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谈谈本人对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杜海龙 《快乐阅读》2011,(25):19-20
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创新。信息技术课应建设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现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冬辉 《成才之路》2010,(33):24-24
信息化社会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也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以此为目的,在理论、上机、社会实践等类型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信息素养,以及在信息环境下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把信息技术当作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即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建构式生态课堂中信息素养内涵分析,找出信息素养养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孙义 《考试周刊》2011,(58):181-18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信息素养已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一线化学教师应把信息素养真正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能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应用和开发信息。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心理结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本文对高中生的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换句话说,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良好的信息素养应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包括: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意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利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以“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正>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之一。信息素养是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从而综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能的能力。现代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使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开放的、综合的,信息技术课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孙锋 《亚太教育》2020,(2):82-82
在指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时,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盘活信息技术课堂,探寻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要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14.
金洪波 《考试周刊》2011,(87):149-150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文对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信息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信息素养指的是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信息时代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素养不高、信息道德观念不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策略包括: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意识、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衍州 《考试周刊》2015,(13):129-130
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徐爱娇 《新疆教育》2013,(9X):66-66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仅就如何提高初中生信息素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