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悠悠故乡情     
故乡是一段传奇,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每个人的故乡都有其独特之处,每个人心中对儿时的回忆也表露着对故乡深深的怀念。我心中的故乡,并不是北京的胡同,也不是上海的弄堂,而是依山傍水、鸟声悦耳的小镇。这个小镇有太多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地域意义上的故乡,一个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地域意义上的故乡,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都能回去:可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童年,我们却回不去了。  相似文献   

3.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4.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5.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6.
珈语 《初中生之友》2013,(10):34-39
阅读导引: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和故事构成的一个立体的画面,是融汇了许多情感和记忆的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有自己的乡  相似文献   

7.
杨卫东 《课外阅读》2011,(2):197-197
故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总是那么神圣,那么亲切。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的欢乐与幸福都与故乡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走进冰心的《我的故乡》,我们知道冰心祖籍福建长乐,生后七个月就随着父母亲离开福州,一生中只回过两次福州,在福州的生活总共不到两年时间,而且从未回到祖籍地长乐,但她十分眷恋、热爱长乐,总以作为长乐人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常言道: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细细想来,每个人的大脑,不也是自己的另一个故乡么?它与生俱来,客观存在,自怨自薄没用,了解它开发它才为明智。每个人的大脑皆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也应像对待自己的故乡一样,有山靠山、有水靠水,因地制宜,扬优抑劣。带着“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心态,充满信心,开发它、建设它,就会谱写出灿烂的人生篇章。  相似文献   

9.
故乡在消逝     
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一次城市研讨会上,有建设部官员愤愤地说:中国,正变成由一千个雷同城市组成的国家。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那么,面对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千个城市,我们还有使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正>乡土不仅仅代表的是故乡的土地,其内涵指的是故乡,因此乡土象征着一个地域的特征。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自古以来描写故乡的诗句不胜枚举,如“飞鸟返乡兮,狐死必首丘”就表达的是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还有这句“人之于乡土,犹树之有根,水之有源”更是表达了人们对自己故土的深厚情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故乡对每个人来说,总是难以忘怀的;而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更是他(她)永远的歌吟。在中外诗歌史上,写故乡、忆故乡的诗俯拾即是,诗人们饱蘸浓墨,尽情挥洒炽烈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3.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  相似文献   

14.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  相似文献   

15.
恋乡情结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感体验.纪昀自离开故乡沧州后,因事务萦身,四十余年未曾归乡,但他并没有忘记故乡.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中其所记故乡地名、人物、事件的归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那种心系乡里、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至老弥显、至老弥坚,显示出他富贵不忘根的君子品格.  相似文献   

16.
月是故乡明     
故乡,是每个人生命的源头,又是我们精神的归宿,是漂泊异乡的游子魂牵梦绕之地。它是一块强力的磁石,总是在夜深人静、月照无眠之时,频频唤醒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下面的几篇作品都将故乡作  相似文献   

17.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8.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9.
在已经逝去的二十世纪,历史的转折形成了中国文学的断裂,旧文明整体框架的崩塌和新文艺思潮的吸收建设,为每个文学大师提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化背景。在这个背景中,每个文学大师都是典型的文化复合体。徐志摩始终置身于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志摩是一个多种文化冲撞而融合的“人”。在骆寒超教授的《论现代吴越诗人的文化基因及创作格局》一文中,已经将徐志摩置于吴越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徐志摩身上的地域文化色彩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徐志摩与故乡心灵的联接应该进入我们考察研究的范围。本文尝试着进入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寻求他对故乡丝丝缕缕的感情痕迹。  相似文献   

20.
故乡总是令人心驰神往的,那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童年生活可以让人们编织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童年是最值得回味的,因而故乡也总是最可爱的。我老家的那条弄堂就是我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