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美兰 《教学随笔》2013,(18):72-73
《黔之驴》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寓言中的名篇。文章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笔者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再次进行呈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柳子厚先生贬居永州所作的《三戒》之《黔之驴》 ,虽不过百余字 ,但流传广泛 ,影响深远 ,并时有争议之声。年初 ,笔者便从《名作欣赏》上看到了对《黔之驴》寓意的新解 ;前不久 ,又从《中语参》2 0 0 2年第 3期上看到陕西韩尚东老师对“好事者”一词的新释。我对质疑胆略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黔之驴》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4.
有一篇课文,叫《黔之驴》;有一个人,叫黄厚江。笔者在观摩了黄厚江老师的《黔之驴》课堂之后,对黄老师所提出的"本色语文"进行了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黔之驴》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所作的一组寓言《三戒》中的一则。另两则是《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相比而言,《黔之驴》最为人们所熟知。它以极富讽刺性的深刻寓意和生动鲜明的形象塑造,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廖敏同志《〈黔之驴〉寓意探微》认为《黔之驴》是“顺宗及八司马与宪宗及太监们的寓言”,柳宗元写作此文为的是借驴“的尸来还改革失败的魂”(载《语文学习》1994年第12期)。如此“探微”,新则新矣,但方枘圆凿,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本文对《黔之驴》中写作方法和人文关怀两方面的探究.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期的《出版商务周报》刊发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的一篇文章。康教授在这篇名为《〈黔之驴〉断想》的精短文章中,提出了对这篇著名文言文的质疑,他认为这篇文章存在诸多的逻辑问题。文章如下:《黔之驴》是柳宗元最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这篇文章的妙处在于:从多个角度  相似文献   

9.
《三戒·黔之驴》是柳宗元的著名寓言。这篇寓言流传极广,影响很大,因此,历史地客观地阐明其主题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说,黔之驴影射外强中干的保守势力,认为寓言表现了作者对政敌的鄙视和不屈服于压力的政治品质。还有人说,《黔之驴》讽刺了那些徒有其表,并无真正本领,还要假装威势吓唬别人的人,指出了他们必然失败的可耻命运。这些论点都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作品的实际,因而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单元概说]第六单元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愚公移山》、《黔之驴》、《工之侨献琴》是按照历史顺序编排的三篇寓言,《陋室铭》、《爱莲说》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名篇,诗词五首中的《龟虽寿》是乐府诗,《观书有感》是七言绝句,《石壕吏》是叙事诗,《相见欢》《清平乐》是词,体裁  相似文献   

11.
随手翻阅《语文教学之友》,看到2003年11期上张广祥老师的一篇文章——《“主题”五题》。文章针对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主题”、拔高“主题”带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语文教学中由于偏狭的“主题”追求导致的阅读主体性的丧失提出了中肯的批评。特别是对《黔之驴》《冬天之美》等文章主题的认识,从文本出发,既深刻又合理,  相似文献   

12.
《黔之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二戒》中的一篇,现安排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在教学中完成了解题、介绍背景、指导朗读、串讲、再读等流程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意思,结果出现了两种答案:A这则寓言主要叙述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B这则寓言主要写了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我问学生同意哪个答案,  相似文献   

13.
代词“之”在文言文中常充当动词的宾语,指代某一具体的人或事物,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如. ①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②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相似文献   

14.
一、读一读 (一)文学常识填空。 1.《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三戒》中的"黔之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作者在《三戒》的前言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从前言中可以看出,作者要人们引以为戒的是,不能像驴子那样,明明自己是弱者,却不知道"推己之本","出技以怒强".那么,《黔之驴》的寓意是什么?多年来见仁见智.北师大康震教授在《〈黔之驴〉断想》中,从老虎、驴子、作者三个角度对作品的寓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区进行的“第二十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中,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的课题是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之一《黔之驴》。课堂设计环节大致如下:一、用动漫歌曲《狼爱上羊》导入新课。导语:刚才大家共同欣赏了一首动漫歌曲《:狼爱上羊》,是的,狼爱上羊,自有它的道理,我们且不管它,我们今天来研究另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一只虎如何爱上了一头驴。只是,这爱的方式有些特殊:爱它,就吃掉它。二、寓意新解。师《:黔之驴》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名篇,其寓意一般人理解为: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  相似文献   

17.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8.
10月17日,我颠簸了四个小时,跨越了三百多公里,前往有着近千年校史的苏州中学,聆听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课堂教学。黄老师的课堂朴素,因为"本色",教学内容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语言平平淡淡;黄老师的课堂精彩,因为"出色",教学流程峰回路转,教学评价机敏睿智,教学效果满堂喝彩。整节课,我感动着,收获着,沉思着……而最让我感动的,竟是黄老师课堂中那些小小的细节:一、破题——"打开门,就见山"这节课教授的是文言文《黔之驴》,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19.
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  相似文献   

20.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选用了柳宗元的名篇《黔之驴》这篇文章。为了说明的方便,先将文章的第一段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