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14,(6):78-79
正2014年年初,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外国留学生毕业后无需几年就能收回学习成本,并为德国财政和社保创造上百万欧元的盈余,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引人瞩目的是,只要有30%的外国毕业生在德国工作5年以上,国家就能收回投入成本,而且收回时间要先于瑞士、西班牙、荷兰等其他欧洲国家。联邦教育部部长婉卡称:"外国留学生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利益毋容置疑"。德意志学术交  相似文献   

2.
最近,本刊陆续接到读者电话,询问有关赴德国留学的申请方式以及德国大学的情况,为此,记者采访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有关人士,以解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问:目前不少中国学生想去德国深造,能否大致介绍一下德国对外国留学生的政策? 答:好的。为了适应对外经济、贸易、文化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德国政府着眼于未来,尤其是在对外国留学生政策方面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大力支持外国学生到德国留学,为此简化了外国学生赴德留学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上大学所需的生活费支出主要包括:房租、饮食、保险、交通、注册、书籍、衣物及文化娱乐等。德国官方估计,平均每名德国大学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为每月600欧元。而在德国,一名大学生要拿到学位平均需要在校的时间是7年。这样算下来,要想在德国拿到大学文凭平均需要花费近5万欧元。德国经济研究所提供的统计数字也显示,在德国西部,大学生获得学位的平均支出是5.4万欧元,在东部也需要4.3万欧元。德国政府规定,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人均每月的平均生活费不应低于450欧元。中国学生比较节俭,生活开销一般会低于这个平均数,但平均每月三、四百欧元也是需要的。下面就简单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育信息》2006,(1):48-49
中国留学生已成为在德外国留学生中的最大群体,也是在德国从事科研、攻读博士学位等高层次人才人数最多的国家。近两年,留学德国的学生数量虽有减少,但申请者的学历水平却在逐渐提高。以下我们对近两年在德留学人员的现状以及中国学生留学德国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些基本的统计和分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08,(8):89-89
美元汇率大幅贬值给外国留学生以及招收外国学生的美国高校带来了一线希望。 波士顿地区的高等院校管理者、顾问和高等教育专家指出,由于美元汇率下跌,很多外国留学生的留学费用有所减少,因此波士顿地区的高等院校入学申请量大增。  相似文献   

6.
正据世界大学新闻网2014年1月16日报道,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近日发布调查报告称,留德国际学生给德国高校及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利益。该项调查由经济预测机构PrognosAG以及德国教育和科研部共同出资完成。调查将德国与荷兰、奥地利、波兰、瑞士和西班牙的国际学生状况进行了比较。调查显示,国际学生在消费支出和就业等方面给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2011年,德国共有16万余名国际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联邦统计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高校全年注册的新生人数为50.66万人,比2012年增长2%,仅次于2011年(51.87万人),居历史第二高位。过去10年间,德国高校就读人数增长约60万,目前已达到260万。综合性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人数分别增长4%和7%,达到170万和90万,这其中,在德外国留学生的增长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再谈"AA制"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华 《现代语文》2005,(1):57-58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AA制"一词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汉语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新词语.尽管"AA制"这种聚餐后平摊付费或各付各帐的消费方式,早已为东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所接受,并成为在华外国留学生们首选的聚餐方式之一,但当外国学生间起字母"AA"是什么意思、它代表什么外文词时,却几乎没有老师能清楚地解答.因为很少有人知道"AA制"一词的由来.为此,笔者通过对外国留学生和香港同行的语言调查,在2001年第8期的<语文建设>上发表<"AA制"的"AA"源自何方>一文,初步确认字母"AA"是香港人英语each、each的读音简化,"AA制"一词是由港人创制的字母词.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年初公布的德国《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显示,德国科研人员的吸引力近年来得到显著增强。报告分析,针对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人才外流"现象,联邦政府及时采取了启动"精英大学"计划、科研与创新协定以及洪堡教席奖学金等吸引海外学者来德的有效措施。2011年共有3.2万名外国学者在德学习或研究,创历  相似文献   

10.
对外国留学生的大学专业课教育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作者的实践教学为例,对该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外国留学生与大陆学生相比,其课堂活跃程度较高,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较高。这与他们良好的语言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就考试而言,外国留学生的成绩则普遍低于大陆学生,反映出其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1.
《世界教育信息》2000,(5):17-19
最近的趋势显示,外国学生在美国选择二年制社区学院的人数正在逐渐增长中,其中因素除了配合留学生个人的兴趣外,经济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成分。有些学生利用社区学院选修强化英文课程,有些则志在专业领域的短期训练,他们发现社区学院可以提供作为进入四年制大学的跳板。  相似文献   

12.
据法国教育部统计,与1998年相比,2005年在法就读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增长了74.4%,达到265000人。从2002年以来.增长的幅度有所减弱,但亚洲学生的数量仍然稳步提高。在法国本国大学生数量下降的情况下,是外国留学生的到来保证了法国整体大学生数目的增长。2005年法国高校11.6%的学生是外国学生(1998年为7.1%)。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面对面采访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外国留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从旅游信息的感知与了解的途径、所需的旅游信息类型;对旅游景点的选择、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对旅游商品的偏好,旅游城市环境的满意度及对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等方面深入研究,旨在拓展旅游消费行为学研究和跨文化旅游行为研究;开发浙江留学生旅游市场,带动浙江入境旅游市场,更好地促进浙江本土文化的保护发展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留学德国     
本刊记者在北京澳际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了解到:一、德国政府的留学政策为适应对外经济、贸易、文化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德国政府着眼于未来,近几年来在对外文化政策,尤其是在外国留学生政策方面不断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并采取种种措施吸引外国的优秀青年去德国留学。目前在德国高校注册的中国学生约有12000多人。另有数以千计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学者在德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德国高等院校严谨的教学态度,强大的科研力量,灵活的教育方案都是吸引海外学生赴德留学的因素。由于德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至今德国的高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外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多,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逐渐凸显,但是传统的显性思想教育无法适用于外国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是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资源.针对外国留学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和文化需求,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外国留学生教育对策,从而建立适用于外国留学生的潜移默化的、隐性的文化育人体系,为解决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德国是个高福利国家,不但实行全民基础义务教育,就连大学教育也全部免费,而且外国人也享受同等福利,加上德国的大学文凭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因此,德国是外国学生留学的较佳选择。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国学生赴德留学人数的不断上升,有不少留学生特别是高中留学生,被困在德国无法完成学业,这是一个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问题。为此,本刊记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范围内,外国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产物,外国直接投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东道国和母国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造成消极的影响。运用一些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相关例子和数据,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母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人们对外国直接投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外国留学生校友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数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对其本国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交流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在沪外国留学生校友问卷调查报告,就我国高校加强外国留学生校友工作,与留学生校友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趋上升,外国留学生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会很大程度影响高校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已受到外国留学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分析得出,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化、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等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朋辈心理辅导、辅导员面谈咨询、心理咨询网络系统、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校园文体活动等方面完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外国留学生校友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数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对其本国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交流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在沪外国留学生校友问卷调查报告,就我国高校加强外国留学生校友工作,与留学生校友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