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孙犁新时期以来一直勤于笔耕,1979年以后,共计出版了《尺泽集》,《远道集》,《陋巷集》,《晚华集》,《芸斋小说》等不下十本创作集,这些创作集呈现出与其前期作品不同的风貌,显示了孙犁创作的新阶段.本文试从深层思想及情感内蕴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他曾经创作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他也被世人称其为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他在小说和散文甚至戏曲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汪曾祺从1940年开始创作和发表小说和散文,八年后开始出版了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相继他有发表了作品《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等。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的《大淖记事》的短篇小说还曾经获得过奖项。本文主要以汪曾祺小说散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详细论述。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特色可以将其总结为几个特点,主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化的语言形式。这种文章的口语化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并富有韵味的语言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集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的特点于一身,成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形成背景及作品本身出发,分析了作者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心理驱动力,通过对他的这种心理的分析,从而可以使我们对作者及作品有新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文人瞿佑(1347——1433)的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作为明代传奇小说勃兴的先声,对唐代传奇的继承,后世作品的影响,以及和日本文学的关系,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瞿佑的作品大都散佚,所以从瞿佑的创作活动中研究这一问题的也很少,而且也很困难。本文试图从残存的瞿佑的故事集《香台集》中,探索一下跟《剪灯新话》相连结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浅谈《夷坚志》叙事艺术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取材、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分析、评价洪迈的笔记小说集《夷坚志》的创作得失,认为它发展了魏晋笔记小说,对《聊斋志异》等明清文言小说有一定影响,但它的艺术成就并没有跨越唐人小说,更远不如《聊斋志异》。然而《夷坚志》不失为中国笔记小说从六朝到清代渐趋成熟的过渡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中,台静农是很有成就的一个。他和鲁迅同是“未名社”成员,又是鲁迅的学生,同鲁迅过从甚密,他的“乡土文学”创作从内容到风格,都受到鲁迅很大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大多作于一九二六——一九二八年。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 在鲁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选入四篇小说的作家只有三个:一个是鲁迅自己,一个是陈炜谟,另一个就是台静农。由此可见,鲁迅对台静农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多么重视。本文拟从作品的选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艺术结构等方面,对台静农的乡土小说作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入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作品中有“我”这个人物。小说创作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本来是作家创作时自由选择来完成作品的一种手段。但是,有人却认定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作者的化身,或者干脆说“我”就是鲁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提出管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8.
读博尔赫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著名作家。其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诗歌、小说、短文、随笔小品、文学评论、翻译文学等,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博尔赫斯有"南亚的卡夫卡""作家中的作家"之称。作品内涵深邃、哲理深刻,能以多国语言创作,其中尤以拉丁文隽永文字和见长,代表作品为短篇小说集《虚构集》《阿莱夫》等;诗集《面前的月亮》等,其中大多数作品收录于《博尔赫斯全集》。  相似文献   

9.
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姐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姐妹》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其艺术风格,并对照乔伊斯后期的小说,旨在说明《姐妹》奠定了乔伊斯的小说艺术风格,成为乔氏小说创作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在《史记》中,司马迁创立了“太史公曰”的论断形式,为后世文言小说创作及编选者所继承。清代蒲松龄在小说集《聊斋志异》很多作品后,都以“异史氏曰”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这种篇末自评的论赞方式固定下来,成为以后文言小说集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逝世的前一年,曾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撰写序言。在这篇序言中,他对《呐喊》、《彷徨》中的部分作品作过扼要的自评。鲁迅自认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是有新的进展的,即“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如《肥皂》、《离婚》等。”今天,我们仔细品味这两篇作品,不能不佩服鲁迅的目光的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三年,鲁迅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时写道:“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果戈理的作品,不仅在思想上对鲁迅有所启迪,而且对鲁迅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我从构思、形象、心理描写三个方面,把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和鲁迅的《狂入日记》加以比较,从中可看出鲁迅是如何  相似文献   

13.
从内容形式和创作手法上看,《天赋》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是关于创作的创作,小说中的小说。虽然《天赋》以激进的方式与传统小说告别了,但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它,宣告了自己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血肉联系:俄罗斯文学是作品真正的主角,俄罗斯文学传统不仅鼎力支持了小说男主人公费奥多尔·戈都诺夫天赋的成长,也成就了《天赋》,它成为作家写得最好的一部俄语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4.
《伤逝》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本文着眼于文本分析,从作品的内容出发,结合鲁迅当时的创作心境,以男女主人公和鲁迅本人等为研究对象,较为客观地分析了鲁迅小说《伤逝》的创作目的,并对《伤逝》所蕴含的思想主题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学说中对人的潜意识的探索、梦的解析、隐蔽的性心理等理论,直接影响着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后来的《故事新编》中,都有对弗洛伊德学说异常精彩、出神入化的运用,并直接促使了他作品艺术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是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中典型的讽刺型作品,所引起的反响超越了一般的爱国、歌颂型作品。从整体上看,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成就不高,这除了国民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严密制约外,还有抗战文学领导权的争夺,作家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态化与所持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文学的工具性与审美性之间的矛盾及作品有效性与时衰减等缘由。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抗战小说创作的影响力度。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13,(Z2):2
大赛评审委员会作家、教授专家简介陈若曦:生于台湾,曾与台大外文系同学白先勇、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后赴美留学。足迹遍及北美、中国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创作《尹县长》《陈若曦小说精选集》《清水婶回家》《打造桃花源》《坚持·无悔:陈若曦70自述》等文学作品。白先勇:美国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著有《金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的三部儿童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都是他创作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文章着重从叙事结构、叙事手法、叙事话语等方面分析马克.吐温儿童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丁玲从1927年秋创作处女作《梦珂》到1986年3月14日溘然长逝,漫长的60年创作生涯,跨越了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和几个风风雨雨的历史时期,共写了约300万字的作品。对她的创作分期,学术界意见虽然分岐(1),可是对其“早期小说”的界说却基本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她“早期小说”,是指她从1927年12月《梦珂》问世到1929年6月发表《野草》这段时间里所创作的小说。我们不同意将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下限时间划到1929年末写的《自杀日记》(2),更不敢苟同将其下限时间延伸到“1930年左右”,把丁玲1930年创作的《韦护》和《一九三0年春上海》也划归她“早期小说”范围(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