 3年诺贝尔物理学…  相似文献   

10.
杨振宁教授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毕生从事于理论物理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杨一米尔斯规范场、杨一巴克斯特方程成了物理学的经典,因断言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籍华裔学者崔琦、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于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能够揭示有关物质的内部结构以及动力学原理的更多信息,可能会导致微电子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崔琦是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他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省。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聘为物理学教授执教至今。此前获得诺贝尔奖的另五位华裔科学家是:杏林道和林棉…  相似文献   

12.
墙板报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1974年,丁肇中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丁”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B·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这个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此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说:“认识物质世界,发现大自然的奥妙,这种基本的知识是无涯的,超越年龄、时代和国界的限制。”为了科学的进步,他探索的脚步不愿停歇。蚊子和大家是不“打”不成交的“老朋友”,要想战胜它,就…  相似文献   

13.
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克利福德·沙尔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伯特伦·布罗克豪斯,由于在凝聚态物质的研究中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而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中子散射技术用于新超导  相似文献   

14.
正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这三位科学家发现强磁场中共同相互作用的电子能形成具有分数分子电荷的新型"粒子",这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他们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庆国 《物理教学》2014,(5):2-3,11
宇宙加速膨胀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物理发现之一。做出此发现的三位科学家帕姆特、斯密斯和瑞斯共同赢得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暗能量被认为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推手。然而暗能量的本质和起源在物理学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这就是著名的暗能量问题。攻克暗能量问题必将引发基础物理学革命性的进展。本文将简要介绍宇宙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暗能量的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当代基础物理学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奖只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经济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工作者,以及为世界和平作出杰出成就的社会活动家.没有设立天文学一项.然而,从1936年到1993年,在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总共有9项天文学课题,11人获得殊荣.1965年,天文学家阿尔诺·奥兰·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擦洗了所在的贝尔实验室的天线,当时认为是鸽子留在上面的粪便导致天线出现了持续恼人的嘶嘶声,他们后来发现,这些声音原来竟是宇宙大爆炸而产生的微波回声,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一九九六年诺贝尔物理奖揭晓美国科学家戴维·M·李、道格拉斯·D·奥谢罗夫和罗伯特·C·理查森因发现了可以在无摩擦的极低温状态下流动的氦而于今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他们的发现是“低温物理学的一项突破”.现年65岁的戴维·李和现年59岁...  相似文献   

18.
约翰·巴丁因1956年和1972年两度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而闻名于全世界。这是第一个在同一领域内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的名字永远地写入了物理学的史册。  相似文献   

19.
洛伦兹是荷兰理论物理学家 .他的一生为创建和发展理论物理这门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于 190 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他获得此物理学最高荣誉 10 0周年的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纪念他伟大的一生 .一、洛伦兹的生平洛伦兹 (Hendrik Antoon L orentz) 185 3年 7月 18日生于荷兰的阿纳姆 .他的父亲格里蒂·弗雷德里克·洛伦兹是阿纳姆近郊的一个繁殖场的场主 .洛伦兹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阿纳姆读的 ,他在中学时期就对数学和物理学发生了兴趣 ,他的外语特别好 .1870年 ,洛伦兹进入莱顿大学攻读物理和数学 ,1873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学位考试…  相似文献   

20.
略谈量子霍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霍耳效应是本世纪80年代物理学的重要发现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整数和分数量子霍耳效应发现的实验背景、观测结果、理论解释、实际应用和研究进展.1985年10月1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克劳斯·冯·克利青(K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