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被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本”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构建“生本”课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构建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探索的课堂是新课程课堂教学韵理想境界。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显然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健康科学、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意义对于推动新课改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玄璇 《电大理工》2012,(3):71-7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不但要掌握新理论,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承担起新课改赋予教者的历史使命;还要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即形成“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使学生拥有持续学习的渴望和正确自主学习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芳 《现代教学》2012,(11):60-61
我们经常听到"以学生为本"这句话。"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生本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堂。人们提出以学生为本,意在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谁最重要,谁最根本,谁最值得我们关注。以学生为本,教师就要真心诚意地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把自己置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地位上,起到指导作用。教学设计可以预设,但在课堂教学中必有"生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犹如涓涓细流一般,已经深深地浸润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角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语文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实施后,好多学校在大力打造高效课堂,更新教学理念。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逐渐对新课改有了新的感悟,根据参与研究河南省教研室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为本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时根据经验和感受发表对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一点点感悟,恳请同行们指导和分享。  相似文献   

7.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让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把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的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新课程。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基本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上,很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首先要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何小勤 《广西教育》2007,(11A):36-3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要求我们要把教学目标从关注让学生获取知识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持续地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身心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实现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转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则应抓住“乐学、会学、创新、运用”几个方面来落实这个理念。  相似文献   

9.
开健 《广西教育》2010,(4):44-45,51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以权威自居,沉醉于自我,牢牢控制课堂的话语权,缺乏耐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说得太多,听得太少,未能学会倾听学生心声,这样不仅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双向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的耐心倾听,是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从而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把握好机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学的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刘常虹 《现代语文》2011,(11):58-59
第八次新课改致力于课堂的变革,“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发了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对话、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渐成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上的主角。  相似文献   

12.
高林 《成才之路》2012,(21):66-66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如何做好问题预设?对此,我想谈谈个人肤浅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交流、合作,学会探究。而理念的转变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要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3.
王发星 《辅导员》2013,(22):49-50
<正>伴随新课改的日益深入人心,"学本位课堂"逐渐成为一种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欢迎和应用于实践的理念。学本位具有两层含义,一为学生为本,二为教学为本。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本的教育模式。新课改下,许多教师意识到,必须树立以学生、以教学为本的"学本位课堂"理念,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愉快的学习,活泼地展现自我,获得创造力的启发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把具有优势的"学本位课堂"  相似文献   

14.
邵丽媛 《考试周刊》2010,(24):31-31
根据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体现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本”。下面我针对高三《植物激素调节》一节复习课,谈谈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鲜明主题和核心理念。生本化,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强调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上要突出学生本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相信学生,关注学生的潜能发挥和生命发展,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选择适合的教育。意识先于行动,理念指导实践,推进新课改,实施新课程,关键在课堂,在于教师生本意识的自觉。当然,新课程实施正在向纵深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秉持"生本化"的理念和意识,并由外在的规约转变为内在的自觉,否则,新课程改革就难以真正实施,甚至难以"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学目标放在学生能力的提高上,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新课标,贯彻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十多年,现就新课标下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认识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学习必须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始终关爱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赋予课堂更多的生成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从传统的“事先预设”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在逐步开展。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中学教育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展开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教学的几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观念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本文试就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教学的转变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金馨 《考试周刊》2013,(16):63-64
<正>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位、以开放为本位。这就是说我们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本的理念,要坚定以育人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