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对《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的态度的理解的各种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中的名篇,只有短短的315字,却生动地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孔子老师正在给四个学生上一堂生动的主题班会课,讨论的主题是“畅谈人生理想志向”,孔子一开场鼓励学生勇于发言,随后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已见。每个学生课堂上陈述完毕,孔子老师适当点评,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弟子"侍坐"是孔门一种有效有趣的教学形式。《论语》中有三章关于"侍坐"教学的珍贵记录,值得我们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加以深入研究。其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堪称孔门侍坐教学艺术的典范。若将三章整体来看,又会有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如子路的独特形象问题、孔子对子路的教学艺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论语·先进》篇的“侍坐”一章,许多注家对其章旨的理解,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不仅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影响对孔子思想的正确评价。例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侍坐”章第三十四注释,有一段文字,对旨意作了带评述性介绍。……按孔子所以同意曾点,后儒之说甚不一致。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奔走求仕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  相似文献   

5.
《侍坐章》之“率尔”“喟然”“铿尔”“吾与点也”新解《论语》二十篇,以《侍坐章》最富文学色彩,详细地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一次关于政治抱负的讨论情况,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率尔、喟然、铿尔三词的理解,是理解这篇文章的操作之关  相似文献   

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讲到“夫子何哂由也”时,都认为子路太轻率、不谦让,故孔子“哂之”。正如孔子所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我认为这只是“哂由”的表面原因或者说是一个很次要的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哂”:微笑,这里有轻蔑、讥笑的意思。子路率先发言,虽然有点“轻率”,但我认为孔子是不会仅凭这一点而讥笑他的,因为这样做与孔子的教学思想和为人态度是相悖的,也不符合当时孔子创造的轻松、亲切、愉悦的氛围。那么孔子“哂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子路回答的话就可以了解其中…  相似文献   

7.
对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的鉴赏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侍坐》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范,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学生,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甚至建议“:对孔子思想分析不宜过多。对孔子为什么要‘与点’的问题,也不宜讨论过多。”毋庸置疑《,论语》在具体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思想,但要让学生从课文中体味孔子的“为师艺术”,总是不太合乎情理;而撇开孔子的思想学说去学《论语》,更有本末倒置之嫌。下面…  相似文献   

8.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进》)一文,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优秀散文。寓意丰富,文情并茂。通过孔子与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中心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兴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美学思想和态度。 关于这篇文章有一个问题一直是历来争论的“热点”,就是:孔子为什么“与点”? 对这个问题,前人争论颇多,但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来探讨。 所谓从积极方面来理解,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与点’。” 另一种从消极方面来理解,认为“这是曾晳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引退避世思想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笔者认为,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理解还不够全面,而应该联系孔子的美学思想来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一文。这篇文章主要记载了孔子循循善诱的言行,在谈话开始,孔子怕学生在他面前不敢畅所欲言,就以“以吾一日长尔乎,毋吾以也”来打消其顾虑,为弟子们畅所欲言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又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诱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志向。  相似文献   

10.
林金来 《中国教师》2012,(19):77-78
<正>《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一篇记述完整的、师生间关于"志"(理想)的对话。这篇人物对话,展现出一派师生自由讨论的和乐气氛,人物性格轮廓明晰,同时表现了孔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虽然一直以来,对《侍坐》章中部分字句,如"毋吾以也"的理解有较大争议,对孔子"吾与点也"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也有不同的解读,但就对话的开展过程而言,文章对当今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仍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侍坐》章的现代意义。第一,教育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各位弟子的表现可对当代教育者有所启示。第二,政治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及众位弟子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三,社会学意义。《侍坐》章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言语中见出的孔子和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侍坐》章的现代意义。第一,教育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各位弟子的表现可对当代教育者有所启示。第二,政治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及众位弟子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三,社会学意义。《侍坐》章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言语中见出的孔子和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生动地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讨论政治、学术、志向等问题的情景,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也传神地展示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含而不露的教育风格。 但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对子路的那一“哂”,却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依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对富有豪侠个性的学生的温柔的扼杀。 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孔子很随意地问起他们各自的志向:“你们平常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想干什么事情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轻…  相似文献   

14.
选入高中语文课程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是《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篇什。该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畅谈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予以评价,对弟子们加以引导的经过。以往在解读这篇课文时,对孔子大多是赞美的,然而细味其中的细节,笔者认为,孔子的这一次对话式的教学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马小华 《现代语文》2007,(11):38-39
这是我第二次执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面对的是整个年级学习成绩最好的一班学生。一节课下来,引导学生梳理文意,讨论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了解子路四人不同的性格、志向及孔子对于弟子们"各言其志"时的不同态度,按照既定程序,《侍坐》一文  相似文献   

16.
《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是孔子同几个学生的一次交谈实录,记录了孔子给几个学生上“课”的生动情形。孔子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他针对学生“不吾知也”的埋怨情绪,启发他们各言其志,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着重要求他们树立重礼的人生观。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是孔夫子这堂“课”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学生相继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孔子对子路的"不让"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不满,对冉有、公西华一个比一个更为谦逊的回答未置可否,终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点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历来读者大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不少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这里仅从《侍坐》简析之。《侍坐》是《论语·先进》中的一篇。它主要记述了孔子与学生们进行的一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漫谈。它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今天的课堂教学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这篇文章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自主赏析篇目。这篇文章堪称经典,值得学习,值得探究。《侍坐》可谓诗意的课堂,睿智的教学。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课堂教学智慧,比如善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侍坐》中值得探究的  相似文献   

20.
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历来被封建统治者和儒家学派奉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但仁是其核心,仁的含义笔者以为主要有两层意思,即忠诚守信宽容大度,正如曾子之言“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笔者不想全面谈论博大精深的夫子之道,只想结合《论语·先进》中的《侍坐》篇,谈谈孔子的礼乐教化思想。中和的道德追求、中庸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加之富有强烈参与意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重视礼乐在塑造人,完成社会教化中的重要作用。请看《侍坐》篇。《侍坐》是《论语·先进德》最后一章。它记载了孔子弟子子路等四人申述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