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揩拭心灵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 ,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心怀希望 ,后来便死了心 ,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 ,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 ,于是判他的试卷时便尽量放松尺度 ,有时甚至根本不看 ,匆匆批上个 6 0分就完了。这位学生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每次发了试卷也只匆匆一瞥 ,就随手扔到别处。不久调来一位新老师 ,在判这位学生试卷时 ,有人告诉她以前那位老师的做法 ,她只好效仿地给他打了 6 0分。发卷子时这位老师注意到 ,那男孩随手将试卷扔进抽屉。这位老师猛地一沉 ,她连忙走过来 ,要回试卷 ,取出红笔重新为…  相似文献   

2.
擦拭心灵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心怀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于是判他的试卷时(更尽量放松尺度,有时甚至根本不看,匆匆批上个60分就完了。这位学生也知道是怎么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心怀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于是判他的试卷时便尽量放松尺度,有时甚至根本不看,匆匆批上个60分就完了  相似文献   

4.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中途接手了一个班。班里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上课漫不经心,十分淘气,考试成绩自然“惨不忍睹”。前任班主任告诉我,一开始对他还心存希望,可是经过多次说教,也不见有什么效果,就死了心。每次考试后,为了照顾他的情绪,免得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判卷时就尽量给他放宽尺度,有时干脆看都不看,随便批上一个“60”分了事。我接手后的第一次考试,也效仿前任教师,象征性地给他打了60分。发卷子时我注意到,接到试卷的学生,有的兴奋,有的沮丧,只有这个男孩,接过试卷匆匆扫了一眼,就随手扔进课桌。看到他那漠然的表情,我突然一阵…  相似文献   

5.
男生A成绩很差,老师为保护他的自尊心,判卷时"宽大无边",有的老师甚至根本不看卷,打上个60分就算完事,而A拿到试卷后只,瞥一眼就随手扔到别处.新调来的B老师认真阅卷,结果A却只得了十几分.B老师把试卷递给A,并说:"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批改试卷是我的职责.你仅答对几道题,我就只能给你相应的分数.只有这个分数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相似文献   

6.
揩拭心灵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心怀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扫地,于是判他的试  相似文献   

7.
男生A成绩很差,老师为保护他的自尊心,判卷时“宽大无边”,有的老师甚至根本不看卷,打上个60分就算完事,而A拿到试卷后,只瞥一眼就随手扔到别处。  相似文献   

8.
男生A成绩很差,老师为保护他的自尊心,判卷时“宽大无边”,有的老师甚至根本不看卷,打上个60分就算完事,而A拿到试卷后只,瞥一眼就随手扔到别处。新调来的B老师认真阅卷,结果A却只得了十几分。B老师把试卷递给A,并说:“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批改试卷是我的职责。你仅答对几道题,我就只能给你相应的分数。只有这个分数才真正属于你自己。”几年后,A成了一个大学生,他对B说老师说:“我记得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我自尊的人。”60分实质是一种施舍,这种施舍是对A的实际能力的否定,腐蚀A的自信,扼杀A的自尊。A对这种施舍毫不珍惜,他渴望得到尊…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扬子晚报》曾以《一个男孩的求救信》为题报道了南京建邺区小学一名12岁的男孩因成绩差,被老师指令检查“脑子是否有病”。当这位学生把医院的“该生智力一切正常”的检查结果告诉老师时,老师竟说:“你没本事。某某也是没问题,不是通过找人开来了证明吗?”这个“证明”是指“弱智”的证明。有了这个证明,这位老师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这位男孩的成绩放在一边,不予理会了。甚至于平时也不必为男孩的成绩而劳心伤神了——伤神的当然不是“弱智男孩”的将来,而是期末的班与班的成绩排行榜。于是在计分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弱智’嘛,老师再有本事,也是没用的。”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扬子晚报》曾以《一个男孩的求救信》为题报道了南京建邺区小学一名12岁的男孩因成绩差,被老师指令检查“脑子是否有病”。当这位学生把医院的“该生智力一切正常”的检查结果告诉老师时,老师竟说:“你没本事。某某也是没问题,不是通过找人开来了证明吗?”这个“证明”是指“弱智”的证明。有了这个证明,这位老师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这位男孩的成绩放在一边,不予理会了。甚至于平时也不必为男孩的成绩而劳心伤神了——伤神的当然不是“弱智男孩”的将来,而是期末的班与班的成绩排行榜。于是在计分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弱智’嘛,老师再有本事,也是没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期中考试试卷发给学生后,我在班上表扬了成绩在48分(思想品德满分60分)以上的同学。下课后,一位名叫李洁的同学拿着试卷追我到办公室,生气地说:老师,我的试卷改错了,你看看,第4题选择题,我也选的是B,为什么错了呢?我接过她的试卷不精心地看了看,的确是选的B,为什么却改错了呢?但仔细察看后才发现该同学的试卷明显有改动的痕迹。可能是在试卷发下来之后该同学对试卷做了手脚。这时,我并没有揭穿该同学的造假行为,没有据理力争,也没有指责她,而是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我先让她回教室,然后,在她做了手脚的地方重重地画了一个?,并在总分上给她加了2分,该同学的思想品德成绩  相似文献   

12.
语文老师     
吴明阳 《下一代》2008,(11):38-39
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男孩,黑瘦,执著,有时站在那儿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她说的,她是男孩的老师。她特别喜欢这个男孩,有个性,求上进,成绩不错。  相似文献   

13.
一位新来的老师向学生提一个问题,发现班上每个同学都举起了左手,老师点了一个男生,结果这个男生一个字儿也答不上来。下课后,老师把男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男孩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这位老师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私下里告诉这个男孩,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左手,  相似文献   

14.
每当课间分发批改过的学生试卷时,一类学生拿到试卷后匆匆瞥一眼等第或分数,便将试卷扔在一旁置之不理;另一类学生则知晓成绩后,更关注的是试卷中的错题及错因,埋头思考后,便拿出纸笔,在老师讲评试卷前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错题的订正,一段时间后将错题进行归总,记录在"错题本"上。这两类学生对待错题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逐步导致学生学科成绩差异的  相似文献   

15.
许老师是××小学的语文教师。她好胜心特强,单元测验时只要发现哪个班的成绩比她好一丁点,她便拼命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课。所以,她所任教的语文成绩总是能在期末考试时拿到年级第一。可是今年秋季接的这个班,无论她怎么下功夫,学生成绩就是上不去。“补课”一招不灵了。期末考试一天天逼近,许老师暗暗着急:看来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押题上了。晚上,她找来前几年的期末考试卷一一摊放在桌上,却怎么也静不下心。一想到万一押不中题她就心烦意乱:拿不到第一,奖金泡汤事小,名誉事关重大。突然,一个念头从她脑海里跳出,她打了个寒颤,心…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男孩上初中时十分贪玩,成绩自然惨不忍睹。老师开始还对他心怀希望,后来便死了心,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以免一、二十分的成绩让他面子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师道》2003,(5):4-4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丽的女教师,她在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不好,而且总是衣冠不整,浑身脏兮兮的,上课时注意力也不集中。尽管这位名叫Mrs.Thomson的女教师和大部分老师一样,她对着全体学生说:“我会爱你们每个人!”可是她心里却不喜欢这个男孩。她可以尽情地在他的作业本上用红笔画大大的“×”,再在上面写醒目的“0”分。在Mrs.Thomson任教的学校里,教师必须整理学生的成长记实,她把那个男孩的记实放在最后才看。可是当她翻开时,她吃惊了。在评语一栏中,一年级的老师写道:“特迪是一…  相似文献   

18.
刘雪霞 《中国教师》2008,(16):17-18
<正>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在数学考试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了那个漏掉的小数点,接着再找陶先生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没说什么,他满足了这个女孩的愿望,不过他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那个小女孩明白老师的意思,惭愧不已。女孩本来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找老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却没有给她难堪,这使她受到强烈的震撼。陶先生用行动——暗含批评和激励——保护了学生可贵的自尊心。这位女孩长大成才后,仍  相似文献   

19.
从1996年开始,我们就期期走访辍学学生及其家长,并认真分析了学生辍学的原因。  学习成绩不佳,压力太大。比如有一个叫张霞的同学,在一次物理考试中只打了20分。老师在发试卷时,边发卷边报分数,当报到她的名字时,她不是去拿试卷,而是冲出了教室,一口气跑回家,无论如何也不肯再来学校读书了。像这种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上的压力本来已经很重了,作为老师不去很好地呵护他们,反而出他们的丑,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他们走上逃学这一条路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思想不端正…  相似文献   

20.
[案例] 我的孩子也在读九年级。一天,她拿着化学试卷来询问我这个当老师的母亲,指着试卷上的“错题”说:“妈妈,这两个小实验题,我认为都没错,可老师为什么偏偏给判了零分呢?我已经从课本中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是不是老师一时看走了眼而错判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