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编录播合一,要求播音员既会播音又懂录音技术;既能采访,又能编辑。这样做,能够引导基层播音员深入实际,钻研业务,为播音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过去,我们基层播音员很少参加采编活动,拿到稿件以后,主要凭借自己的素养和基本功,领会稿件的意图,通过想象去体会作者在稿件中表述的思想感情,以调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完成再创作的任务。这样,难免出现声音与事实不贴切的现象,造成许多雕琢的痕迹。尤其是一些基本功较差的播音员,播音不是矫揉造作,便是白开水一碗。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播音员除了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文化业  相似文献   

2.
采编录播合一,要求播音员既会播音又懂录音技术;既能采访,又能编辑。这样做,能够引导基层播音员深入实际,钻研业务,为播音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过去,我们基层播音员很少参加采编活动,拿到稿件以后,主要凭借自己的素养和基本功,领会稿件的意图,通过想象去体会作者在稿件中表述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3.
<正>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新闻播音也不能再保持一成不变的播音方式,个性化的新闻播音技巧已经成为播音员形成自己播音风格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观众的欣赏品位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播音技巧,同时也要运用一些播音技巧润色新闻、吸引观众目光。一、传统播音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在我们对新闻播音的传统印象中,新闻播音员一直都是面无表情地机械地读着一些新闻稿件。然而,对于曾经  相似文献   

4.
播音和主持同为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素养,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区别于播音工作,在电视节目的新闻采访中,播音主持人作为全场的焦点,不仅要解决突发情况,还要依托良好的语言控制力把控局面,推送新闻采访节目的有序进行。一般来说,播音主持人的新闻采访能力是长期训练而形成的。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展开工作训练成为播音主持人提高主持技巧和采访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播音,是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手段,面对镜头、话筒报道新闻信息的创造活动。播音员是广播电视这种新闻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之前的新闻采访,编辑都要在镜头下播出,而播出质量的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一定要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播音员则通过"播出真实感"来体现这一原则。"所谓真实感,就是播音员依据新闻提供的事实材料,通过情景再现等一系列播音创作思维活动,把自己并未亲历的事件,加工成似乎是自己亲身去采访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一样。  相似文献   

7.
播音员是从事广播电视媒体新闻播报的专业人才,每个播音员在新闻播报中逐渐都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播音风格。本文主要讲述了播音员的播音素质和播音内涵,在播音过程中对播音员的要求,以及播音员播音风格的表现和形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广播电视成为党和政府得心应手的有力助手,广大听众观众的知心朋友。作为天天和听众、观众见面的播音员、主持人,如何满足新形势下受众对我们的更高要求,在百花齐放的广播电视节目样式中播音员如何不断提高、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播音工作的特点 播音是新闻工作,但与其它新闻工作不同,播音是用有声语言进行工作的,它与其它语言艺术工作也不同,其特点是: 1、播音是一种再创造。播音是再现稿件的内容、思想和观点,体现作者的意图、构思和风格。这种把他人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浯言的播音,包含着播音员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2、播音是以播音员身份出现,有声语言是它的唯一手段。电视播音员虽然有形象问题,但它仍以运用有声语言为主,与其他语言艺术相比广播无服装、道具、灯光、化妆等手段,就连动作、手势、表情也看不到,这给创作带来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9.
李媛媛 《新闻传播》2012,(8):181+183
近几年,电视栏目的竞争转到了电视新闻的竞争,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播音员自身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与广播新闻播音员不同,电视新闻播音员需要对新闻信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集合采编、播音于一身,这就需要电视新闻播音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并且掌握高度的政策性与渊博的专业知识。本文对新时期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当掌握的素质与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程炎林 《报刊之友》2012,(1):125-126
新闻播音员处在新闻节目的最前沿,是节目的窗口和形象。但是,随着从业人员队伍的逐渐扩大,播音员中麻木不仁的播音状态和不规范的语言运用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播音工作中不够“用心”。对待这项语言创作活动,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潜心钻研,在具体实践工作中,要做到静心、细心和诚心。播音员是观众通过电视媒体了解新闻信息的桥梁,播音员把这座桥“搭”好了,观众就能迅捷、通畅、准确地获取信息。这样,新闻播音员的作用就可以说是发挥到最佳状态了。  相似文献   

11.
新闻播音员具有新闻发言人的性质,代表着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这就要求其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完善自己,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播音主持方式。 一、新闻播音应避免“一种格调”  相似文献   

12.
程炎林 《今传媒》2012,(1):125-126
新闻播音员处在新闻节目的最前沿,是节目的窗口和形象。但是,随着从业人员队伍的逐渐扩大,播音员中麻木不仁的播音状态和不规范的语言运用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播音工作中不够"用心"。对待这项语言创作活动,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潜心钻研,在具体实践工作中,要做到静心、细心和诚心。播音员是观众通过电视媒体了解新闻信息的桥梁,播音员把这座桥"搭"好了,观众就能迅捷、通畅、准确地获取信息。这样,新闻播音员的作用就可以说是发挥到最佳状态了。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进步带来精神文明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审美的进步。对于新闻播音而言,其不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其不仅要字正腔圆,更要风格独到;其不仅要准确播报,更要感情充沛。符合大众审美诉求的播音并且要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而变化的新闻播音才能不断地引起人民群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关注和讨论。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播音与时俱进的变化。其次阐述了新闻播音的审美特征,新闻播音具有通俗方面的美、情感方面的美、音律方面的美。随后分析了新闻播音的审美创造,新闻播音员要注意个人仪态美、新闻播音员要注意个人情感表露、新闻播音员要注意个人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4.
新闻播音员的口播是整个新闻播报中的关键部分,以极少的分量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新闻播音员口播形象是很多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播音素质和文化素质,减少一些低级错误,摆正自己的态度等都是作为一名新闻播音员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定要从工作态度、工作技能以及工作方式等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播报水平,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张婧 《新闻窗》2007,(6):103-104
广播新闻播音工作是一门特殊学科,其特殊之处在于播音员的工作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工作,它是用有声艺术语言进行再创造的新闻工作。有人问,反映新闻事实的新闻节目需要艺术表现手段么?我们说,播音创作过程从感受到表达,从情感的引发到表现,都具有艺术属性。新闻事实的报道是客观真实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播音员一向以正襟危坐的播音腔出现在广播电视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腔沉缓的节奏已经很难跟上今天时代的步伐,程式化的沿袭也容易千人一腔。因此时代呼唤既有严谨逻辑,又有灵动活力,既神形兼备,又声情并茂的个性化新闻播音员。然而,个性化新闻播音并不是随心所欲,它要结合自身条件、新闻内容、受众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沿着新闻播音规律的轨道不断发展创新,特别是年轻的新闻播音员,千万不能走上自然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价值的认识,以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新闻播音注重了"大容量"的"快节奏"。这种适应现代社会应运而生的"快节奏"播音应当给予肯定,但必需强调鼓动性质和感召力。新闻宣传的感召力,基点是新闻本身的社会价值和作者文字语言的表达功力。但作为广播这个以有声语言为中介,以声音形象感知宣传对象的媒体,播音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着新闻宣传的效果。因此提高新闻播音的质量,增强新闻播音的鼓动性和感召力,是我们播音员的责任,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新闻播音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播…  相似文献   

18.
安娟 《新闻传播》2012,(9):63+65
在以电视为介质的所有语言传播活动中,新闻播音的要求最高、难度最大,不仅要求播音员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高度的政策敏感性,还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播音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就要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对新闻稿件有深入的理解,在新闻播音的过程中进行即时的艺术创作。本文讨论了新闻播音中的"再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9.
黄喜 《声屏世界》2008,(8):51-51
新闻播音员用语言传递给受众的信息,必然反映出播音员的态度,而这种播音态度又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思考和判断。可见,播音态度对新闻传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新闻播音员确立正确的播音态度,调整好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南 《视听界》2002,(2):50-51
角色转换是播音主持界近年来谈论得比较多的话题。由于时代的要求,播音员在新闻播音岗位上有角色转变(政策传达者到信息传递者);由于节目类型转变,播音员也要有角色转换。在主持新闻谈话节目《地球村》之前,我一直从事新闻播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