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志新 《钓鱼》2006,(3):36-36
在自然水域钓鱼,使用商品饵的悬坠钓法要不要参照竞技用饵的法则即既重视饵的腥香品质又注意饵的各种状态?答案应该说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竞技比赛为了多钓鱼,不得不寻找一种非常适合鱼胃口的饵料,为此钓手们才会潜心研究试配各种各样的“小药”。而自然水域之鱼大都不挑食,腥的、香的、清淡的都会开口。而对饵的状态,野钓应作为重点来看待。否则商品饵开袋即用,导致饵的状态随意性很大,钓鱼效果时好时坏的原因中就多了一条用饵不当。而且这种原因往往十分隐蔽,不容易发现,需要在钓组相同、钓法一样,钓位相邻,钓点无差异的条件下,在与高手…  相似文献   

2.
程宁 《中国钓鱼》2001,(7):36-37
《中国钓鱼》编辑部转来钓友马靖宇的来信,现就信中提出的三个技术问题做以下答复。 一问:饵在水底的不同状态,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鱼情? 答:饵在水底的状态,可分为双饵卧底;一饵卧底、一饵轻触底;一饵卧底、一饵离底;一饵轻触底、一饵离底;双饵离底。要想调出这些不同的状态,必须使用钓鲫专用的细示标的浮漂,上下钩的钩距不能小于一倍。 在实际运用中,双饵在水底的状态,必须根据鱼吃饵的层面和水  相似文献   

3.
吴芜 《钓鱼》2010,(4):8-9
自拉饵出现之后,竞技钓鱼走上了快车道,然而要四样东西配合:鱼情、钓饵、线组和浮标。如果不顾鱼情鱼口,搓饵无口就改拉饵,则拉死了也没有用。鱼饵包装袋上标志的可槎可拉只是基本状态,合适的拉饵应该自己配制,即在基本状态之外还要随水情、鱼口作适当调整。拉饵空竿率高,在线组、浮标必须具有反应真实信号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秦犁 《钓鱼》2014,(8):9-11
虫饵是传统钓鱼的主饵,竞技钓鱼不准用虫饵究竟是出于护水还是保护小动物,抑或是改变陋习,推广商品釨的需要,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5.
刘定龙 《钓鱼》2009,(16):22-23
四十五.台钓鱼饵的基本分类和作用 竞技台钓和传统钓的一个本质区别是用饵方式不同,以及围绕不同的用饵方式所采取的钓具和钓法。竞技台钓的饵料,是通过钓手的事先控制,使饵料在使用中的状态更精确、更适合当前鱼情。  相似文献   

6.
张铨 《钓鱼》2003,(14)
双钩有优势在竞技钓中使用双钩似乎已成定势。双钩有很多优势,主要的大概是下列几点。1.符合溶散性饵料的需要。短时间内,即使一饵完全溶散,还有另一饵未溶散完,可避免空钩钓鱼。2.钓饵在水下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双饵悬浮、双饵卧底,一饵悬浮一饵触底等。不同的饵态更适合不同的鱼情。3.双饵飘落目标更显著,激发鱼儿的食欲。4.竞技池鱼的密度大,双钩上鱼的可能性增加了上鱼的效率。5.在调标中,可拉大调目钓目的距离,增加调标空间。6.在野钓中可采用多种饵料的配搭(包括荤素配搭),以试探鱼的口味。双钩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是易于缠绕,操作不…  相似文献   

7.
郁文生 《钓鱼》2011,(18):37-37
众所周知,在竞技钓中使用双钩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双钩有很多好处,归纳起来主要不外乎有以下几点:双钩巧用效果佳 1.双钩可以让钓饵在水下形成不同的状态。譬如,双饵卧底、双饵悬浮,或一饵悬浮一饵触底等,选用不同的饵形、不同的饵层更适合不同的水情、鱼情。  相似文献   

8.
郭红明 《钓鱼》2008,(20):24-25
近年来,随着竞技钓鱼的普及,拉饵不再神秘。拉饵最大的特点是饵团松软,适口性、雾化性好、附钩性强.入水状态对鱼有快速的诱惑,快速地集鱼、快速地上鱼的三快特点。同时也给钓手增加了更多的乐趣。运用得好,不仅是竞技比赛场上克鱼制胜的一种妙招.也是休闲水库野钓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王亮 《中国钓鱼》2005,(6):55-55
近几年,随着垂钓活动的发展,使用拉饵的钓法在广大钓友中越来越盛行。拉饵已经不是竞技塘中钓鲫的专利了,在一些水库、野塘等自然水域,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人使用拉饵钓鱼。有一些钓传统钓的钓友感到在野水域使用拉饵挺困难,其实你只要在钓组配备和饵的状态上稍微注意一下,你也一样能成为拉饵高手。  相似文献   

10.
郝德泉 《垂钓》2006,6(4):42-42
现在竞技比赛钓鲫鱼,选手一般都使用商品粉饵,使用蚯蚓等虫饵者很少。究其原因很简单:商品粉饵卫生,使用方便,上饵速度快,可以适应竞技比赛的需要。但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蚯蚓等虫饵在竞技比赛中派不上用场,特别是素有“万能钓饵”之称的蚯蚓,不仅广大钓友休闲钓离不了,竞技比赛中也同样有用处,运用好了甚至还会钓出比粉饵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张之晔 《钓鱼》2008,(15):18-19
不管商品饵还是自然饵,用饵的基本原则是夏香冬腥,春淡秋浓,然而竞技钓鱼把它颠覆了,并梳理出钓对象鱼从腥饵雾化到腥香过渡,到最后无味藏杀机的用饵规律。受其影响,休闲钓鱼接受雾化则一开始就是腥香饵或者香饵,是很少用腥饵的,原因是腥饵招小鱼,但钓到后来腥香不重要了,包括大小、比重、软硬在内的状态上升为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2.
一、台钓用饵的历程简介 自从台钓进入大陆后,其饵料经历了商品搓饵、商品拉饵、颗粒搓饵、颗粒拉饵、搓白饵、拉白饵、果冻搓饵、果冻拉饵、拉糊饵、麻团,以及去年昙花一现的散弹钓法。这些在竞技钓中体现得最为清晰,也体现了我国竞技钓的发展历程,当然其中有些已经逐渐开始被禁止,比如果冻和拉糊,目的在于环保。  相似文献   

13.
底浮饵     
张炎冰 《钓鱼》2014,(12):20-20
轻饵重饵是相对的,可是不标示比重的商品饵就只能以兑水量为准了。饵水比1:0.5~0.8的是重饵,1:1~1.5的是轻饵。重饵多用于搓饵钓底,轻饵以薯粉、轻麸为主,结合状态的调整可从水皮钓到水底。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水底淤泥厚,两钓位相隔10米,一人搓饵钓钝,中鱼都是鲤鱼,一人拉饵钓灵,鲫鱼、鲤鱼连着上,而且都是中上钩。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4,(13):33-33
用悬坠钓组钓鱼,总是先上小鱼,而且没有办法驱赶它。有人说是钓饵雾化引起的,用硬饵、大饵钓迟钝,问题就解决了;有人归罪于浮标。说细标尖的浮标过于敏感,改用粗标尖浮标可以把小信号过滤掉。请问哪种说法正确?  相似文献   

15.
特别声明     
葛新仁 《垂钓》2002,2(11):49-49
通钓鱼饵是本公司为池塘竞技量身制作的垂钓佳饵。  相似文献   

16.
柒画 《垂钓》2002,2(12):45-45
通钓鱼饵是本公司为池塘竞技量身制作的垂钓佳饵。  相似文献   

17.
吴芜 《钓鱼》2014,(13):8-10
钓鱼是以饵谋鱼,姜太公直钩无饵是钓人不是钓鱼。从零星、分散、自发的钓鱼活动到集中、有组织和规则制约的钓鱼比赛,钓饵规范了,不能用虫饵,只能用粉状商品饵。竞技比的是钓技,可是同样的鱼饵因松黏、大小、轻重、味型和状态的细微差别,效果相差1倍、2倍,甚至3倍、4倍就不是技而是术了。另外招鱼聚鱼用一种饵,鱼招来钓底是一种饵,打浮是另一种饵,钓行程又是一种饵。用饵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  相似文献   

18.
5月23日,著名钓手王永贵从南京驱车2小时,专程到无锡太湖垂钓乐园练习搓饵钓浮技术。是王永贵不会钓浮?非也。以搓饵底钓三获全国冠军的王永贵说:“在不正常气候和遭遇非常鱼情时,改用拉饵是对的,但中鱼率太低。第十八届全国钓赛拉饵高手输给搓饵新秀的现实告诉我:搓饵钓浮会上升为竞技钓鱼的主流技术。”据此,本刊特发表一组关于搓饵钓浮的文章,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吴芜 《钓鱼》2007,(4S):18-19
鱼饵外包装上的说明文字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配方成分、饵水比例、制饵程序、装饵方式。然而钓鱼人发现,鱼接受和拒绝钓饵还与它的状态有关,好鱼饵未必就有好效果;饵水比例1:0.8是它的基本型,丛杰钓鲫每搓饵一次总要3个手指湿一下水,这里的巧妙是饵水比例扩大,作用是软化钓饵、控制雾化、增强适口;五指分开搅动30次与快速搅拌1~3分钟,那个合理?  相似文献   

20.
马建华 《钓鱼》2007,(7X):22-23
对悬坠野钓饵料的要求既不同于传统钓对饵料的要求,也有别于竞技钓鱼比赛时对饵料的要求。说它不同于传统钓饵料是指悬坠野钓的饵料除了注重饵的味道和营养成分搭配外,还更加侧重饵的物理状态,对于饵的雾化、溶散、附钩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传统钓的饵料只注重饵料是否对鱼的口味,利用饵料的物理状态诱鱼的作用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