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翘首企盼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对中国现代化的解读中,需要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过程连接统一起来,才能更清晰历史的现代化之路选择的合理性,且为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和总体上看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近现代中国是指自 1 84 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 1 50年的中国。这一个半世纪以来 ,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商、周以来 ,在 30 0 0多年可考证的历史长河中 ,这个时期的变化最大 ,影响也最深远。其中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是从无到有 ,从微弱到成长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了今日 ,它正在发展壮大。它的发展反映了旧中国和新中国在不同的年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军事上与西方交往学习的过程 ,也是自身变革的过程。要深入研究它 ,可以写成多卷的近现代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遵循如下的教育路径:通过讲述和分析近现代中国选择、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行指导思想教育:通过讲述和分析近现代中国探索、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进行共同理想教育:通过讲述和分析中国近现代的众多爱国主义史实和改革创新辉煌业绩的事实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通过讲述和分析历史先贤前辈优秀品质、道德风范、人格魅力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马思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也是一直站在祖国人民一边的音乐斗士。他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推动下,我国小提琴教学和演奏水平都大幅提升,也为我国音乐在世界乐坛上获得声誉。他对于音乐教育的探索不仅立足于自身的创作,也是对专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对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的探索。马思聪可以说为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重要的奠基人。从马思聪的创作经历出发,探寻了他成就学业、开创音乐教育先河的历程,这一历程也奠定了他作为近现代音乐教育奠基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声乐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在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俄罗斯声乐形成了区别于欧洲音乐的艺术特点.由于政治、历史以及地域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独特声乐魅力和音乐特点对中国近现代声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声乐模式的建构,优化和完善了中国声乐演唱方式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声乐教学事业的发展推动三个方面.在现代音乐发展趋势下回顾俄罗斯声乐发展对中国声乐领域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要审视和思考在这种音乐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适时调整,不断推动中国声乐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可大致划分为古代哲学、近现代哲学与当代哲学.当代中国哲学中的主流形态不是中国古代哲学、近现代哲学进一步发展更新形成的哲学,也不是中国当代本土生长起来的其他新的哲学,而是从外国引进、然后又加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运用中国语言表达的、与中国传统哲学相融合的、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被中国人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的国家哲学.我们应该自觉地、积极地促进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周丹 《华章》2012,(33)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处于政治动荡时期,文学发展的复兴时期.中国文学从古代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其中要秉承传统文学的经典与精髓之处,也要借鉴国外现代化的文学发展经验,利用文学自身的价值和独具特色的宣传能力对本国的文学进行全面的展现和描述,根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文学现代化发展的思路需要适时的创新,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现代化的价值,走向未来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提倡实业教育、第一次职业教育运动和第二次职业教育运动,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初步建立。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历程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主流与方向,该历程是职业教育制度和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以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作为载体,以历史的"求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求信"目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国家高度的重视之下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本文旨在探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中国文学近百年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如果要追问究竟哪一种文体的嬗变程度最大?答案无疑应是现代诗歌。相对于小说、散文甚至于话剧这些相对稳定的文体形式,诗歌文体在现代中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变异。尽管现代诗歌早已确立了它独特的文体形式,但是在这一确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纵览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前辈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经验。到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音乐史学家们对研究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和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使他们更加意识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与中国传统化的密切联系。学习研究中国音乐史既是认识中国传统化必不可少的。也是认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诞生已百年有余,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出现是中国学术走向现代的必然,它不仅难以被消解,而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生存依据来自“恍惚”的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明朗”的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任何一种书写范式都是长短互见。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走向了“自己写”和“写自己”,更接近原生态的中国哲学。在当下诸多的中国哲学史建构方案中,传统原典和现代视域的结合依然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肇始于19世纪中后期,告终于20世纪中叶,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这是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华民族英勇奋斗、走向新生的一个世纪。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半殖民地与半独立,新与旧,中与西,文明与野蛮,前进与倒退,种种对立的两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中国世纪里,也无所不至地渗透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半土半洋的京师同文馆到中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抓住这一线索,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近现代历史。然而,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此线索认识不清,表述不准确,妨碍了对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郭扬 《上海教育》2008,(2):11-12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也是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源地。“上海制造”,从来就是中国民族产业的骄傲;上海老师傅,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而上海的职业教育,无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还是教育发展史上都曾写下过辉煌的篇章。今天,为贯彻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清末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近现代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外生性和性质多样性的特点。在近代以来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展开、发展和深入的艰难进程中,近现代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的具体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随着艺术歌曲本身地发展经历了一条由简到繁,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他们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日趋完善,更折射出了钢琴音乐创作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创作技法、曲式结构、伴奏织体、演奏处理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方可人 《文教资料》2013,(19):70-7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主义”碰撞、交流与斗争中建立与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胡适作为非马克思主义者,固然是他所坚守的“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积极建设者与传播者,但是他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贡献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应该给予客观公正评价的。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直是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的目标。文章结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教学实践,强调指出,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开放的综合评价体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学是中国传统教育学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产物,民族性作为它的主要属性,是中国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教育学的主要标志。对于中国教育学而言,它在继承中国传统教育学的同时,经历了一个借鉴、模仿甚至移植他者教育学的过程。尽管中国教育学在不断发展,但如何全面关注民族性依然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只有立足中国多元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不断关注中国多元文化的教育实践,才能凸显其民族性,中国教育学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话语的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