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的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迹象已经呈现,西方发达国家都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这场新的变革.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了"协同创新"理念,这一理念无疑为我国高等学校由外延发展到内涵建设转型指明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本文基于此,对近年来学者在协同创新与高校转型发展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绿色科技为先导的一次革命,是在新的形式下,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的机制、新的技术,乃至于新的领军人物会层出不穷。在世界范围内,生产结构和生活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面临着一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变革。国外对这场变革的提法还很不一致,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一种是把这场变革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他们认为,18世纪70年代的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人类走出破坏性生产与粗放式发展之蓝图构想与路径选择,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之趋势方向与必然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行性以及未来悦纳性,第三次工业革命肯定会到来且已初现端倪。面对扑面而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我国职业教育要实现自身的范式转型以积极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提出的新要求、带来的新挑战为导向,抢占职业教育发展之先机与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作家、编辑家、语文教育家叶开,近几年来,涉足语文教育,出版《语文是什么》《写作课》《叶开的魔法语文》(12卷)等,提出很多独特的思想,并进行了深度实践探索,取得丰硕成果。叶开在《语文是什么》中指出:"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中国要有勇气打破高考的魔咒,从而拓宽教育思路,以新的活性教育思想来培养、储备相应的人才,应对全球性工业革命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为导火索,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在这场全球性危机中,我国经济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再次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目前经济发展前景尚未明朗的现实情况看,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用如何还有待于检验。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为应对危机,西方各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些强有力的救市措施对于恢复市场信心、稳定金融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本质上仍属于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体制调整,而非根本制度的变革.政府干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历史上的政府干预实践也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8.
"新工业革命"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政府决策及公众认知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思维与叙事语境。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工程教育的发展也面临全方位的变革。本文以大发展观、大教育观审视与阐释新工业革命的内涵与外延、核心与本质以及与教育革命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的深刻影响与重大挑战,提出了工程教育如何适应新工业革命发展与需要的重要课题;指出工程教育变革的核心在于以大教育观与大工程观统领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战略思维,创新教育理念,深化制度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抓手,打造多维一体化的创新实践育人平台,在动态、开放、合作与实践的环境中培养与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提示我们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危机的潜在性。我们的教育需要积极寻求应对生活世界之复杂性与突变性的有效变革。疫情后的教育变革应包括:重构学校的生活教育体系,系统科学地训练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建立完整的危机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尤其是必要的自救意识与自救能力;深化教育中的人机互动机制,构建新的师生交往方式,在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变革需求之时,也能积极应对特殊时期的教育需要。儿童的生命教育变革路径:引导儿童进入"世界""之中"思考自身生命的意义;把疫情当成具体的事件,在对具体个人的关注中,唤起对自身生命存在价值的持久性思考。学校体育变革应从更加重视学生体质的改善与健康教育,推动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开展与强化体育生活理念,提高身体锻炼意识与培养终身体育观,推广大众运动项目与优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以期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人类历史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由手工艺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以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时代的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与空间资源开发等为支柱的一系列前沿技术,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其核心是"制造业数位化",即网络信息革命和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着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难以达成、疫情蔓延背景下教育系统更加不平等、地缘政治冲突引发教育更大危机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多重危机。这场空前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多边体系一致且协调共进的全球应对。为此,联合国于2022年9月16—19日在美国纽约召开了教育变革峰会,倡议在日益加剧的全球性危机下将教育置于全球政治议程的中心,推动实现2030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描绘了教育面向2030的愿景使命,并倡导促使教师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推动者,提升所有学习者应对未来变革的能力,加强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和能力建设,创建国家和国际层面教育融资机制,以及加强全球数据统计与目标监测能力。联合国描绘的愿景和变革路径能够为我国在全球危机下变革教育系统以及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2年4月英国在《经济学人》杂志上提出3D打印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网络化、信息化、个性化和国际化,这就要求教育要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人才。高等教育要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加强通识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教育国际化,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主要是对分散式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之中。目的是为了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所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和创新人才。一、教育改革的趋势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我们正处在康乾盛世的后期。我们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方式,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840年我们才感觉到被甩出这次革命的痛苦。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1913年,当福特在进行  相似文献   

14.
日本高等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所谓的第三次改革时期,20多年来的改革使日本的大学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有些领域的变革甚至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大学制度建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在这场变革中,大学与政府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与期待目标,使得变革的过程充满了矛盾。其中,如何在适应社会变化、实施变革的过程中坚守大学自治的底线,不仅关乎大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政府在推动高等教育变革时必须加以顾及的。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潘云鹤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作了题为"智能城市的四个理念"学术报告。潘云鹤院士指出,世界正处在下一场重大技术变革的风口浪尖,以新制造技术、新能源和智能城市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在塑造未来政经和社会发展趋势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建设"智慧城市"(Smart City)成为共识。潘院士认为,中国需要构建的是智能发展的城市。使当代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  相似文献   

16.
法国:一个国家最好的财富就是人民的较高的素质,这就非靠教育工作不可。成人教育是国际社会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挑战,只有终身教育才能适应这一变革。密特朗总统曾在讲话中强调指责文化上的不平等现象。要使青年更多地接受职业教育以适应就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①,这场伟大的变革必然带来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领域的重大变化,“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最重要的结论和成果,社会的一切物质的和观念的变革都与经济领域的这一变革相关联。高校是社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劳动力技能需求的调整,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世界经济论坛在《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中指出,教育4.0需要满足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转向未来需求的变化.这意味着,精准化、包容性、合作化以及终身性将成为未来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育4.0时代,需要从扩展学习空间、转变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和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思考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工业革命是经济史上的"奇点",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大变革。对于英国政治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来说,生产方式是理解工业革命和社会秩序关系的一把"钥匙",从根本上规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制度变革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建立起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新的秩序;后发展社会必须处理好工业革命与社会秩序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深入思考工业革命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工业革命和社会秩序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物态圈是对城市化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基本标志.西方国家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需要,积极推进城市生物圈建设,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建设经验对于推进工业革命建设,加快经济新常态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