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发和唤醒沉睡的意识——再读海明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评论家倾向于将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认为"迷惘"就是其小说的核心思想,并伴随其人生历程.这里试图从柯林·威尔森的人本主义的视角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海明威笔下的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形象的细致分析,结合其本人的经历,就会发现海明威作品的核心并非"迷惘",他运用战争、斗牛和爱情的基本主题去呼唤抗争意识,唤醒人们沉睡的精神和意志,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精神的圣火永不熄灭——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主题几乎贯穿了海明威的所有作品。深入研究海明威传奇的生平和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发现作家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偏爱,这种敏感和偏爱形成了浓重的海明威式的"死亡情结"。作为拳击家、渔夫、猎手和作家的海明威将创作与享受、爱好与事业融为一体,亲身体验死亡,感悟死亡,参透了死亡的真义。从作家的"初识死亡"、"直面死亡"和"超越死亡"三个方面能够解析海明威"死亡情结"的成因,重新理解海明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3.
一代文学大师厄内斯特·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将虚无主义思想作为其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很多体现了他的英雄主义情结的"硬汉"小说。然而,海明威并非是一个只关注男性的男性至上主义者,他在部分小说中,从女性视角出发,将他的两性互补理念融入其中,从而使他成为了一个拥有双性视角的作家。本文旨在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海明威的价值观念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创作的许多短篇小说语言简洁,对话生动,内涵丰富。《一天的等待》是其中的名篇。然而在看似简单的情节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事中九岁的小孩由于知识的缺乏产生对于温标的误解只是他一整天等待“死亡”的表层原因,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美国文化中倡导的内敛和坚忍克己的男子汉气概。  相似文献   

5.
美国参加的战争使美国人遭受了磨难,"迷惘的一代"作家应运而生,代表人物就是海明威。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勇敢的准则英雄的形象,描述了他们面对死亡,不怕死亡,冷静对待死亡的精神。正是这样的准则英雄吸引了读者,也造就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海明威无意识欲望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海明威凭《老人与海》赢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左派作家,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上世纪50年代,海明威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这使得海明威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另外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也在美国文学中引起一场“文学革命”,甚至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创作实践中潜心追求的"冰山原则"及其永不言败的"硬汉神话",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式行动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极大魅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美国文坛一代文风;"生命与死亡"是他作品的永恒主题,寓意深远;海明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现代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小说中最为核心、最具魅力的是生命主体意识。海明威将自己一生所经历和感受到的生命悲剧投影到他笔下的一个个"硬汉"和"迷惘者"身上,这些人物集中体现着海明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海明威的生命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人的孤独、死亡和活着这三个方面,正是这种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使得海明威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的书写范畴,因而独具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①作家写作的姿势,并非坐着一种,据说美国作家海明威为了使作品的文字更简洁,总是站着写作,并且有时做金鸡独立状。俄国作家涅克拉索夫为了舒坦,总是躺在地板上写作。与他有同样习惯的还有卡波特,这位海明威的老乡自称是一个“完全平面的作家”,说是他要不躺下,就什么也写不出来。②无论是坐着写、站着写,还是躺着写,都只不过是一种写作的姿势,与作家的精神、思维和写作  相似文献   

10.
对于海明威的作品,评论界多从其"现代叙事艺术"、"冰山"原则、硬汉精神、虚无主义、女性形象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散见于其作品中的"老人"形象研究甚少。但系统研读海明威的作品,不难发现,海明威是有"老人"情结的,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老年人物形象。笔者拟以《一个干净明亮地方》《桥边老人》和《老人与海》为切入点,阐释海明威作品中的"老人"形象及其所传递的价值找寻与心灵救赎。  相似文献   

11.
陈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38-139
在美国众多的伟大作家中,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冰山"风格而著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老人与海》最能体现他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本文试通过深入剖析《老人与海》,分析海明威"冰山"风格产生的内外因,阐明"冰山"风格的表现手法(省略、象征)和语言风格(简练、白描、个性化),以及海明威"冰山"风格在美国及世界文学上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海明威"冰山"原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语言含蓄简约、明快而又质朴无华。他写作的"冰山原则"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超时代的艺术魅力。海明威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以"迷惘"的主题和冰山风格写作原则,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他原有的信仰和美好的希望, 使他一度迷惘。但是,海明威是一个不会向命运屈服的斗士,经过痛苦的迷惘和彷徨之后, 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要做人生的胜利者!海明威走出了迷惘,在他的作品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海明威式的硬汉子英雄人物。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无一例外地果断、顽强、临危不惧,满怀与厄运拼搏到底的激情;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精神打不垮的硬汉子;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孤独奋战的硬汉子;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孤独奋战的硬汉子。这正是海明威性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典型事例 1954年,美国作家海明威以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说道:“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1961年7月,海明威因对自己才思枯竭和饱受疾病的折磨感到绝望而自杀,他把猎枪伸进嘴里,然后扣动了扳机。这是一种非常“男子汉”的自杀方式, 以至于那支双管猎枪都被人们当成是一个“男子汉”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象征。据说,海明威无法忍受病痛使他“丧失尊严”,他要以自杀的方式来与疾病作  相似文献   

15.
王颖轶 《林区教学》2008,(11):68-69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海明威不仅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命名者,而且也是这个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他真实生活和世界观的写照,描写了因为战争而迷惘、沉沦的一代人。它的发表标志着"迷惘的一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美国的作者与记者,而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上个世纪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人生、社会以及世界表现出了深深的迷茫之情。语言简练是海明威写作的风格与特点,像电报一样的文学作品,个性化的"冰山理论"叙事方法,象征手法灵活有效的运用,让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中西合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是个善于关注、描写死亡,并且对于死亡富于哲学思考的作家。无论在他的生平还是创作方面,都涉及到他的死亡意识。本文从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入手,分析了他的死亡意识的形成根源,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剖析了其死亡意识的内涵,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海明威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以其桀骜不驯的言行和带着浓烈"硬汉"气息的作品而著称于世。一方面,这与梅勒的性格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前辈作家海明威的影响。海明威对梅勒的影响始终伴随他一生的创作,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物塑造与主题选择、文体风格和女性观等三方面。海明威的积极影响,教会了梅勒如何去创作,但随着创作日趋娴熟,他也开始不断开辟自己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吴建国的《菲茨杰拉德研究》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国现代作家研究丛书"之一。这是我国的专家学者在美国文学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本文探讨了该书的结构,对菲氏长篇小说的评价,对其短篇小说的评价。他与海明威的关系,以及他悲剧性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构筑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但评论家对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却颇具争议。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会发现海明威是个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尽管他作品中女性的地位显得不太重要,却个性鲜明。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里的女性形象,解读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