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学完《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教材上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蔡侯纸”逐渐普遍使用.为什么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新版《三国》中的书写材料都是竹简呢?这位学生提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没在意的问题。《后汉书·蔡伦传》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相似文献   

2.
季颖 《教师博览》2004,(11):45-45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一直是我国的传统说法。这种观点主要依据来自《后汉书》。书中说道:“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注: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后来,这段记述又由其他记述或引所证实。基于《后汉书》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相似文献   

3.
    
蔡伦造纸 ,见《后汉书·蔡伦传》 :“自古书契 ,多编以竹简 ,其用缣帛者 ,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 ,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 ,用树肤、麻头 ,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 (西历一○五年 )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一名宦官 ,亏他想出以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造纸的原料各地不同 ,据苏易简《纸谱》说 :“蜀人以麻 ,闽人以嫩竹 ,北人以桑皮 ,剡溪人以藤 ,海人以苔 ,浙人以麦面稻秆 ,吴人以茧 ,楚人以楮为纸。”多是植物性纤维 ,就地取材。我国的造纸术 ,于蔡伦后六百多年传到中亚 ,再经四百年传…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等考据“纸”确实起源于至少战国时期的蚕茧缫丝业。西汉“纸”充其量是自然麻絮纸。然各类絮纸均无法代替简帛,只有东汉蔡伦的捣浆法才使纸业达到批量化、社会化的程度,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相似文献   

5.
人民版必修Ⅲ专题二关于蔡伦造纸是这么说的:“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在元兴元年(105年)呈献给汉和帝。皇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封他为侯,从此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这里,“皇帝”当然是指汉和帝,蔡伦封侯的原因是造纸。但《后汉书·蔡伦传》记载:“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蔡伦是改进了造纸的方法还是发明了造纸的方法?(安徽革命残废军人第一速成中学教导处)答:蔡伦以前确已有纸。但当时的纸与今日的纸是完全不同质的东西。根据现在的纪录,蔡伦造纸(东汉和帝天兴元年,公历一○五年)以前所谓“纸”大约有以下两种:一种就是细薄的绸子,据後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这种书写用的绸“纸”今日考古学家在敦煌以北接近古长城遗址的交通路上曾有发见,因生丝易腐,所以存者不多。另一种大约是用丝绵漂制成的东西。据许慎说文解字(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历一○○年顷编纂):“纸,絮一(竹沾)也)。清段玉裁  相似文献   

7.
《洪范》是不是西周时代的作品,我不是考据家,故在这里不做考证的工作。但“五行说”确不始于西周,在虞夏之际就已出现了。如果不相信,请看《左传》所引的《夏书》。“《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左传》文七年)由此可证,“五行说”是始于虞夏之际,并不是始于西周,两者不同之点,则《夏书》谓之六府,而《洪范》谓之五行,实质是一样的,因为土产谷,土谷相连,故举水、火、金、木、土而兼及谷,谓之六府。这是“五行说”最早的提法。现在通行的古文《尚书》,可能依据上引《夏书》加以改写,编入《大禹谟》。  相似文献   

8.
《愚溪诗序》第1段写愚溪用“愚”字来命名的缘由,其中提到“古有愚公谷”。因此,准确把握愚公谷典故的内涵,深入理解愚公谷命名的缘由,就成为我们体会柳宗元在愚溪命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级必登之阶。该文课后练习节选了《说苑·政理》中关于愚公谷故事的一段。读完节选文字,读者,尤其是学生莫名其妙,普遍产生这样的疑问:老人为什么要把马驹给年轻人呢?愚公谷命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节选的片段如下: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是东汉的宦者蔡伦。《后汉书·蔡伦传》载:“(蔡)伦乃造意用树肤(皮)、麻头及蔽布、鱼网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  相似文献   

10.
一、十金这个词,一般的书无注释,翻译只照原文。“十”这个数词后没有量词,孙诒让在《墨子间诘》中将“十”改作“千”,中学语文教材只把“金”注为“铜质的货币”。这样教师和学生颇费解,对这个词还有研究和商榷的必要。金,究竟是指“铜质的货币”,还是“铜质合金”的青铜呢?抑或是真正的黄金呢?这个问题解决了,“十”这个数词和省略的量词也就好办了。在我国古代的“金”最早是指铜锡合金,即是青铜的专名。黄金原名为(汤玉),其美者谓之璆,《尔雅·释器》“黄金谓之(汤玉),其美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一首哲理诗——简论《诗经·小雅·鹤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雅·鹤鸣》在《诗经》中堪为一奇,历代学者颇为措意。或谓之“全用比体”,“三百篇中创调也”(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或谓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陈子展《诗经直解》),或谓之为“中国最古的一首意象诗”(石天河一文题,载《诗探索》总第11期),等等,而我们在这里所要说的是:《鹤鸣》还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哲理诗。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呐喊〉自序》虽回顾他最初的文学活动:“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这里,鲁迅是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明他早期倾向与杂志名目的因果关系,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他那时会“带些复古的倾向”,而又将杂志“谓之《新生》”呢?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应该这样说——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反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倒更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13.
《国殇》祀主谓谁?王逸云:“国殇,谓死于国事者”,戴震云:“在外而死者,谓之殇。疡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那么,这些“死于国事者”究竟具体指谁呢?至今说法不一,概言之有三:  相似文献   

14.
《滕王阁序》里有一句话“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高中课文注释“俊采星驰”为: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这是形容人才。俊采,指人才。此注释对“俊采星驰”的翻译弊端有二:一是“俊采”译为“俊美的人才”不当;一是主语“俊美的人才”与谓语“飞驰”搭配不当,人怎能流星一样飞驰?为何要飞驰?“俊”本义就是“人才”,《说文·人部》:“俊,材千人也。从人夋声?倍斡癫谩端滴慕庾肿ⅰ罚骸耙淖釉唬?‘千人曰俊,万人曰杰。’《淮南·泰俗训》曰:‘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可见“俊”字本为“才能出众之…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在《天不生蔡伦》一文中提到:“有一天,历史课讲‘四大发明’,我儿子问:‘蔡伦发明纸以前,我们用什么擦屁股?’老师大怒,把他赶出教室。”捧腹之后,仔细想来,该问题实际上提得“合情合理”,它与所学历史知识有关,而且是该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思考后才提出来的。教师如处理得当、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6.
立意,是指文章中心思想或主题的提炼和确定。譬如,我们有感于某人某事某物,展纸落笔写一篇记叙文,把自己的思想感受、看法告诉读者,这里表现出来的思想就是文章所立之“意”,或说所确定的中心。写文章的人都看重“立意”,为什么呢?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里用了个很恰当的比喻,说明“意”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说:“无论诗歌或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文章中心如同一军统帅。文章没有中心,犹士兵没有指挥。什么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什么表现手法的确定,词句的选用等等,都失去了根基和依托而成  相似文献   

17.
何谓小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隋书》卷34 《经籍志》).小说是怎样采辑、编缀而成的呢?三国郡丞如淳注《汉书·艺文志》说:古者“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小官)”,采缀“街谈巷说细碎之言”,“使称说之”.是“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汉志》);而小说则是稗官所采民间细言琐语而缀成的杂记野史,有别于正史,故谓之稗史——小说.  相似文献   

18.
行李是个古语词,原本指“使者”,即往来于国家之间的外交官员。《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古代的外交官为什么叫“行李”呢?清代的郝懿(yi)行《证俗文》卷六云:“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  相似文献   

19.
说蝉     
《说文》云: “蝉,以旁(膀)鸣者。”认为蝉是以翅发声之虫。又云: “蜩,蝉也。”考《方言十一》: “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之蛴,其大者谓之崂,或谓之虫面马,其小者谓之麦(札虫),有文者谓之蜻蜻。”可知“蜩”“蝉”其实同虫而异名。  相似文献   

20.
草纸,草纸,所以纸是用草发明的!(潘奕辰一4岁)为了擦鼻涕。(詹一远一5岁)电脑一按,纸就会出来了。(杨小凡一4岁)问不倒博士说:蔡伦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人们把文字一笔一画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骨头上;随后,人们又用木片和竹片来写文章;以后,又采用以丝织品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本期智慧宝宝为浙江省级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