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在乡村办学实践中发展出有中国特色并切合当时实际的乡村学校管理思想。陶行知批判传统的“死教育”,以学生的生活力为乡村学校管理的内在目标,并通过“教学做”合一和学生自治来实现;他立足乡村实际,在尊重乡村文化的前提下以学校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他秉持“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教育”的信条,想方设法筹集办学经费,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提升当前农村学校的办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 找钱     
那天,我去路旁一家小店买烟。店主是一位染着一头黄发的年轻人,穿着一件很时髦的乞丐装——是那种故意在布料上剪几个洞的牛仔服。黄毛见我进去,热情地迎上来问:“要点什么?”我说:“拿一条北京香烟。”他答应一声,从货架上拿出烟递给我,“3块钱一包,一条30。”我从衣兜掏出一张100元的,递过去。黄毛接了钱,说:100的,那我找你70。”他转身回到货架后边,过一会儿走出来,说:“给你,70元,两个10元,一个50元。你数一下。”我接过钱数起来,发觉是120元钱:上面是两个10元的,下面却是一张崭新的100元。我心里一动,他找错钱了。“是70元钱,没错吧?”…  相似文献   

3.
皇甫老师发表了一篇语文知识的“豆腐块”。报社汇给“柒元整”稿费。他拿着汇款单到校长室盖学校公章(身份证丢了)。钱校长看了,微笑,“弄两个花花?”“……”皇甫老师不知说什么,只是嗫嚅。过了半月,皇甫老师又发表了一篇关于教育的小杂感。报社汇给“捌元整”稿费。他拿着汇款单到校长室盖学校公章。钱校长看了,微笑,“又弄两个?”“……”皇甫老师不知说什么,心里真有些不是味儿。又过半月,皇甫老师又发表了一篇稍长点儿的作文教学小论文。杂志社汇给“壹拾玖元整”稿费。他拿着汇款单到校长室盖学校公章。  相似文献   

4.
二蛋上学     
也许因为难产的缘故,二蛋生下来就是个白痴。长大后,他见到舅舅常叫叔叔,见到叔叔常叫舅舅。二蛋还有一手绝活,就是把一百元的钱当作十元的用掉。父亲拿一百元的钱和十元的钱放在一起教他:“一百元的钱上面有四个大人头,看清楚没有?”二蛋趴在桌上看半天,抬起头嘟哝:“十元钱上面人头也不少。”二蛋九岁那年,父亲完全出于一种责任心,把他送进了学校。二蛋的父亲对老师说:“我的儿子是个白痴,让他在教室里坐就行了,不必给他发课本。”老师说:“那怎么行?我们要教他学知识。”老师不但给二蛋发课本,还教他写自己的名字。第一天教不会,第二天接…  相似文献   

5.
走访卢志的时候,他从外地讲学刚回来。访谈从最近日本《读卖新闻》采访他的事情说起。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资源不足与需求旺盛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归咎于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卢志却用自己的实践与思考直言“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钱”。此  相似文献   

6.
星期天上午,女儿跑过来问我:“‘15000’怎么写?”我有些奇怪,问她:“馨馨,问这干吗?”女儿告诉我,昨晚她和奶奶睡觉时,奶奶告诉她,为了送她进最好的学校,爸爸妈妈花了很多钱,15000元择校费,122元代办费,300元《中华字经》书费……奶奶让她把所花的钱一一记在一个本子上,一学期下来看花了多少钱,再记下自己考了多少分;将来看一共花了多少钱,考上了什么大学,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看到了本子上歪歪扭扭记着的“122元”、“300元”,再看看孩子充满稚气的脸上的沉重,我顿时感到心疼:小小的年纪,就开始背上日积月累的“债务包袱”,时刻想着要拿…  相似文献   

7.
哪里是家?对马文有来说,左云综合技术学校就是家!自196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左云县的小山沟井儿沟小学校任教以来,马文有就把这里当作了自已的家。他像建设自己的家园一样,把青春和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学校的建设事业。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他带领全校师生不等、不靠、不要、不怕、不愁、不熬,探索出了一条“向政府要政策,学校办实业,实业养学校,学校出三才(财),三才(财)兴社会”的办学之路。通过这条路,使得1962年只有几间破旧房屋的小庙学校,变成了现在拥有数千万元固定资产,十几栋大楼,占地数百亩的现代化学校;使得十几代学生从求学…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立法更要执法蒋世华多年来,办教育最大的困惑是教育的投入。有一个时期,教育界讨论校长应当姓“钱”还是姓“教”,后来讨论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不姓“钱”怎么办?学校的正常开支都没有,甚至连老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能一门心思搞教育吗?其实,对各级教育...  相似文献   

9.
洛阳市郊区于营村村民刘宏欣,在上世纪80年代“人民教育人民办”旗帜的感召下。先后捐资41.5万元,把村里学校改建成全配套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当时河南省个人捐资建校款数最多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田玥 《辽宁教育》2023,(1):30-32
<正>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九小学始建于1962年,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和历史积淀的传统名校。学校以“大视野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以“办人民满意学校,办大视野的教育”为办学理念,把育人理念定位在家、校、社三位一体上,以“润色、润品、润心”为主线,力求以开放的心态,办没有“围墙”的学校,办面向未来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在新昌县美丽的鼓山脚下 ,新近屹立起一座崭新的学校 ,那就是新昌县城西小学。几年前这里还是荒芜的丘陵地带 ,无人光顾 ,1 997年该校已成为“渐江新昌超前教育实验学校”、“渐江省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学校”、“渐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澳大利亚麦瑟迪斯特女子学校合作学校”。人们在赞叹城西小学 3年来的巨大变化时 ,自然想起超前教育的弄潮儿、该校校长张伯阳 ,是他构筑“适度超前教育模式”,为新办学校的教育登上新台阶谱写华章。1 997年 8月 ,新昌县创办了城西小学 ,县教委领导派他到该校担任校长 ,在他上任不久就提…  相似文献   

12.
严复(1854~1921) 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他强调“教育救国”,主张多办学校、办新学。他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西学”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们筹了一些钱,大概是1800万这样一个数字,想为基层的乡村学校办一点事。我们走了236个乡村学校.发现为乡村学校做慈善特别简单,因为省钱。办世博会7000块办不下来,但是为一个乡村学校解决困难,这个钱就够了,你可以把它的水泥黑板换成玻璃黑板,你可以给学校买十盒彩色粉笔。孩子们从来不知道粉笔还有彩色的,几千块就可以翻天覆地了。  相似文献   

14.
他17岁做了民师。22岁考入永吉师范……29岁当上了老爷岭村小校长。是学校年纪最小的老师;他在偏僻的老爷岭当了8年校长。把教育科研当成立校之本。把一所乡村小学办得有声有色;他不断学习,从初中学历到中专。再到专科,再到本科,一直到硕士研究生:他是省科研型名校长,他为农村教育科研探索了一条创新之路。他把新站中心校打造成一所真正的“乡镇科研型学校”;他年过“不惑”,激情正烈,他制造了乡镇学校科研的传奇……他就是44岁的解祥先。  相似文献   

15.
阮小勤到县城读书。他报名缴费时,还差100元,怎么办?他只好请求学校宽限一个月。学校正式上课了,小勤想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点钱。可是,几天都没找着活干。一天傍晚,他垂头丧气地回学校,就在这时,前面路上一老妇大叫“:哎哟!车子撞人……”小勤循声一看:老妇躺在路旁,一个精瘦、  相似文献   

16.
“儿子,有一封信寄到了我的单位,写的是李唯收,快看看是谁寄的?”我一看,哟,这不是前几天学校要求每个人都参加的“火焰杯”书画大赛吗?这么快就有回音了。我打开一看,上面这样写道:“李唯同学,您的素描作品已被委员会评为一等奖。其中,奖牌费10元,证书费3元,参赛费15元,合计28元。请按信封上的地址把钱寄回,我们会将奖牌及证书送到学校。”“爸,这获了奖怎么还要钱哪?”爸爸跑过来一看,说:“这肯定是骗人的,前几天电视刚刚报道过有几个人以比赛的形式骗钱的事。再说了,上面写着全省一等奖只有一名,你画画才练了一年多,在美术班里就有好几个…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们把大力发展勤工俭学,作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旗帜鲜明地提出姓“钱”是为了更好姓“教”的口号,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校办工厂95个,校办商店46个,98%以上的学校有校园经济项目,有稳定的收益。全县1992年勤工俭学总产值达1994.8万元,创利303.19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42个百分点和40.7个百分点。勤工俭学的发展促进了各类教  相似文献   

18.
校长究竟“姓”什么?张连平校长应该姓什么,是教育界讨论多年的一个话题,校长应当姓“教”.这似乎已成定论,但现实的问题是,校长又不能仅仅姓“教”,因此校长究竟姓什么,仍是困扰教育的一个难题。校长姓“钱”.办学校离不开钱,而最难搞的也是这个钱。论理,按照...  相似文献   

19.
“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不少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在思考、探索、实践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丁大卫是个美国人,他在中国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这个美国青年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的喜欢,后来居然当上了校长。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了甘肃兰州,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学校给丁大卫定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大卫去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别人说算是高的了。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让人把工资减到900。学校一再坚持,大卫不让,说:怎么也不能超过1000元。最后,学校给他每月950元。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现场,崔永元问:“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大卫说:“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