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是什么"、"怎样理解"、"如何解答",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教师抱怨"这道题我在课堂内讲过三遍,结果他们还是错!"问题在哪呢?其实这样的教师只注重了讲,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错"的总结、分析和纠正这一教与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网络的普及,黄、赌、毒、拜金主义等各种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管理上的缺失或过分溺爱,"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沉溺于网吧的有之,早熟早恋的有之,崇尚暴力的有之,打牌赌博的有之……怎样与这些"问题学生"正常沟通呢?怎样教育他们呢?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有没有"剥削"?怎样解释"剥削"现象?怎样认识和对待"剥削"?这是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研究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求学"探微     
何谓"求学",这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每天在教室进进出出、早来晚走、忙忙碌碌,不都是在求学吗?可为什么同是求学结果却各有不同呢?是他们的"求"有所不同呢,还是他们求来的"学"有所不同呢?这确实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普高学生学习数学虽然感觉抽象难学,但有"升学"效应在起作用,因而他们不得不理头钻研.然而职校学生不"吃"这一套.他们毋须借以登堂入室.那么怎样运用"大众数学"思想矫正我们的教育教学,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呀!"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笔者有感于语文教学中的讲课、"演课"与评课,在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技能高手;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360行,行行出状元".赛场上他们奋力拼搏,尽显青春风采;得奖后他们笑容灿烂、欢呼雀跃.这群阳光少年有着哪些获奖感言,又演绎了怎样的背后故事?  相似文献   

9.
王刚 《现代语文》2006,(10):53-55
○.前言 "随意"和"随便"这两个词都有"不受限制"的意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曾经遇到留学生这样的句子:去还是不去,随意你. 他随意做什么作业都要查辞典. 我们知道这两个句子中的"随意"最好是换成"随便".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怎样给留学生讲解呢?这其中就是一个"随意"和"随便"的用法及区别的问题,即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当校长的这些日子里,我始终考虑着这样的问题:怎样让教师在尊重的环境中都得到提高呢? 怎样将评价中的"尊重"变为有形的操作呢? 我们选择了"阳光评价".  相似文献   

11.
如今给孩子请家教已成为众多家庭的大事.然而,很多家长对此把握不准,表现出盲目从众心理.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家教,其利弊如何?如何兴利除弊?怎样看待当前"火爆"的家教市场,并给予适当引导规范?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我们务必冷静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76年发生的南京大学师生反对"四人帮"的"三·二九"运动,曾经先后得到陈云同志、邓小平同志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充分肯定.这场群众运动的价值是什么?它的政治合法性体现在哪里?当事者所保留的私人信件又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一种怎样的心态?本文作者的回忆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Hello"的由来     
在英语中,"hello"可能比其他任何一个单词都用得多.美国人个个都爱说"Hello",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听到这个词. 当人们拿起话筒时,传入耳中的第一个词就是"hello".当然,如果打电话的是英国人,他们也可能说:"Are you there?"那么,"Hello"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办学"是一个热门话题,阜阳市教育局所倡导并探索的"本土教育家"工程无疑为这个热门话题添加了鲜活的内容,我们试水"本土教育家"工程是基于什么考虑?我们如何为"本土教育家"定位?我们围绕"本土教育家"工程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这些问题引起部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吴进  刘明富 《贵州教育》2008,(15):18-19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更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一个班的学生,个性差异是千千万万的.当然优秀生要鼓励鞭策,适当补充"营养快线",而"问题生"则要帮扶,让它早日脱"贫".这里要谈的是"问题生"的教育.多数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普遍方式是:某某同学,你犯了错误,其原因是1、2、3、……,今后要怎样改正.这样的教育是有点效果.然而,有的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育,是口服心不服,老师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当面答应你,背后仍然我行我素.怎样才能教育好这类学生呢?对他们的教育,要讲特殊方式,教育要穿插到学生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6.
幸福:一种相似的"拱廊街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问题,有一种"拱廊街计划"式的相似,好奇的眼睛与征服的野心总使人坚信可以寻觅到开启的密钥,而迷宫般的繁复与庞杂却使其往往无法真正解读幸福的精神暗码.文章试图借用"拱廊街计划"作为某种隐喻,寻求观测幸福问题的"另类眼睛":其一,在现代性流动、新奇、碎片、偶然的呈现特质中,幸福问题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是沿着什么样的理路发生变化?其二,生存并跃动于行动者关系中的幸福感会不会只是个人主观之事?它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修正的?其三,福特主义的工资增加方式与幸福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结?作为文化实践的幸福教育需要怎样的"延迟"?  相似文献   

17.
"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可是,宇航员是怎样训练出来的呢?他们在太空中的吃、穿、住又如何解决呢?练在"红房子"每周练五天我国目前还只有十多名宇航员,这十多名清一色30多岁的中国宇航员都是空军战士或战斗机驾驶员,他们从周一到周五都不回家,而是住在北京新建的"航天  相似文献   

18.
葳蔓 《职业技术》2004,(7):4-11
改革开放26年来,多数中国公民的薪酬都成番论倍地增长。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看到外国人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挣的薪酬、过的日子,国人不满足了。特别是金领、银领、灰领、自领……这些具有高技能的人群,不但不满足,而且也不安份了。他们日思夜想着挣高薪,赚大钱,成了如今中国的追“薪”族。对于这些追“薪”族,他们的“薪”情和心情如何?他们是怎样圆上高薪梦的?他们在追“薪”中经历了怎样的坎坷?有关专家和人士对赚高薪有何评论?以上几个问题就是本次漫话要回答的。  相似文献   

19.
早就有"数学教学清清爽爽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说法,这道出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迷茫,语文到底要怎样教?如何使语文教学的脉络清晰起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海西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观摩名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我对语文怎么教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实,语文教学也可以追求"清清楚楚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怎样使每个孩子都能爱上作文?怎样让读和写有效结合?怎样使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稳步提升?我们积极参加到区"十·五"教育科研课题<课内外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读写习惯>的研究,探索出了"阅读·生活·写作"三位一体化的实践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