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杨昊鸥 《今日科苑》2007,(13):96-97
《于丹〈论语〉心得》开篇这样写道:《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相似文献   

2.
娄文杰 《大众科技》2012,14(4):260-262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存世二千余年,对《论语》的解释,可谓汗牛充栋。文章试从一种新的角度,试图解释《论语》中争议较多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章。  相似文献   

3.
吴霏 《科教文汇》2010,(22):182-184
一千个人赏析《论语》,便有一千种理解,每一个人悟出来的都不尽相同。因为感悟本身就是对圣贤之道的再创作。《论语》蕴涵的和谐思想精深厚重,其对教育的启示意蕴深刻。  相似文献   

4.
智慧之道     
《金秋科苑》2008,(7):64-65
千百年来,《论语》被公认为是一座丰富的智慧宝库,只要掌握了打开大门的钥匙,人们就会从中获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其实,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不但从历史和现实中思考总结出智慧的硕果,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究获得智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智慧之道     
《今日科苑》2008,(7):64-65
千百年来,《论语》被公认为是一座丰富的智慧宝库,只要掌握了打开大门的钥匙,人们就会从中获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其实,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不但从历史和现实中思考总结出智慧的硕果,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究获得智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孔子的许多话都是经典性的,他的思想是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不同,对孔子思想的体会就可能不同。所以,一千个读者就可能有一千种对《论语》的读法与评价。本文浅谈孔子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7.
黄英 《科教文汇》2012,(5):77-78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是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哲理散文,在短小的篇幅中,借树苗的生长喻人的成长,以种树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从生活小事入手洞见人生智慧,体现了作者的一贯特色.  相似文献   

8.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论语》的版本及其注释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从《论语》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来看,《论语》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汉朝时期,《论语》的版本及注释逐渐形成;宋朝时期,《论语》杂糅各学,内涵逐渐丰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论语》得到了新的诠释,并直接影响当前对《论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论语》的版本及其注释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的变化。从《论语》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来看,《论语》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汉朝时期,《论语》的版本及注释逐渐形成;宋朝时期,《论语》杂糅各学,内涵逐渐丰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论语》得到了新的诠释,并直接影响当前对《论语》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正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五六岁的时候,父亲祖朔之教他读《论语》,读一段,就叫他背一段,可是教了两个月,他只能背诵十来句,气得祖朔之把书摔到地上。后来,祖朔之改变方法,把注解告诉他,让他理解“孔子之道”。可是,小冲之总是不懂,气得祖朔之大怒,骂道:“笨蛋!”有时急了还要打上几板子。其实,祖冲之才不是笨蛋,他只是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庸》的“中和”之道及遵道法则,来开启教师在教学中的伦理精神即教师要有“用中”的教学观念,适度的教学原则,“和而不流”的教学智慧和至诚之心,促进教师、学生、教学三者的人文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零 《今日科苑》2007,(3):96-99
这几年,传统大热,《论语》很火。这背后的因果耐人寻味。什么才是孔子留给我们的真正遗产?我相信,李零先生的这篇文章会给大家很多启发。此文选自李先生马上要出版的《我读论语》(在北大的《论语》讲义)之总结部分。  相似文献   

13.
聚焦     
学术明星频更迭于丹红过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三国》的易中天被媒体誉为比"超女"还火的学术明星。41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女教授于丹自国庆长假开始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其红火程度已经超越易中天。前不久,于丹在北京签售自己的新书《于丹〈论语〉心得》,8个多小时签名一万多本,场面之火爆,盛过易中天。据悉,因为前来捧场的读者(观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与做人     
《论语》的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人生学说;贯穿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社会安宁的基础是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理想是仁道的推行;治国方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出发点、目标、手段都在教人做人.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与做人     
《论语》的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人生学说;贯穿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社会安宁的基础是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理想是仁道的推行:治国方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出发点、目标、手段都在教人做人.  相似文献   

16.
笔者因研究南宋魏了翁著作《九经要义》之需,翻看中华书局本《宋史》,发现《艺文一》中“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①之“一”字存在讹误,当作“二”字,各版本均无异文,且《校勘记》并未指出。《论语要义》是魏了翁所著《九经要义》之一,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始刊刻于徽州紫阳书院(今在歙县中学内)。  相似文献   

17.
芜湖科技馆     
《科协论坛》2009,(6):F0004-F0004
芜湖科技馆于2008年12月12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166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为8800平方米。常设展览主题为“时代、科学、智慧、体验”,展线为“感受时代,理解科学,领悟智慧,探索体验”。整个展区共设有《时代辉煌》、《科学启迪》、《智慧之光》、《儿童世界》四个主题展区。  相似文献   

18.
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借助纯真却富含智慧的孩子式的语言和对自然、纯真意象的描绘,将作者心灵的自画像——“小王子”真实而可爱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以上两个文体方面的特征.进一步揭示《小王子》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18)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大数据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整理,对大数据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智慧之道、高效之道、实时之道以及投向更广阔的技术领域四个方面对相关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清末,倡导西方文化但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日益强烈。面对历史沧桑巨变,辜鸿铭作为清末大儒,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开始思索怎样把国学推出国门之问题。辜鸿铭在1989年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把儒家经典"东学西传"之人,而且其《论语》译本更被誉为风靡欧美的唯一英译版本。该书透露出的文化自信与翻译方法,不仅便于《论语》在世界的传播,而且重建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