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研 《全国新书目》2012,(7):78-79,81
在某种程度上,当金融市场没有实现自行调节和配置,政府干预无效,而财经媒体也没有很好地弥补二者的缺陷时,传播失灵发生。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原因多元而复杂,市场机制对财经媒体的侵蚀是外因,财经媒体的结构性缺陷构成内因,而市场、政府、媒体间权力的博弈是导致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在当前转轨时期,加强市场、政府、财经媒体三者间的协作可以视为矫正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思路之一,文中阐述了市场、政府、财经媒体三股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分清各自的边界,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彼此弥补,共同建立媒体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构想,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关键环节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2.
网络视频平台不良的数字技术使用偏好及其负外部性、不良市场偏好及其诱发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网络视频产业利益链条的失衡及该行业生态系统的紊乱等技术、市场和政府层面诸多问题的存在,加剧了网络视频平台与用户群体利益调节的失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技术价值导向的偏差及其引发的供给侧、需求侧问题,网络视频领域功利主义的盛行及对行业生态的侵蚀,以及"经济人"视角下的政企博弈与"政府失灵"的风险.因此,采取诸如优化现代数字科技价值导向并以技术中立原则强化正式制度在利益平衡进程中的正外部性,提升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制度建构价值、夯实网络视频平台与用户群体间的利益平衡支点,以及健全网络视频产业各主体利益分配的智慧治理体系、建构数字时代网络视频产业发育的良性生态等策略,有助于实现新时期网络视频平台与用户群体间动态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10):39-44
信息政治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产物,媒体技术的升级引发了信息政治内涵的更新。相较于传统互联网,自媒体通过赋予信息政治"交互性"内涵而进一步深化了其自治性维度。大众在自媒体平台上通过议程设置、发展公共生活、"倒逼"政府等环节,构建起以多层次交往为核心的政治行为交互体系,提升了政治效能感。然而,基于"传播个体主义"的自媒体也增加了政治系统的不稳定性和社会结构的风险性。政府需确立柔性、开放的治理思维,充分估计自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做到"近用"且"善用"自媒体,以发挥其在寻求重叠共识中的积极作用,创新公民与政治权力协商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传播将带来人类信息传播范式的根本转变,也意味着旧有治理范式的失效和缺失,网络治理进入全新的深水区。ChatGPT作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和通用目的技术(GPTs)发展的里程碑,颠覆了以内容为中心的传统大众传播模式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媒体传播模式,迎来了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暗网式”大集市传播模式,将极大改变现有的传播规则、传播秩序以及传播伦理,是一次社会权力的再转移和再分配,将给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际秩序等各个层面带来重大变革与巨大冲击。本文从传播变革的基础逻辑入手,系统研究ChatGPT背后的传播机制和内在规律,深入分析各层面可能面临的治理挑战,并由此建构未来治理逻辑和制度框架的基础。文章认为,治理的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应根据ChatGPT类应用的主流化进程,探索“先发展,再治理”和“边发展,边管理”两种节奏的灵活组合。而且,技术创新是ChatGPT治理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ChatGPT的发展与治理应建立在不亚于甚至超越美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之上。  相似文献   

5.
传播失灵指特定社会系统下由于结构性功能缺失引起的资讯短缺及信息传递失真、扭曲,进而导致沟通不畅,资源配置无效率的状况.它表现为信息进入交流序列后出现的变异与扭曲.传播失灵与市场失灵及政府失灵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表里.传播失灵、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失灵是一种鼎足而立的三角关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都是造成传播失灵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的社会体制下其表现有所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传播失灵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失灵的结果,但在社会主义等实施媒体国有化的国家,传播失灵则主要是政府失灵的结果.传播失灵也是导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内在因素.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通过找出或设计一种“说真话机制”,能够改善传播失灵并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这也将带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改善,增进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传播是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其理论优势是任何主体可以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综合传播。对于政府而言,全媒体传播力是一种执政能力,其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是:引导社会舆论维持社会心理稳定,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维持社会关系稳定,减少不确定感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提供市场供需信息维持社会经济稳定,解构恶意信息煽动维持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7.
苏颖 《国际新闻界》2016,(4):94-108
传统中国通过文化取向的"国家-民间统治精英-民众"的二级政治传播模式,在有限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之下,实现对广袤国土的治理与统治。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凭借党组织和党员,整合正式与非正式权力结构,形成"政党国家-党员-群众"的二级政治传播模式。当前中国在政治发展的路径之下,自发性社会力量不断增长,但却面临着舆论领袖失灵的政治传播困境。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发展加剧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诱发政策制度失灵、信息过度分析与数据跨境泄露,敏捷治理所具备的高灵活度与多元主体协作双重优势有助于个人信息保护风险的弥合。文章搭建“信息保护风险的敏捷治理”分析框架,剖析荷兰信息保护与风险防控模式的运作机制。研究发现:敏捷治理消除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中的制度建构、数据滥用与监管不足等风险,其中包含复杂的驱动机制,即重构个人信息保护目标与制度,推动政府、市场与公众等多元利益主体协作,以及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并建构多元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才刚 《中国编辑》2023,(5):110-115
智能技术催生了一场全新的媒体革命,传播权力的迁移与传播关系的重构是这场变革的显著特征,职业化新闻机构及其从业者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而言,当务之急是深刻理解智能传播背后的逻辑,在新的权力架构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转型,借此重塑“新闻人”的专业地位与社会价值。具体实践中,应将技术规则融入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全面改革;将行业标准引入育人环节,推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评价的整体更新;将智能平台纳入协同机制,推动高校课堂、媒体机构和内容分发渠道的资源共享。对技术规则、行业标准与平台价值的强调,本质上就是对智能传播逻辑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从局部转型演变为系统重建,这需要探寻价值问题,构建深层理论.面向已经到来的5G和人工智能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应当重建公共传播体系,注重四个关键理念:兼顾物质性和社会性,建设数字时代的社会基础设施;兼顾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开展协同治理;兼顾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匹配,打造智能传播生态;兼顾技术驱...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深度融合和灵活多变营销传播需求的作用下,媒体需要创新升级技术与服务能力,数字营销传播成为媒体融合转型的新突破口。本文探讨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的重要节点上,如何利用数字营销传播重构和升级融媒发展模式,将自身的品牌实力延展至互联网端,并为更多的企业互联网转型赋能。本文以近年来国内“跨圈破壁”的融媒体产品为案例,研究其数字营销模式,总结其创新实践的宝贵经验,提出主流媒体利用数字营销传播赋能的对策路径,旨在为传媒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5G时代的AI、大数据、云计算、AR/VR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持续动态地解构和重构着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媒体传播是数智化赋能下媒体深度融合后"万物皆媒""价值互联"的传播体系,是技术逻辑驱动下从初始的简单"叠加"升级演化为深层次的智能"互嵌".本文系统梳理不同视角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从内容、媒介融合、参与者和信息链接...  相似文献   

13.
政治传播是一种向量式传播,表面呈现为信息的流转,内在可以搭建权力运行的结构。权力监督关涉权力的授权与行使,依赖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始于情报的获取,成于信息的存储、更新与传播,终于行为反馈与对照。权力监督与政治传播相互耦合,政治传播是权力监督的基本要件。伴随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广泛应用,我国政治传播形态和秩序持续变化,不仅政治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总量大大增加、政治信息在多元主体间的分布状态、政治信息的流动性以及方向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政治传播的数字化发展实现了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了民众监督的行动能力,削减了权力异化的滋生土壤,有力地推动了权力监督的主动化、多向化和系统化,为新型权力监督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云计算"正推动信息产业内部技术革新。"云"不仅是计算模式和技术框架,更是思维模式,它引发的更是思想创新。依托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媒体服务产业也在不断探索"云",尝试将"云"直接应用于各种新闻媒介中,由此引发媒体新闻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本文以基于传播过程来架构新闻"云"信息服务系统,重点分析该系统中的内容资源、内容平台、内容服务子系统在传播过程中体现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5.
维克托·皮卡德教授致力于美国和全球媒体与政治民主化的研究,他从历史主义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探索美国主流媒体改革、另类媒体实践与数字时代的互联网中立性原则对于美国和全球公正传播的意义。他认为,美国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学者和社会行动主义者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将美国的传播和媒体系统作为战场,通过促进传播的民主化来推进社会整体的民主化改革。另外,数字时代的公正传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这要求我们不仅关注传播的信息,还需要质询作为传播媒介的互联网的所有权——互联网应该确保被集体所有,而不是在新自由主义话语的包装下被大公司所掌控,成为罔顾公共利益的资本生产与再生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21,(10)
基于传播技术发展的社交媒体的迅猛崛起和普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整体品貌。社交媒体衬映着传播技术的大众化与民主化,它激活了长期以来被边缘被落寞的微观政治生活,形成了微观政治传播的独特景观。新型性别权力在基于社交媒体的微观政治传播中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性别权力是考察微观政治权力的重要场域,其中,宏大的、否定性的传统性别权力逐渐收缩,表现为公私领域的性别融合、资本运作的性别包容和媒体营销的性别反击。微观的、建构性的新型性别权力逐渐崛起,表现为超越身体的性别规训、多维扩散的性别凝视和日常生活的性别渗透。这种权力结构的转化不是断裂的,而是宏观与微观的差异化共生。新型性别权力从特定的角度,反衬着一个现代国家的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对新型性别权力问题客观观察、理性分析和前瞻引导,对于宏大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视角对报纸的转型进行思考与重新审视,以社会化媒体为主的数字传播导致了用户信息需求与报纸信息供给之间的错位。报纸数字化的偏差与报纸生产观念主导的新闻产品生产模式导致报纸的转型出现了较大的限制。报业转型必须以用户信息需求为中心构建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同时应关注将新技术的应用、用户需求、生活以及报纸组织变革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大众媒介传播到社交媒体传播,传播系统的控制始终以媒介为中心,将媒介视为控制的主导力量或中介力量,对传播主体实施绝对可控的控制措施,从而忽略了主体对媒体或系统的反向控制作用。智能技术的进步引发了全新的智能传播现象,特别是机器主体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不仅使传播主体的反控制地位日益崛起,更带来了诸如未知主体传播、传播无节制扩张以及传播系统螺旋式进化等全新问题。文章认为,智能传播时代的控制策略应该从发展的人类主体性与人类需求出发,在平衡其与可能存在的他者传播主体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分级控制与动态控制的不同视角,发挥智能传播系统的巨大价值,同时也规避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介入传播活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智能传播机制。该机制主要由大数据机制、算法机制以及自动化机制共同构成,这些机制共同构建了高效率的智能传播模式。然而,高效率的智能传播机制会滋生出一系列的法律、伦理、人文、意识形态以及异化等价值风险。为了应对智能传播机制的价值风险,提出了实施数据技术的道德编码、监管算法进路以及中和智能技术的工具理性等价值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媒体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及能量交换。其趋势性特征表现为: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能量互补;各类媒体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换;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媒体融合本质上不是抑制和同化个性信息需求,而是培植和满足个性信息需求;不是排斥传统媒体,而是优化传统媒体的功能;不是一个定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进程。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已将新闻传播推进到一个革命性变化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