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进行探讨,提出传统孝道具有维持家庭稳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养亲、敬亲、祭亲、承志立身、传宗接代、珍爱生命等丰富的思想内涵。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孝道面临许多困境。一些家庭中长幼无序、以孩子为中心,老年人生活孤独,甚至出现了啃老、虐老、弃老的现象。因此,弘扬中国传统孝道的精华思想,增强现代人的孝道观念,对于构建和谐家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建设和谐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集力等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儒家孝道在构建和谐家庭中有着重要价值。传统孝文化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赡养父母、尊亲敬亲和谏诤。传统孝文化对建立和谐家庭、培养家庭成员博爱思想和合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强新孝道教育 构建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孝道是对传统孝道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渗透着民主、平等的时代特色.新孝道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契合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起到维护农村家庭和谐稳定与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对解决已出现的孝道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新孝道教育的力度,以利于提高农村家庭养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实现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建立现代新孝道,是当前构建和谐家庭的内在要求.而要实现这一转换,要求科学确立孝德的地位,积极推动孝道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变,有效建立孝道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6.
儒家孝道是儒家适应传统社会小农经济和家国一体社会结构而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对维护传统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儒家孝道的某些具体规范显得与时代不相适应,但其内在的子辈对父母的“爱”与“敬”的伦理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家庭人际关系和谐,家庭成员人格发展和谐,推动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实现儒家孝道的现代转换是发挥其现代价值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作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巴金对传统孝道进行了辩证的思考,既揭露和批判了孝道的专制、残忍与虚伪,又继承了传统孝道重视亲情的合理内核,并注入了自由、平等的现代观念,实现了现代性的转化。这种思考和探索对于如何批判的继承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构建和谐家庭伦理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儒家孝道在现代家庭美德建设中有着重要价值。传统孝文化为现代家庭美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中赡养父母、尊亲敬亲和谏诤更是家庭美德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传统孝文化对推动建立和谐家庭、培养家庭成员博爱思想和合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投射出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革。传统孝道的变异与封建政治的强殖入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现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深刻变化、社会文化视角从社会到个人的转变促使传统孝道不断整合,在“以人为本”思想的解构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现代孝道重构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达成和谐、公正的新孝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孝道之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孝道具有二重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批判继承传统孝道,倡导孝敬父母,对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推陈出新,实现现代转换,建设新型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11.
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孝"在当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价值。汉代大儒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学说及阴阳、五行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从宇宙论的层面来论证孝的合理性;他还提出了许多推行孝道的方法,将孝道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以为封建的中央集权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孝道已难以维系,同时却出现了长幼颠倒、小依长、“养儿防不了老”等,与父母缺乏自省自律这些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构建当代的“新孝道”日益显得重要。构建当代的“新孝道”主要应在体现义务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提倡互算性四个原则性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现,并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实现代际和谐,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以"孝"治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伦理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安宁祥和。随着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变迁,家庭伦理也发生急剧的变化。一般而言,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这一细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有必要解决好家庭伦理问题,使其良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明了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论述了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提出要弘扬、阐释、转型孝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传统孝道的核心内容入手,结合现代家庭中成员减少、子代依赖性强、亲子冲突严重、代际关系失衡、人情淡化等特点,从“养亲”“显亲”“谏亲”等方面论述传统孝道在现代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应有之义,而在新形势下传统孝道瓦解与变异,一种新"孝道"在乡村社会产生。基于化村养老调查,发现这种新"孝道"整合下,老年人逐渐走向自养模式。自养模式建立在理性化关系和劳动观念基础上,惠农政策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此"孝道"整合下这种自养模式已成村庄规范,老年人老有所养不成问题,但老有所乐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调查农村孝道传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农村孝道衰微的原因,提出重塑农村孝道的对策建议,以提升人们的孝道意识,促进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孟子德育思想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发蒙作用,对于孟子“孝”之思想更具有普世价值.深入挖掘孟子“孝”之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孟子“何谓大事”,“何谓大孝”,“如何行孝”及孟子“孝”思想之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孝道”源于陕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今天,它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鉴于从1999年开始,我国成了“人口老年型”国家,老人规模居世界第一,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陕西省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509.32万,占总人口的13,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套用西方“福利社会”模式解决陕西省“未富先老”问题,显然不是应采取的科学办法,而应在总思路上继承发挥陕西省的突出文化优势之一即“孝道”,故陕西省也应当把提倡“孝道”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其实,近年来湖北、山东、山西等省区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了一步,对其经验陕西省应加借鉴.建议在陕西省实施“‘孝道’工程”.这不仅是为了给解决“未富先老”问题提供人伦支撑,而且它本身也是“民心工程”,目前可分解为“‘孝道’宣传工程”、“‘孝道’基地建设工程”、“‘重阳’节造势工程”和“‘孝道’外宣工程”等四个分“工程”加以实施,包括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讲师团、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党报、党刊、党办媒体(如陕西省电视台《开坛》节目)等,都要把学习、研究、宣传“孝道”作为所承担宣传思想工作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