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云南在全面抗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38年武汉会战后,大量企业、机关、学校、科研机构移滇,云南成为抗战大后方,并很快成为中国获取国外资源的核心枢纽。1941年底,日军占领越南,1942年5月至1944年底,日军占领缅甸和滇西怒江以外地区,云南成为抗战前线。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形成至抗战胜利,云南还是中国和东南亚战区盟军作战的主要基地,及获得美国援华物资的战略走廊。1938年9月底以后,云南成为日军空袭的  相似文献   

2.
内政与外力     
1945年8月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也形成了一个历史研究的定式:以抗战胜利为分界,将历史分为战时与战后两个阶段。战时的历史主题是中日民族问题,战后阶段的主题则是国共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4,(S5):122-123
<正>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是抗战结束后由各方代表共同参加的一次重要协商会议。在这次会议中,虽然国共两党在诸多议题上均存在严重分歧,然而在协商军事问题时,国共两党却有一次难得的"合作"。本文试对这次"合作",作一初步的探索。一、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中就军队国家化问题的分歧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如何处理国共两党关系,便成为战后中国政局中的首要问题。此时的中国刚刚经历八年抗战,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代俄苏在华办报进行了分阶段探索 ,展示了俄苏在华报刊活动的色彩纷呈的图景。以 1 91 7年“十月革命”、1 93 1年“九·一八事变”、1 945年抗战胜利为分界 ,按不同的政治色彩、刊行地点 ,对在华俄文报刊的开创期、繁荣期、削减期、战后期进行了立体式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接收后的"烂摊子"、国共内战中的校园两个方面论述了抗战胜利后东北教育的困境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的得失,从而深化我们对战后东北社会局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绥远抗战是指1936年8月初到11月中旬的红格尔图保卫战和从11月中旬到12月初的百灵庙、大庙战役。绥远抗战的胜利,挫败了日伪侵犯绥远的计划,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对于留置在中国境内各地的日、韩、德等外侨的遣返工作,是战后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的内部秩序、对外关系与国际声望.  相似文献   

8.
民国首都南京,地处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此后,南京成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及汪伪政权的政治中心,是日伪政权重点经营之地.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大规模接收日伪资产,南京理所当然成为国民政府战后接收的重点城市之一.本文拟在论述日伪资产接收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南京市日伪资产的处理情况,客观评价国民政府战后对日伪资产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吴军垒 《云南档案》2014,(10):22-23
<正>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河南鄢陵籍的陈德馨在列。1938年9月初,时年34岁的国民革命军第86旅旅长陈德馨在武汉会战中以身殉国,他成为鄂东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级别军人。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前往致祭,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中将军衔,1988年,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10.
资源委员会实际上是战时国民政府的最高经济领导部门, 它不但支撑了中国的抗战,而且为战后的中国工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1931年冬,“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了几个月。时任国民政府秘书兼教育部次长的钱昌照向蒋介石提出,日本侵华趋势日益明显,应该建立一个国防设计的机构来统筹计划抗战工作。蒋介石表示同意,并决定由他来筹备这个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实物档案中有一枚抗战胜利勋章特别珍贵。其勋章中心图案为蒋中正肖像,周围为红色环形,象征胜利;环形上有8颗金色的星星,象征八年抗战,环外有光芒图形。 整个勋章象征着获颁赠勋章者经历八年抗战,功勋卓著,使胜利之光辉四射。附章为嘉禾图案环绕的中华民国国徽,象征着抗战胜利,从此国运昌隆,亿兆国民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朱启銮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关于隐蔽战线工作的指示,恢复和重建党组织,积极开展学生、职工和策反等工作。抗战胜利后,中共南京市委重建,朱启銮作为市委委员,与其他同志一起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蒋管区工作的指示,配合解放战场,发展第二条战线运动,为南京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威 《青年记者》2017,(11):114-115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各地开始恢复生产和生活建设.上海作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城市,是反映民国市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缩影.上海文化界在战后迅速地恢复了生机,《上海文化》就是一份反映当时上海文化生活的刊物.从其创办到停刊,虽仅一年时间,但其关注当时中国的文化界动态,举办了上海文化界检讨座谈会、小报化周刊问题座谈会、战时战后文艺检讨座谈会、中苏文化检讨座谈会、当前教育现实问题座谈会、日本问题座谈会、新闻自由问题座谈会等,并在刊物上进行了跟踪报道,为民国文化业在战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研究上海和民国在抗战胜利后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廖永祥同志的《新华日报纪事》一书出版了。这本30万字的书介绍了新华日报的战斗历程和历史经验。 新华日报是抗战爆发后国共二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它的创刊意味着结束了国民党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它是共产党中央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公开出版的大型机关报,开始出版于武汉,武汉失守前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2月,它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这张实际是在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直接领导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八年抗战的腥风血雨中,将士们身先士卒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老百姓在后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前方抗战,文人们挥毫泼墨为抗战呐喊,为抗战宣传,即便是在偏远的祖国西南边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在为抗战书写,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彭桂萼就是其中的一位。彭桂萼(1908-1952),字小圃,笔名震声、丁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相继侵占了我东北、东南大片国土。正面战场上,我军在结束了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会战后,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迁移至武当山下的老河口。大批军队、医院、学校、被服厂等来到湖北省均县(今丹江口市,下同)安营扎寨。抗战时期,居住在湖北省均县的人民同仇敌忾,守望相助,共赴国难,积极支持抗战,谱写了抗日救亡爱国壮歌。  相似文献   

17.
<正>我出生于1935年,1945年抗战胜利,我十岁,已经懂事了。当年爸爸带我到南京路(当时爸爸在清心中学任教,抗战时期学校迁至南京东路福建路附近的"女子银行"楼上)观看庆祝胜利大游行。我当时非常高兴,还骑在爸爸肩膀上一直走到游行队伍的旁边……我人虽小,但已懂得抗战胜利意味着什么,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欣喜,还会随着人们高唱胜利颂歌。这首歌是小学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2月13日,由武汉市档案馆和武汉十六中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讲座《用藏品揭秘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在武汉十六中四楼大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是武汉市档案学会会员、武汉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江网武汉论坛网上博物馆首任版主、武汉民间抗战研究和收藏家许一兵。许一兵用自己收藏的与抗战有关的各类藏品以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杨光育 《云南档案》2014,(12):21-21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力宣传抗战事迹,弘扬抗战精神,缅怀抗战先烈,《云南档案》编辑部特向社会各界征集抗战时期的纪念文章。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际国内局势复杂,尤其是在东北,美苏对抗与国共斗争交织在一起.美国为对付苏联,一方面积极帮助国民党接收东北,另一方面积极扩张外交势力,努力重建其领事机构.位于辽东半岛的大连,因其处于苏军控制之下的特殊地位被美国认为具有特殊意义.美国驻大连领事馆始设于1906年9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领事馆被迫关闭.抗战胜利后,美苏两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对抗拉开帷幕.1945年7-8月的中苏谈判过程中,苏联坚持在东北,尤其在港口和铁路问题上享有控制权,而美国不甘心让苏联在战后独占东北,插手谈判,竭力要求苏联承诺在东北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以限制苏联在该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