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媛军 《现代英语》2021,(2):115-117
文章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的两个一等奖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了外语微课中为实现意义建构而使用的多种模态符号,如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以及模态间的协同配合,以期对外语微课的设计制作和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了弥补微课视频个案研究方面的不足,本文以首届微课比赛获奖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评价研究法设计分析维度表,对获奖视频进行量表分析。基于发现不足、改善问题的理念,本文从教学设计、言语表达、课件制作、视频制作几方面提出建议和改善办法,为完善微课视频为主的创新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与交流,推动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改进,以及基于微课的新型学习方式的推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课"形式已经悄然进入高校教育之中,本文以具体的"微课"在地学专业课"海洋油气地质学"教学模式中的实践与应用为例,详述地学"微课"知识点的选取与引入。由现象到概念,围绕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升华到理论层次的科学认识。通过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经验,对引入"微课"进地学课程做了一系列思考,认为"微课"将促进教学的发展,成为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新动向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中国微课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微课大赛的参赛、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课资源建设的"量"与"质"、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制作技术与内容呈现形式、微课的传播途径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较为详尽地梳理、探析我国微课资源的建设现状,并研究提出优化微课建设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我国微课资源建设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了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自此,微课教学理念的普及开始在我国高等院校拉开了序幕。基于参加首届微课比赛的制作,本文对工程类课程的微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选课内容、课堂设计、教学评价及发展方向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微课的教学理念及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的微课教学会以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形象出现在网络课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微课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现状,从教学改革发展、优质资源整合、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分析了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介绍了外语微课的制作过程与方法,从技术规范、选题价值、教学设计等方面对外语微课制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微课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设计与制作时存在教学设计不足、知识点切分不到位、对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分析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对理论进行梳理后提出通过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和增加相关认知负荷的策略提高微课视频的质量和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对"思维导图及其制作"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并进一步开展了应用效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认知负荷理论设计制作的微课视频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戴启艳 《职教通讯》2016,(18):45-48
从内容设计、教学设计、制作设计、微课制作及微课应用五个方面,介绍了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以"EXCEL中的IF函数"微课为例,着重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制作设计及微课应用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3年美国Mc Crew LA教授提出60秒课程的概念以来,近几年,微课在我国迅速发展。本研究以首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决赛187个获奖作品为样本,分别从内容选题、构成、录制等方面分析了外语微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目的是对未来的外语微课制作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作者融合多年课程教学经验,以参加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高职组获奖作品的设计与实施为例,通过实践经验和体会来探讨微课的主要特征、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为我国微课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