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发明》2004,26(12):49-5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人吟唱的却是古人的情怀。古时人们只能倚窗望月,祈祝寿月亮能够把自己的思念带给远方的亲人,因此就有了大量奇情于明月的诗词留传于后世,而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千里已经不再是距离,一个来回只要几个小时,但为什么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感觉却越来越疏远?不要再为自己找借口,在这个圣诞节,为你的父母,至爱和朋友挑上一份礼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需要证明自己并不是越来越忙越来越麻木。你要做的只是花点时间看看我们精心策划的专题,要知道送礼并不是只能送脑白金的。  相似文献   

2.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同学之间的相处好像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课间大家尽量避免讨论功课,只是说些娱乐八卦。有人顶着黑眼圈来学校,却说昨晚看《来自星星的你》看到凌晨两三点;拿了高分,却调侃地说,好几道题是自己瞎蒙的……我不是班级里成绩出众的学生,更不是禀赋超群的天才。我没有强劲的记忆力,如果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是"兔子",那我只能算是勤勤恳恳一步一步爬的"乌龟"。我上课要认真听讲,听不懂的要课后自己琢磨,再不行就得去问老师,除了做完老师布置  相似文献   

3.
吴敏芳 《知识窗》2011,(8):49-49
每个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这注定永远只能陪人一程。你爱你自己的父母,希望他们能长命百岁,但你再孝顺他们,他们也会走在你的前面,你只能陪父母一程:你喜欢自己的儿女,时刻梦想用自己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然而,你再高大,总有一天,你也要走在他们前面,你只能陪儿女一程;你看重朋友之间两肋插刀的友谊,然而,不是朋友离开你,就是你离开朋友,因此,你只能陪朋友一程。  相似文献   

4.
有很多人都感叹择业难,难择业,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其实只要你善于发现,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投资,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没有"财"可发,如果你现在手中持有1万元,便可以投资当个"小老板".开办一家特色小吃部.  相似文献   

5.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我们又何尝不一样?我们只能来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而你,你要怎样地过你这一生呢?你要怎样地来写你这个名字呢?——席慕容  相似文献   

6.
去不去听音乐会经济学家曾经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所在的城市要举办一场音乐会。你们单位通过内部关系弄到了一批位置非常好的贵宾票,尽管并不是非常爱好音乐,可是为了附庸风雅,你也从领导那里要了一张,价值300元。可是天公不作美,正当你擦亮皮鞋,打好领带,准备出门去音乐厅的时候,你发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笼罩了整个城市,公共交通全部瘫痪,但是音乐会照常进行。你如果要去,只能冒着寒风步行半个小时去音乐厅。请问你会不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如果这张票不是单位发的,而是你自己花300元钱去买的,你又会不会去听音乐会呢?很多人在第一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沈浩 《世界发明》2007,(8):90-91
拼客生活给人带来一种小消费换来高质量生活的精神享乐。在"月光族"远离生活之时,拼客可以成为我们理智消费的又一生活方式什么是"拼客"生活?如果你现在问出这个问题,只能说明你还不是最in的生活一族。当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拼客的字眼,中国各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相伴而来的压力让很多人走向崩溃的边缘。这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为何要在自己痛不欲生时才求助于外界,甚至以死来逃避内心的痛苦,而不是在问题初始就寻求化解?这种把自己逼到死角的行为很可能源于我们对"心理治疗"概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一直充满着好奇心,不满足于自己只能待在地球的现状,还想要去地球外看看,并因此发展出了航天技术。在航天技术出现后,人类就开始不断地将一些东西送入太空。这其中就包括很多植物种子和植物,并由此诞生了很多"太空植物"。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送植物(种子)去太空吗?截至目前,都有哪些植物(种子)去过太空?为什么是这些植物(种子)去了太空,而不是其他植物(种子)呢?问题似乎有点多,不着急,我们一个一个来解  相似文献   

10.
正求"赞"!快来"赞"我!大家都要"赞"莸!不知不觉间,"赞"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点"赞"蕴含了一种怎样奇妙的感悟,你喜欢点"赞"吗?"赞",泄露了天机社交网络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于现实,人们在社交网络中更乐于认可他人,也毫不吝惜自己手中的赞。看见好文章,点个赞;看见好照片,点个赞;即使啥都没有,也要去你的主页上,点个赞。因此产生一个词语"点赞之交"。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0,(10):28-29
"当你生病了,《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医生开了方,《是药,是水,还是毒》?你可千万要小心,《别让医生骗了你》啊,所以《求医不如求已》。马悦凌既然教了大家《不生病的智慧》,何不《做自己的医生》?最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位网友对前段时间流行的养生书籍进行调侃。这不仅折射出当下的养生乱象,也反映出医疗与保健的严重脱节:病人到医院看病,只能得到医生的治疗而无法开到与治疗息息相关的保健"处方"。随着一个个所谓的"养生专家"走下神坛,我们不禁要问:"专家"不可信,网络不敢信,我们究竟该到何处咨询我们的营养健康问题呢,到底该怎么吃才最健康呢?怎样才能做到"治"与"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苑》2014,(1):64-65
<正>核心提示:民间一直把洗冷水澡看成一种高效锻炼的方式,且这种方式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尝试的。冬季天气寒冷,为了能够最大化享受"冷疗法"的好处,我们应该学习正确进行冷水浴的方法。这样才能够科学锻炼,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俗话说:"要想身体好,每天冷水澡。"民间一直把洗冷水澡看成一种高效锻炼的方式,且这种方式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尝试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外部气温已经让人瑟瑟发抖,再洗上一场冷水澡,真是有种透心凉的感觉。那些有毅力、热衷于健身防病的朋友可以挑战冷水澡,但是也要讲究科学方法,否则,你的身体吃不消反而让健康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时代》2006,(4):24-24
有肥胖专家认为:科技正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胖。如果你在电脑前坐上一整天,只有上厕所时才会站起身来,那么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明显减退。但科技同样也能帮助我们减小腰围,它能为体育锻炼赋予更多的互动性,借此减轻运动的痛苦。有了这3款产品,你就能和一个虚拟同伴一起跑步、想象自己正骑车穿越一片丛林而不是自家的客厅,还能用电视机来控制体重而不是增加你的体重。当然,正确调整你的饮食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内江科技》2015,(8):65-66
<正>数学知识被我们不知不觉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用它来解决问题、衡量自己的工作、刻画确定自己的能力等等不一而足。股票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挣钱,那么买入卖出都要很谨慎,如果你能够看懂K线图,懂得它的含义,对它的后期变化有一明确的预判,预设出自己买入卖出价格,那么即使在熊市的时候挣钱也不是什么难事。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但如果你有充足的数学,同时你再理性一些的话,那么风险对你来说几乎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还没搞清楚自己的脑子在想些什么时,未来机器人却能轻松"看透"你,简直比你自己都更了解你。读脑绘图像:拷贝记忆不是梦多伦多斯卡伯勒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一种读心术,通过扫描你的大脑来展现你脑海中想象的图像。按照实验,这种读心术几乎万无一失。完成这项任务的是一种读心机器人,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人工智能程序,这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西兰因弗卡吉尔市的广场上,一阵阵掌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台上的演讲者慷慨激昂地分享着自己的想法。"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我们要学会敢于面对自己的与众不同,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演讲者声情并茂的话语,激发了台下观众的情感共鸣,他们频频点头,互相示意。这位演讲者不是明星,也不是名人。她是一位普通的妇人——克里斯汀·梅·布朗。克里斯汀5岁时被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脸部的肿瘤也越长越大,导致右脸、  相似文献   

17.
徐风 《百科知识》2013,(12):26-27
"一心多用"、"多任务并行"是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人的工作状态。在信息膨胀时代,我们要获取更多的信息,有更多事情要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一心二用,仿佛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一边打电话,一边发邮件;或一边发微博,一边工作。但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其实并不具备同时干两件事的能力,一心多用并不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留意同学们的日常聊天与影视剧中人物的对话,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短句"我告诉你"(或"我给你说"、"我给你讲")。这一短语本来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去掉后句子会不完整,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告诉"(或"说"、"讲",下同)的意义大多已经虚化,说话人的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了要"告诉"听话人某事,而是要引起说话人的注意,起强调、警示等作用。而且,这个短句对句子的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影响越来越小。为此,在查阅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和参考已有论文成果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以下看法与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许多人口中所食却并不是心脏所需。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根源正是我们的日常饮食,如何在饮食中实现"心口合一"呢?减少油腻,为心脏减负假如你一上餐桌就无肉不欢,或者是快餐店、各式餐厅的常客,  相似文献   

20.
正盲文是开启盲人光明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我们可爱的盲人朋友可以博览群书,更好地读世界。盲文又称点字,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发明不得不归功于布莱尔。"妈妈,我为什么看不见你啊?我要眼睛……"寒冷的冬日,在法国库普雷城城郊一个鞋匠的家里,一个小男孩绝望地哭喊着。这个小男孩就是布莱尔。他3岁时在一次玩耍中不小心刺瞎了自己的左眼,两年后,另一只眼睛也发炎了。因为无钱医治,这只眼睛也变瞎了,他变成了一个盲人。布莱尔不愿意接受自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