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中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当今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对子女的许多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发展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热爱和尊重儿童、重视父母的作用等等,这些理论启示家庭教育要结合时代背景、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正>顾润生:学校提出的"传统游戏时代化表达"如何理解?刘潇潇: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传统游戏,具有娱乐性、群体性、合作性等特点。我校选择把游戏作为学生品格涵育的抓手,就是希望秉承儿童教育儿童化、儿童教育人性化和儿童教育科学化的"玩育"思想,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生发情感。我们希望在游戏中涵育儿童明承守则、合作互助、乐观进取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从批判《武训传》开始,发展到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批判,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批判.这场不公正的错误批判,使我国教育界、幼教界二十多年来不敢问津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鹤琴先生终于恢复名誉,他的教育思想重被人们重视.在加强和发展幼儿教育的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探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在幼教方面的一系列论述,对搞好当前的幼教改革是有重要意义的.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活教育"的核心是"做中学、  相似文献   

4.
<正>导语: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早在1923年,他就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创了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先河。他倡导并践行"活教育",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价值观,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坚持"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观。参与本次研修的新入职教师聆听了柯小卫老师以"活教育的生命力"为主题的陈鹤琴教育思想与实践讲座,并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道路。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我国幼儿教育,他重视科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创新观念,并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陈鹤琴的幼儿园课程思想及其儿童教育观对我国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儿童教育儿童化”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育者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能与趋势,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写教科书,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著述新编的《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一书,其中的家庭教育理论以及父母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探索并推进中国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儿童教育的基础部分,也是他孕育的"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陈鹤琴早年毕业于清华学堂,抱着学教育、教儿童的志向赴美留学。在美期间,深受实验教育的精神熏陶和进步教育思想的影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一切为儿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是陈鹤琴先生一生的志愿。无论是在教育理论上还是在教育实践上,陈鹤琴先生都有自己独到的创建,为中国儿童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以及为学前儿童设计的音乐教育目的、方法等,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说过:"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所以当铃木先生创设才能教育时,很快就获得了世界音乐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近现代儿童教育的重要体系。在才能教育中,音乐浸润式欣赏是其中翘楚,被视为提高儿童音乐技巧和音乐能力的最佳欣赏教学模式。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就是让幼儿浸润在音乐殿堂中,音乐充斥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就像学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他的儿童道德养成思想的科学依据是儿童心理学;基本内容是倡导儿童道德养成途径的多样化,强调儿童健全道德人格的培养,追求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研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要培养儿童自立、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5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诞辰一百周年。陈鹤琴1892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1982年在南京逝世。江泽民同志在1988年上海陈鹤琴雕像墓碑落成时题词:“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四有新人,振兴中华大业而奋斗。”一切为儿童,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是陈鹤琴一生的志愿。他从青年时代,就怀着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立志要为振兴中华,提高民族素质,培育民族新生命,“把老大中国变为少年中国”而献身儿童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了近七十个春秋。  相似文献   

12.
就像陶行知之于生活教育,晏阳初之于平民教育,黄炎培之于职业教育一样,陈鹤琴是和“活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主要奠基者,陈鹤琴毕生投身儿童教育工作,“活教育”理论正是他积多年儿童教育实践而建构的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也已超越儿童教育的范畴,构成了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主体。物非人非,时世更迭,在先生逝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新温习陈先生,不仅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亲切感,也感叹,对于当下的中国教育而言,陈鹤琴和他的“活教育”理论远非一句对待历史人物所惯用的“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3.
就像陶行知之于生活教育,晏阳初之于平民教育,黄炎培之于职业教育一样,陈鹤琴是和“活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主要奠基者,陈鹤琴毕生投身儿童教育工作,“活教育“理论正是他积多年儿童教育实践而建构的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也已超越儿童教育的范畴,构成了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主体.物非人非,时世更迭,在先生逝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新温习陈先生,不仅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亲切感,也感叹,对于当下的中国教育而言,陈鹤琴和他的“活教育“理论远非一句对待历史人物所惯用的“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4.
【正】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发出"未来世界属儿童"的呼唤;陈鹤琴先生也认为:"现在的儿童就是未来的主人,社会的进化,国家的繁荣,要看这些未来的主人的品格和才智而定。而培养这些主人的品质和才智,端赖优良的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15.
郑荔 《幼儿教育》2012,(10):7-9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此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今年是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弘扬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广大幼教工作者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组织开展了"深读《陈鹤琴全集》"活动,并顺此组织了"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的征文活动"。本刊特选登其中的部分应征稿件,这些稿件分别由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等撰写。我们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能认真学习、深刻体会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有效解决实践中的真问题,从而为幼儿美好的童年生活、为幼儿教育的科学化作出我们专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青年时代,他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立志改革贫穷落后的中国,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以振兴中华。当时的中国,教育地位低下,儿童教育更是一片荒原。他热爱儿童,认识到儿童教育是关系着延续国家命脉、培养民族新生命的伟大事业。他决心排除种种阻力,克服种种困难,开始了几十年的艰苦创业。陈先生于一九八二年逝世。《陈鹤琴教育文集》一书,集中表现了他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主要特点。一、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道路,建立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7.
柯小卫 《生活教育》2011,(11):40-43
陈鹤琴先生(1892~1982),中国现代教育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他在教育研究、实验、普及教育和办学实践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对于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重温其坚守的教育家之精神,对呼唤教育家办学的当下,当有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德育理论的中国特色与现代精神●梅汝莉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教育及儿童心理学家,他毕其一生都在竭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道路和创新性的教育理论。他着眼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会通中西文化的精髓,构建了具有...  相似文献   

19.
幼教信息     
据《文汇报》报道:去年底,上海教育界人士举行了纪念陈鹤琴先生逝世两周年座谈会,并成立了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筹备会。刘佛年、凌同光等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们表示,要加强对陈先生教育思想的研究,继承和发扬陈先生教育思想中  相似文献   

20.
<正>陈鹤琴是中国近现代最知名的儿童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教育思想、学说与实践不仅反映出中国早期现代教育家对于儿童教育性质、目标、发展路径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包含了他们对于儿童真挚的情感和对国家、民族承担的责任),而且还说明了中国现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