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效率和公平作为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两大目标,二者本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却很紧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具备了实现效率和公平辩证统一的优势,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实中到底该如何处理二者关系,还是一个难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公平问题,这要求我们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和公平并重”。对当前而言,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条件。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深刻揭示了当今中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目的和现实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在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必须建立一套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相适应的具体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 必须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定义。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衡量标准, 效率与公平都是人借以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方式,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大基石, 因此,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 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侯玉基 《西江大学学报》2000,21(4):16-18,49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价值目标。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追求高效率,兼顾公平,最终实现公平,这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统一烈而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然而,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生,具有典型的两面性,要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克服市场本身存在的负面效应,从而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一、避免“公平与效率分离”,实现二者有机统一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追求的两大目标。社会主义必须而且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之所以说必…  相似文献   

6.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每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每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建立以后,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效率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没有公平也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效率和公平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7.
民主社会主义由社会民主主义蜕变而来,是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社会改良的思潮,以自由、平等、公平和互助作为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与其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实现途径矛盾,在指导思想、价值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与科学社会主义存在本质差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张立平 《文教资料》2010,(12):98-100
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从古至今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直接关涉着社会建设的结果。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构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述了深刻的社会公平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公平与资本主义社会公平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思想对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公平正义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对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矛盾及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与公平矛盾的解决方法取决于一定生产力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国情、世情、社会主义市场规律以及实现高层次的公平等需要决定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提高效率、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肖玉明在《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11期上撰文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实践、逐步实现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通俗表述,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它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一,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规律发展的另一种表述。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本质特征之一,当然作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内含于其中。第二,从国际…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今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战略性的部署。站在历史的高度,《决定》昭示我们:发展与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追求社会公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以来,在起始阶段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否定,还恰恰包含着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经济全球化,从其发展的趋势上讲,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进一步发展在地域上的极限;它的发展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了,而是离社会主义更近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公平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宇 《教学与研究》2006,3(2):19-25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任何社会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和历史的。在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当把公平与公正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强调公平含义的丰富性和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统一性,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既坚持生产力的首要性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又要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多样性不断发展,公平与效率有机统一,社会各个环节、各要素、各个部分之间实现结构均衡,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多样的,其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也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探索效率和公正关系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并没有探索出把效率与公正有机结合的社会模式。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历史正展现了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公平的发展趋向。邓小平深刻地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简单地说,所谓社会主义,就是兼顾公平的效率主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作为社会主体--人的认识规律,科学地阐明了人类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是指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指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崭新社会,本文分别从理论层面、运动层面、制度层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曲折性和前景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在欧美流行的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是西方左翼理论家在现行资本主义条件下追求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理论探索 ,其目的是通过寻找超越现行资本主义的替代模式来达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评价这一思潮的复兴背景、理论模式和基本主张 ,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替代和超越资本主义的内在依据,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特定的实践形式,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效率;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协调好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推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认识、掌握并学会运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客观规律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造成了特殊的困难;敌对势力的破坏和捣乱是社会主义在长期曲折中发展的重要原因。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来看,并没有表现出其垂死性和腐朽性。相反由于高科技的推动和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调节,其生产力不断高涨,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延长,工人运动趋于灭亡,似乎表现出其社会的进步性,但资本主义最终不能摆脱其灭亡的命运,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