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国民的语文素质是文化科学素质中最重要的、最基础的部分,语文教学质量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因而,近年来,要求变革语文教学现状的呼声越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自身全面素质的重要场所,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对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王义强国,党和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众所周知,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素质的竞争,是国民精神的竞争。提高民族素质,教育是关键,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塑造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教育大计在于教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此,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提高定民族素质,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按照国家意志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进行训练的过程。素质教育就是把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使物质素质…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建设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民的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方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居民的体育、健身和健康问题已成为关系提高少数民族素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问题,本研究从主客观方面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居民健身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健身体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钱志翔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Z1):126-127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挑战.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要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主渠道是基础教育,主阵地是中小学.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知识社会,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源于教育,教育的水平决定人才的水平,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和国家人力资源的强弱。增进中小学学校效能以提升国民的素质,实现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源的转化,已成为先进国家教育改革所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提高公民素质是振兴国家的当务之急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民族素质的提高,重视研究当代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要求和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变化。在我国,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任务,特别强调要提高民族素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件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又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郑琳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56-157
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阅读风气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和道德风气。连续多次的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浅阅读盛行和功利性阅读泛滥的现状令人堪忧。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集各方之力,带动全民阅读,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谈语文教师的素质薛桂莲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人才的崇高事业,而民族素质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市场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当今的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甄卫民 《天中学刊》2002,17(5):120-120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务院领导下 ,由国家体委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行的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 ,是组织和动员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锻炼 ,提高国民素质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计划 .由于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因此 ,贯彻这一计划要以学校体育为重点 .1 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学校体育教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我国的体育事业包括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 3部分 ,学校体育是基础和重点 .李铁映同志指出 :“体育关系到民族素质 .一个民族的素质主要是身体素质、文抡素质和品德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提高民族素质,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即具有知识面宽,创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为此我们在进行基础教育过程中应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是适应本世纪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挑战的唯一途径,实施素质教育乃人心所向。英语教育中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地理素质。那么,何谓地理素质?地理素质是国民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及在行为活动中遵循地理法则的情感和能力。它包括地理知识素质、地理品德素质和地理行为素质三个方面。地理知识素质是国民从事社会生活、生产、交际所必须具备的起码地理常识。地理品德素质是国民个人对团体、社会所具有的品德,以及对全球资源环境应具有的责任心。地理行为素质是国民在与环境的交往中体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及行为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来君 《青海教育》2008,(12):54-55
法制教育是一个法制社会的应有之义务。法制社会的前提是国民法律素质的提高,而培养国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从学生时代进行法制教育,才能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进行充分的法制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的法制素质。  相似文献   

15.
杨顺兴 《考试周刊》2010,(43):11-11
要提高民族素质,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涉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教师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试谈地理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努力提高全民族素质已势在必行。民族素质,是指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总体状况。只有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作为一个地理教学工作者,通过对青少年地理知识的传授,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理知识在一个人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把个体素质的发育与成熟天然地同民族素质联系在一起,每个个体素质都是民族素质的一部分,它教育学生为社会繁荣和民族兴旺发达而学习,而不是象“应试教育”那样更多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功利追求。 素质教育是以不同的素质基础的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的差异教育、个性发展教育,因而是促进创造性人才倍出的教育。而不是象“应试教育”那样主张学科中心论“同规格”、  相似文献   

18.
教师素质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只有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才能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开发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素质,是指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总体状况。只有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了,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地理教育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开发人的智力、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种人才,必须大力加强和认真办好国民基础教育。而要加强和办好基础教育,有必要在中小学教育中树立以法治教的观念。为此,须从社会宏观指导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