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世震惊的“9·11”事件后 ,许多纽约市民因害怕恐怖分子施放化学武器而纷纷购买了防毒面具 ;清理世贸大厦废墟的工作人员更是人人佩戴防毒面具 ,以防吸入石棉纤维 (世贸大厦在建造时用了 10 0 0t石棉 )和几千具腐尸散发的毒气 .你知道防毒面具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 ?1915年 4月 2 2日黄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伊普雷战场 ,德军突然向英法联军施放了180t具有窒息作用的氯气 ,造成联军 15 0 0 0余人中毒 ,5 0 0 0余人死亡 .伊普雷毒气战揭开了世界上第一次化学战的帷幕 .为了防备德军再次使用毒气 ,英、法、俄等协约国都立即派出了自己最优…  相似文献   

2.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里最庞大的家族,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下面我们从2005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选择几道典型题,帮助同学们分析一下。例1重庆市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救援人员使用了防毒面具。以下适用于填充防毒面具并吸附毒气的材料是()。A.金刚石B.炭黑C.活性炭D.石墨(上海市)分析: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氯气等有毒气体的。(答案:C)例2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性质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正> 当代的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正日益危及世界的和平,他们动不动就用生化武器相威胁,我们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人们还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使用了一种秘密武器——毒气,使联军遭到重创。俄国化学家伊林斯基来到前线调查,发现把头脸蒙在军大衣与松软泥土里的士兵得以死里逃生,就决心发明一种防毒气的面具来抵御毒气的侵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对付毒气的有效盾牌——木炭。它不但能吸收有毒的气体,而且因为它有多孔的结构,还能使新鲜空气畅通无阻,士兵们获救了,德军毒气战的阴谋失败了。从此,防毒面具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猪鼻子和防毒面具1915年4月22日德军向英、法、比三国联军实施了化学袭击,联军伤亡惨重。然而,在如此令人恐惧的杀伤武器面前却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意外——就是该地区的猪却安然无恙。这个偶然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这是什么缘故呢?经过反复试验观察,他们发现当毒气袭来时,强烈的刺激使猪把长长的嘴巴插进泥土里,这种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26日,广西宜州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现场废墟燃烧产生了大量如硫化氢、氢化氰、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在大火被扑灭后如果不再着火,就不会导致事故现场方圆一公里内的居民中毒,但清理现场的救援人员须戴防毒面具,避免因局部毒气浓度过高而致人死亡。截至26日21时,爆炸事故已造成16人死亡(其中有2人身份无法确定),另有6人失去联系,医院收治伤员60人。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通讯》2008,(4):36-37
2008年8月26日.广西宜州一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现场废墟燃烧产生了大量如硫化氢、氢化氰、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专家指出,在大火被扑灭后如果不再着火.就不会导致事故现场方圆一公里内的居民中毒,但清理现场的救援人员须戴防毒面具.避免因局部毒气浓度特别高而致人死亡。截至26日21时,爆炸事故已造成16人死亡,另有6人失去联系,医院收治伤员60人。爆炸事发后,有机车间的5层厂房全部坍塌.  相似文献   

7.
两伊战争中化学武器的使用,使得防毒面具到处可见,海湾战争更是一片面具世界,就连小学生上课也戴起了防毒面具。在谴责人类自己制造战争的同时,我们也将视线放到了防毒面具上,它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免受生化武器的毒害,然而它奇特的外形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像动物界猪的形象,尤其是那个长长的鼻子。事实上它的发明也的确和  相似文献   

8.
"秘书小姐的证词只能说明,大马哈鱼镇长在上卫生间的那段时间里有可能被绑架了,换成了另外一个冒牌货。但是我没看到证据,证据在哪里?""证据在防毒面具上。"章鱼哥指了指自己的面具说,"秘书小姐注意到,镇长先生从卫生间出来时是边推开门边戴上防毒面具的。  相似文献   

9.
乔峥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50-151
在灾难救援中,救援人员只有非常短的时间来寻找幸存者,采用救援机器人可以有效避免二次伤害并为救援人员提供帮助,通过救援机器人对救援环境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测是必须的。本文从救援机器人中传感技术的角度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选择了合适的温度、湿度、气体传感器,并进行了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最近,救援人员在新西兰卢阿卡卡的海滩上查看死去的巨头鲸。有77条巨头鲸在奥克兰北部的海滩搁浅,虽然救援人员全力抢救,但仍有37条巨头鲸再也无法回到大海中遨游。  相似文献   

11.
<正>热点聚焦:地震灾区救援人员上演“飞夺泸定桥”般的救援【感悟点评】87年前,红军战士徒手攀上横在大渡河两岸的铁链桥,展示出绝处逢生的战斗力。而在87年后的今天,武警、特警、消防救援人员,数千人不惧艰险,前赴后继挺进震区,他们用溜绳索横渡激流,现场伐木搭起“救命桥”,转移群众,转运重伤员,让人们看到了“飞夺泸定桥”历史的再次重演,  相似文献   

12.
突发灾难中救援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灾难对救援人员产生的心理危机,是指救援人员在灾难救援过程中,面对灾难应激源,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救援人员由于长时间身处灾区救援的第一线,时时经受着各种负性应激源的刺激,诸如掩埋在废墟中的尸体、经过长时间抢救又死亡的伤员、阴阳相隔的亲人别离等等,所以他们在此期间,往往会产生各类应激性的心理危机状态。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与治疗,那么就可能演变成慢性和长期的身心疾病,给这些救援人员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大家都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数万同胞永远离我们而去!海地大地震发生后,为了更快的发现和救援被压在废墟下面的维和警察和海地人民,在救援行动中,专业救援人员用到了一种叫做"生命探测仪"的设备,它帮助救援人员更准确快速的找到被困人员实施求助.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08,(11):11-11
谭千秋 生命最后的姿势 5月13日23时50分.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要不是有他们的老师在上面护着,那4个孩子一个也活不了!”这位老师就是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救援人员发现他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的姿势,他身下的4个学生都活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大家都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数万同胞永远离我们而去!海地大地震发生后,为了更快的发现和救援被压在废墟下面的维和警察和海地人民,在救援行动中,专业救援人员用到了一种叫做“生命探测仪”的设备,它帮助救援人员更准确快速的找到被困人员实施求助。  相似文献   

16.
1941年秋,盟军同德国在大西洋战场上的较量进入胶着状态,盟军的高级将领为“如何削弱德军的海上作战潜力”伤透了脑筋。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情报部门收到了这样的情报:由于德国农业歉收,德军越冬食品供应严重困难,德军不得不将千方百计收集起来的数千吨土豆运至挪威海军基地军需库进行冷冻,以作为海上作战部队官兵越冬的主食。  相似文献   

17.
一、关注社会热点和教材知识的联系编撰习题例1在08年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救援人员采用了一种音频生命探测仪,其实物图和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能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相似文献   

18.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从战役规模而言,它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在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惨重。为了挽回败局,振作士气,夺回战略主动,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攻势。由于苏军在库尔斯克的突出部虎踞,给德军的防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希特勒决定拔掉这颗眼中钉、肉中刺。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德军统帅部从1943年4月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准备,并制订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同年7月,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南北两侧,共集…  相似文献   

19.
鸟儿与二战     
通信兵——鸽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意大利战场上,英军第56步兵师准备夺取德军占领的科尔维·韦基亚基地。因德军的防守坚固,英军担心攻克不下而受挫,就请求附近的美国空军进行空中支援,轰炸德军阵地和军火库。电报发出后,美国空军答应空中支援,并确定了轰炸时间。这时,英军指挥部突然接到前沿阵地发来的战报:英军的一个旅在激战中已突入德军基地,并且与德军正处于相持状态,战线犬牙交错,敌我难分,如果按计划进行轰炸,势必殃及英军这个旅。指挥部只好电告美国空军取消空中支援计划,放弃对基地的轰炸。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电报尚未发出,电…  相似文献   

20.
<正>重庆山火扑救中令人难忘的瞬间2022年8月21日,重庆部分地区发生山林火灾。8月26日,重庆全市火场明火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扑火中的一些瞬间令人难忘。1.救援人员直面火海,四肢隔着衣物仍被熏黑高强度的灭火战斗中,救援人员承受着高温天气和烈火的双重考验,四肢隔着衣物仍被熏黑。扑救工作暂时结束后,大汗淋漓的救援人员脱掉帽子喝解暑药,扎吸管时,双手不住颤抖。2.他们的睡姿太让人心疼休息期间,与山火搏斗了十几个小时的扑火人员,和衣而卧,倒头就睡。有人睡在滚烫的地面上;有人睡在山林中;有人睡着时,手里的面包还没吃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