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周江  孟晓娜 《兰台世界》2016,(4):101-104
陶行知是切实地把审美教育思想落实于学校教育的教育家。其审美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标是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这一目标是有其心理基础的。以"求真之情"和"践真之意"为基本内涵的、知情意结合的审美教育心理基础,决定了必须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审美教育原则,来实现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的审美教育目标。根据教学做合一原则,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进行审美教育,陶行知最终实现了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活人的审美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侯会忠 《大观周刊》2011,(23):262-262
现阶段,我国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审美素质则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教育是关键。审美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韦松 《大观周刊》2011,(16):245-245
审荑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必备的素质,我们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生活才能多姿多彩。那我们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如何来完成对这一伟大课题呢?我们思考与尝试的结果是,把美术欣赏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同时在合理的课堂中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从而在生活中去体验和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便可以强化中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甘翠贞 《大观周刊》2012,(16):175-175
借助于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功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空间的主体在互联网上通过自己的各种行为,展示出自身的网络素养.而网络素养也因此而成为了衡量和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标准.在新形势下,应努力把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审美评价纳入网络素养教育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审美教育课堂是大学图书馆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数学学科融入审美教育为分析案例,尝试研究数学学科与美育之间的关系,浅析数学学科潜在的美育内涵,提出学科融合的图书馆美育服务理念,研究学科融合的图书馆审美教育的特征,并展望将来理学、工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均可融合到审美教育中,以求打破传统的审美教育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思维模式,展示层次更加丰富的美育模式,提高读者的艺术理解力和审美欣赏水平,从而打开图书馆美育服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张红星 《大观周刊》2011,(37):276-276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进行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8.
张霞 《大观周刊》2011,(35):107-107
初中生正好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时期。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的进程,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消费审美化趋势的推动下,当代广告的审美状态发生了重要的转向。广告审美表现的符号性,对审美的文化性追求,审美情感的快感化,审美感知的全感互动等转变对广告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告的审美教育要适应这种转向,重视广告审美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强化课程建设、扩展教材体系、充实师资力量和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来适应广告审美教育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鲁志宇 《大观周刊》2012,(28):220-22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收获更多语文教学效果。本文试从中国民族的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这两方面来阐述教材中的审美,探讨语文课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个美学教育刊物。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对人们进行美学知识的普及和审美教育。它的对象是广大青少年、中小学教师、文艺工作者、美学爱好者。审美教育本来是世界各国普通教育的基础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會经对青少年进行过德、智·体、美和综合技术的教育,但是后来被忽视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美育”列为禁区,甚至作为批判的对象。今天拨乱反正了,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育,博物馆一项值得重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是公众的社会大学。我们往往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着眼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科学研究、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而对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比较忽视。博物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校课堂,它自身独特的优势使它在社会美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美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即运用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自身进行审美情感、审美形态、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使人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精神世界有新的升华,成为具有高尚…  相似文献   

13.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邬治国 《青年记者》2012,(24):74-75
电视媒介视听兼备,文艺性节目是它的强项,在向受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也潜隐着审美教育的功能。电视的审美教育在于不断提高广大受众的审美能力,感化人们以美的规律去创造,以美的情趣去生活。艺术性电视专题片就是突出审美教育功能的电视专题的重要一类,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活动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所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而且加强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深化语文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金莲 《大观周刊》2013,(12):139-139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应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座审美教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审美教育的含义、作用及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现状,从图书馆环境美、知识美、服务美和馆员美四个方面谈图书馆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天军 《大观周刊》2013,(10):301-301
人们的审美观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然而在审美的启蒙期,初中的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美化孩子心灵方面,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对于初中美术的审美教育教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如何培养及加强孩子审美教育的问题上,就初中美术教育这一平台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郑丹 《大观周刊》2012,(40):191-191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育真、善、美的人。而要让学生在接触美、审美的活动中,由美入真、入善,怡情悦趣,正是音乐审美功能的要义。本文着重探讨音乐立美、审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思思 《大观周刊》2011,(39):208-208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育,是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培养人爱美、审美、创造美的素质及能力的一种美育活动。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激发情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并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门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的审美功能有着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