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程追踪法是新时代比较教育因果机制研究的一种新式质性实证方法。过程追踪法通过持续追踪比较教育个案的因果机制、深入剖析教育实体的因果痕迹,科学验证教育情境的因果规律,既能为解释不同国别特定教育现象提供多种灵活的理论机制,又能推动教育规律因果分析的科学化发展。匈牙利教师能力框架的发展过程与动力、以色列教育治理变革的发展过程和拉美国家教育私有化政策扩散的作用机制三个案例说明了如何在比较教育研究进行以因果机制、痕迹证据和贝叶斯推断为方法逻辑的过程追踪分析,揭示了不同时空与场景的教育实践“何以为是”的命题。这些研究探索了比较教育的因果过程、因果链条和因果机制,丰富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工具箱。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解释的核心问题是意义理解和因果解释之间的关系。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试图融合二者关系,其关于意义、价值中立原则和意向性因果关系的观点均受到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批评。针对因果机制探索何以可能,批判实在论提出了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改进。它提出分层的本体论,将因果机制放到了本体论层面,而因果关系则是"人为封闭系统"中的一种认知上的关系,由此澄清了因果机制和因果关系,同时,它提出的RRRE模式和MIT的方法论核心虽然都是回溯,但RRRE模式更契合最佳解释推理对回溯的推进,亦即通过可爱性原则和可能性的关系来反映理解和解释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在流行病学和社会科学等人类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在统计学层面能够对因果效应进行内部有效的无偏估计,不少科学家以之作为研究方法的黄金标准.从RCT设计和实施中的显著性检验、外部有效性、随机化操作三个层次来看,RCT的可靠性并非不言自明.此外,研究因果效应还应考虑基于机制的证据,该证据类型被目前的证据等级所忽略.维C癌症疗法案例的研究进展表明基于已知机制的实验证据在探究因果效应方面同等可靠.综上,以RCT作为唯一和最佳的研究方法标准均不适当.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神经科学家们所坚持的意识计算主义方法,当代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却坚持从量子力学的方法来处理意识问题。彭罗斯不认同哥本哈根学派对于量子测量问的坍缩解释,提出测量过程中的客观还原论解释,重新定义了意识和波函数坍缩的关系。不仅如此,在深刻分析人脑神经元微管结构的基础上,彭罗斯还指出,微管中存在着产生量子客观还原或波函数坍缩的生物条件。为此,他将客观还原论引入微管结构中,与斯图亚特·哈梅洛夫一起提出了其解释意识的OrchOR模型,在意识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彭罗斯并没有构建一个完全物理学意义上的意识理论,他的OrchOR模型在意识产生的因果解释上显得比较模糊,特别是难以得到相关实验的证实。因而,彭罗斯关于意识的物理学解读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意识问题是当前神经科学哲学的重要研究组成。文章在关注当前意识研究两类方法的基础上特别阐述了一种新的还原论路径即无情还原论研究。在详细分析了无情还原论的实现机制﹑方法论特征以及对意识"难问题"的介入解释之后,文章论述了无情还原论的方法释疑和价值探析,指出无情还原论可以看作是心灵哲学中自然主义的展示橱窗,它重塑了意识研究的认知范式,实现了心灵问题上神经科学与哲学的融合。此外,文章还强调了意识本质上仍是一种物理属性,从神经科学的机制背景和因果联系进行考察应成为当下意识研究的新的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展现1996年~2012年间有关杜威教育思想在世界传播和吸收的研究状况,本文认为国外这类研究在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方面显出多样性,其方法论大多可用“外化”理论解释,方法上呈现为历史与比较分析结合的走势.这种结合为揭示与解释教育知识的跨文化传播与吸收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历史案例,并促成国际视野的建构.其研究案例有助于重新评价杜威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也有助于理解和借鉴“外化”理论以及历史与比较研究结合的取径.  相似文献   

7.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9):13-21
对因果关系的推断是教育评价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西方有关领域对该问题的研究,分析了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推断中的基本问题。然后,文章介绍了 Rubin 的因果推理模型,并分析了如何在实验研究和观测研究中进行因果关系的推断。在指出推断因果关系在回答某些教育评价问题中的不足之后,文章还讨论了如何去推断事情发生发展的因果机制。本文最后讨论了因果关系的推广以及现实教育现象中因果关系复杂性的INUS条件。  相似文献   

8.
层级回归方法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因果关系的追寻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统计方法来弥补非实验研究方法的不足并获得因果结论?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旨在获得因果推论的统计方法——层级回归分析的特点、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基本思想、计算机分析思路,并通过案例描述了这种方法的具体使用和结果解释办法。  相似文献   

9.
因果分析是一种更具有理性的历史解释,历史结构分析是因果分析的一种。因果分析的特殊性包括复杂性和不完全性。因果分析,存在时代色彩、实用倾向和个人主观印记以及科学性和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因果机制是当前公共管理学界热议且强势的知识话语。然而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其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滥用或者误用。为加快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应倡导开展基于中国创新实践的机制研究,促进四种不同的机制话语体系的交流融合;打破机制研究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以跨学科和整合性的研究来缩小“诠释圈”;正视机制解释范式的局限性,切忌形成话语霸权。推动公共管理机制研究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选择反常识、悖论性社会现象且信息量较大的机制进行研究,聚焦以双重问题为导向、长时段具有时空观的机制研究,从因果关系、历史比较和宏观结构的角度来审视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性道德是基于性的三种存在方式,即生理存在、心理存在和社会存在而发生的一种特殊道德意识现象。文章从性道德发生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社会机制三个层面上对个体性道德的发生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不同的发生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性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政策执行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根据执行研究的重点或主题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次浪潮,并在21世纪日益强调用复杂性思维来面对教育政策执行的新方向。目前,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仍停留在案例分析的简单性思维层面,无论是从研究的内容上还是研究视角的选取上都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因此探寻西方教育政策执行研究发展趋势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教育督导作为复杂性系统,仅凭“简单范式”的理性归纳和线性勾勒已难以解释所有,应以复杂性思想为参照,探讨我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的改革。以莫兰复杂性思想观察分析现行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其自组织理论对教育督导管理体制的程序性和偶然性、多中心理论对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集体性与独立性、认识论理论对于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局域性和教育督导问责机制的宽广性,均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将引发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具有全样本性、注重效率、注重因果和相关的复杂性等特征.传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深度挖掘现有的教育数据资源,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确立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而且要重视理论创新和对知识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多个案比较法擅长采用比较不同个案的异同来建构或展示解释性理论。多个案比较法分为个性化比较、普遍化比较、涵括式比较与多样化比较四种模式,它们在比较目标、个案确定、理论旨趣等方面各具特色。密尔逻辑中的求同法、求异法与共变法广泛运用于多个案比较的因果理论建构之中。基于多个案比较产生的解释理论多为中层理论,具备叙事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多个案比较法对高等教育研究深具启示意义,适合探讨宏观与中观层面的高等教育现象,有助于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强化个案研究的方法论意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转向为数字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它不是比较教育未来发展的全部。基于表现的教育问责制度在全球范围盛行、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化的追求以及数字技术的革新进步,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比较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主要向度体现在:研究主体从比较教育知识的作者转向合作者;研究客体从“文献”转向“数据”;研究目的从追求教育知识的“因果必然性”转向注重“相关性”;研究方法从分析到综合。然而,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同样存在限度:在本体论层面,易陷入唯数据主义;在价值论层面,易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在关系论层面,易推动国际教育形成数据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17.
按照高校英语教师活动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将高校英语教师培养机制归为四个层面:即专业层面、教学层面、个人层面和组织场面。以此为分析框架,对某财经类四年制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培养与发展机制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分析指出该校英语教师培养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英语教师科研能力、这就要求加强英语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有针对性地促进英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使英语教师培养系统化、制度化,将教师培养与发展内化为教师的自主需求。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分析哲学家约翰·塞尔认为,二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都不能较好地解决心身问题,他澄清了围绕这一问题存在的假设,在哲学上用生物学自然主义来解释意识与大脑的关系,且构建了意识的因果-层级模型,设想在科学上对意识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塞尔的这一理论是基于科学常识的基础得出的,却面临来自二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反驳。然而,他对意识问题相关概念的精致分析和澄清,包括对研究意识方法论的构想,仍然为意识的科学研究带来很多启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督导案例是督学用于解释督导日常经验世界的专业表达方式,也是督学专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由北京市16区责任督学的465份督导案例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撰写中普遍存在的表达误区。界定教育督导案例的内涵特征、解构督导案例的叙述逻辑、阐释督导案例的价值意蕴能够从事实、方法和认识三个层面回答何谓教育督导案例、如何撰写督导案例、为何撰写督导案例三个基本问题,以对督学的案例撰写提供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与参考,进而助力督学的专业表达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祁占勇  杜越 《教育研究》2023,(5):145-156
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评估是指通过事实与反事实的双重归因,确立教育政策执行与教育政策目标群体内外影响变化之间的因果关联,完整、清晰、客观地阐释政策执行对受众群体的最终影响变化。评估的目的在于精准识别并处理政策执行活动中的矛盾症结,有效推动教育政策活动的开展。将影响评估引入教育政策执行评估,尽可能析出并解读教育政策执行的“净影响”,对完善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乃至优化教育政策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果分析和变革理论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评估的本质阐释提供事实与反事实的逻辑自洽。定量主流下的倍差分析法、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法、倾向值匹配法等非试验方法和随机干预试验法,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评估何以可行指明方法论层面的行动逻辑。问题导向下构建完整因果链、制定科学的影响评估设计、收集并分析支撑数据、输出因果效应等一系列流程,则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评估的具体操作搭建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