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太平经》中的儒家思想龙晦道教在古代号称"杂而多端",作为道教最重要的经典《太平经》,经王明先生加以整理后,为它写的《合校序》文中,也说《太平经》"全部内容多而且杂,杂而不纯"。王先生从宇宙观、认识论、社会思想三方面举出《太平经》里"自相矛盾的言论...  相似文献   

2.
清静是《道德经》的重要范畴,也是早期道教派别太平道的修道思想之一。五斗米道的教义经典《老子想尔注》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清静学说,并将《太平经》的清静修道思想一以贯之,以"清静"为基本教义,它体现在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意志,道教俗世生活的戒律,道教修持方法与原则三个方面。《想尔注》重视清静之说并树立为宗教教义的做法对后来道教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魏华存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祖籍山东任城(今济宁市)。山东地域浓厚的地方文化对魏华存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魏华存幼年切身感受到齐鲁文化所具有的感召力。《太平广记》卷五十八所记载的"幼而好道",这个"好道"应该是指山东地域的"方仙道"、"黄老道"和"太平道"。《黄庭经》吸收了《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及《河上公老子章句》中许多思想和观念,以及山东地域的各种方士方术,形成了特有的修炼存思之法,在中国道教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在谈到《诗经》时,曾指出:"诗达情。"①在此之前,朱熹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在论及《诗经》时,朱熹认为,《诗经》的特点之一在于"感物道情,吟咏情性"。②不难看到,二者都把情感的表达作为《诗经》的重要方面。确实,"诗"与"乐"有相通之处,早期的儒家学派对"诗"和"乐"都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我们读《论语》就可知道,其中常常提到"诗"和"乐"。"诗"和"乐"的相通之处主要就在于,二者都涉及情感的表达。从总体上看,《诗经》之中确实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领域,从世俗的追求到终极的产切,都不难注意到情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单洁 《华夏文化》2013,(2):47-49
庄子的思想是唯美的、动人的,他用自由无疆的思想境界带给了我们别样的精神享受。在动人的思想境界里和有理有据的诉说中,我们还深深感受到他思想中的哲学性,尤其是"无己"观念。本文以其代表作《逍遥游》为例探究他的哲学思想与理念。一、《逍遥游》文本特点与结构作为《庄子》(《南华经》)的开篇,  相似文献   

6.
喻静 《中国文化》2012,(1):79-87
一刘秉忠行状:道人抑或宰相? 刘秉忠的传记资料主要见于《藏春集》卷六《附录》所收之同朝人张文谦撰《行状》、王磐撰《神道碑铭》、单公履撰《墓志铭》、姚枢撰《祭文》。《元史》系"刘秉忠"条于卷一五七之"列传第四十四",《元诗選》初集亦有传略。内典则见于南宋志磐《佛祖统记》和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等,多从《藏春集》中摘编。杨曾文在《宋元禅宗史》中为刘秉忠作了简明小传。本文所论和刘秉忠生平甚为相关,故再为立传并有意凸显相关处。  相似文献   

7.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彭亮 《寻根》2013,(4):15-17
"温故而知新"见于《论语·为政》,又见于《中庸》。历代以来,对"温"字的注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以汉代郑玄为代表,他以"温寻"释"温",以为"温故"就是"故学之孰矣,后‘时习之’",也就是现代汉语中"温习""复习"——"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按照这种解释,"温故"其实与"学而时习之"相近。  相似文献   

9.
高黎 《华夏文化》2010,(3):55-56
<正> 和谐一词较早出现于汉代郑玄给《诗经》作的笺注。《后汉书》和《晋书》中也出现过。在《论语·学而》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国语·郑语》、《论语·子路》、《中庸》等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的重视。《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反映出和谐思想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最终做到求同存异,实现和谐。和谐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它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20世纪关于《吕氏春秋》的研究状况作了比较系统的述评。章对《吕氏春秋》研究中的不同学术观点,作了客观的描述和简要的评说。章述及的主要内容有:《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及作、学派属性与思想倾向、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思想特点、与《淮南子》的关系、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追怀泰戈尔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1,(8):16-18
今年适逢印度大文豪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及逝世70周年,对外友协筹办了盛大纪念活动。欧美评论家曾将纪伯伦的《先知》和泰戈尔的《吉檀伽利》共誉为"东方最美妙的声音"。我们还清楚记得半个多世纪前,在北大读到这两本书时,立即被这"东方最美妙的声音"深深吸引。后来又陆续读过泰戈尔的《园丁集》《飞鸟集》《新月集》……那时在国内大政治气候的影响下,学校的政治运动:红专辩论、反右、反右倾……也一个接着一个。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是《时事新报·学灯》、《晨报副镌》(即《晨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和《京报副刊》,它们积极提倡新的意义上的"新道德"、"新文学",是当时思想急流的传导者,影响了一代青年的思想,奠定了白话文的地位,开创了报纸副刊的新面貌,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余冰 《寻根》2013,(4):106-110
1940年5月5日,一种名为《译林》的小杂志在上海创刊。译林社编辑兼发行,金星书店经售。32开本,155页,一期而终。 《译林》没有"发刊词",编者在《后记》中诉说了创刊的初衷:"纯翻译的文艺杂志,以前有过鲁迅先生、茅盾先生等所主持,  相似文献   

14.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09,(2):177-180
一经世文编纂的缘起 经世之文,肇端甚古,《尚书》之典、语、谟、誓,皆具经世内容。经世语词,始见于《庄子》。《庄子·齐物论》云:"春秋经世,圣人议而不辨"。历代名臣奏议、政书、类书,类皆经世之作。汉贾谊之《治安策》,鼍之《论贵粟疏》等,皆为经世名篇。唐太宗命魏微等编《群书治要》,辑五帝至晋有关治理国家大要之完篇整段文献,  相似文献   

15.
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韩婴,在其所著《韩诗外传》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思想,采取阐述经义的形式,即通过对儒家经典《诗经》的诠释来发挥自己的思想见解。在《韩诗外传》中,他从反思秦王朝的败亡入手,提出了礼法结合、王霸并用、顺圣养民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2012,(6):25-27
童,最基本的意思是"小孩子"。由此而来的"童话"、"童书"、"童趣"、"童真"等就均与"美好"、"纯净"相关联了,这是一个能令成年人心为之软,情为之动的字。当年罗大佑演唱的《童年》感动过无数人:  相似文献   

17.
王薇 《世界文化》2006,(11):41-42
一、《论语》与《圣经》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之核心——仁爱《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这高度概括了《论语》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西方,《圣经》是基督教的圣书,自中世纪以来,《圣经》有“惟一的书”和“书中之书”的称号,从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年来没有第二部书能够像它那样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那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占据中西文化中心位置的《论语》和《圣经》,他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有相似之处。《论语》是孔…  相似文献   

18.
张旗 《大理文化》2012,(4):37-39
对于《红楼梦》的创作,曹雪芹曾有"谁解其中味"的慨叹,这忧虑绝非多余。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伟大也要有人懂。"且不说《红楼梦》问世后曾遭的烧毁和严禁,千百万读者两百多年来的众说纷纭,评论之盛,见仁见智,至今未休。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历来有三种看法:对立;和谐;既对立又渗透,既不对立也不融合、互不相干,对道教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关系,也不外乎以上几种看法,道教科学思想结构的特殊性,增加了把握它与科学的内在关系的难度。道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天人合一。正是在天人关系上,中西走向不同,最终发展出了各自的科学思想和宗教思想。《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在对相关献全面系统研究基础上,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在学术理论和观点上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与福楼拜(1821-1880)似乎是很不相同的作家,但他们的精神联系却如此紧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重新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然而,我们可以将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与卡夫卡的哪一部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呢?是《美国》、《诉讼》、《城堡》,还是《变形记》?恐旧哪一部都不太合适。卡夫卡的小说与福楼拜的小说既然如此不同,那么,又是什么将他们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呢?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