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学能力以及为后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甚至终身受用。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一、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起于思”、“熟读精思”是我国传统的阅读经验。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我们可采取这样的方式:1.带着问题读书。在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吴振华 《广东教育》2006,(11):52-52
阅读文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从字间认读到篇章推敲,从语言感受到思想领悟,每走一步,都与思考有关。文章是作者思考的结果,阅读文章就是在思考作者的“思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和锻炼这种思考力呢?  相似文献   

3.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力求改变传统单一模式,尝试多采用探究性阅读,以学生多读、质疑、深思、感知为中心,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思考中产生疑惑,疑惑中探究,探究中感知文本,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探究阅读,就是阅读时要整体把握文章,做到心中有整体感知,同时探究性阅读要适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有效的阅读次序及阅读方法,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边读边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而不能只去死记硬背公式、定义、法则,或只是机械模仿计算的方法、分析的过程。总之,只有积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其实质就是以文本为载体,教者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藏在文章后的作者仿佛是一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知心朋友,教师仿佛是一位“拨云见日”的向导,学生则是“求贤若渴”的拜访者,他们沟通、互动,构成了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注的“对话”过程。■走进:把作者的情“品”出来现代阅读理论认为:真正意义的阅读活动是由“作者、读者、作品”构成的“三边”整体活动,这三边中…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重视思路教学法,何为思路呢?思路就是作者在构思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理清文章思路对阅读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呢?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枢纽,是形成阅读能力的一项根本性技能,要想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思路教学是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而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理清思路。在采用思路教学法时,要注意其与文章结构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7.
要解决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必须对已往语文教学的全程都进行思考并革新。针对阅读教学中阅读与思考分离、不同步的弊端,笔者在此就如何创造性地“范读”课文,结合《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初步尝试的“启引式”范读。“范读”应“范”什么?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清楚流畅等无疑都应“范”。但是,仅“范”这些常规内容,是很不够的。我们认为,“范读”课文,在以上常规内容的基础上,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用设问或独白等方式有选择地展示教师如何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读的阅读过程。这种展示…  相似文献   

8.
吴振华 《现代语文》2006,(12):27-27
阅读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从字间认读到篇章推敲,从语言感受到思想领悟,每走一步,都与思考有关。章是作思考的结果,阅读章就是在思考作的“思考”。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和锻炼自己的思考力呢?具体途径有:  相似文献   

9.
《陕西教育》2007,(9):34-35
问题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活动结束后针对文章提出的多方位思考,并通过广泛深入地探讨使文章蕴含的种种价值取向显露出来,从而使学生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受益。这种教学过程可遵循“阅读——质疑——探讨”三个环节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中灵动的生成,就是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参与,承认学生的个性感受是决定阅读成果的重要因素,而不是由文本或教师决定一切。重视“生成”,就是重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互动及其对阅读结果的影响,承认语文阅读的多元结果。一堂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师在预设中就能够完全敲定的。作为课堂上的掌舵人,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结合,灌注热情与精力于教学的生成之中。语文教师从观念上接受和理解“生成”的理念不算困难,难的是如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不失时机地捕捉“生成”的契机,如何及时采取机智的、适当的和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生成”,从而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此,本文拟就听课教研所得案例,思考、探讨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11.
阅读文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从字间认读到篇章推敲,从语言感受到思想领悟,每走一步,都与思考有关。文章是作者思考的结果,阅读文章就是在思考作者的“思考”。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和锻炼这种思考力呢?一、延伸思考一篇作品,有人读后作出了评价,你读作品,再读别人的评价,不妨进行新的思考,在别人的认识基础上求得“新的认识”。苏教版语文教材安排了评论作品的文章,如《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雪>四人谈》等等,这些文章从各自的创作体验出发,写自己的独特感悟,对名家名篇进行了评论。笔者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创造性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不仅是内化的过程,而且是发展的过程。内化就是阅读主体对文章理解的过程,即通过文章中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去认识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情感,并掌握一定写作方法的过程。发展,就是阅读主体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感知、想象、思考、判断、评价、推理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感受母爱     
我们已经习惯于单篇的文章阅读方式,习惯于读完文章后闭目想一想或做几道习题,以为这样就可以完成阅读任务,就完成了阅读任务。其实,阅读的天地十分广阔,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能不能尝试一种新的阅读模式:将阅读内容相对集中,组成一个个主题相对单一的“阅读群”,以“群”为单位实施阅读;同时,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究,强调在读后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好。阅读内容组成“群”,阅读过程形成“链”,这种阅读模式我们称之为“综合阅读”。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的“综合阅读”栏目,向同学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全新阅读领域和阅读过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本期的综合阅读主题是“感受母爱”,内容由“阅读”、“链接”、“交流”等部分构成。要特别提示的是,“链接”、“交流”两部分对于扩大视野、提高阅读效益非常重要,同学们不要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14.
李芳 《山东教育》2009,(5):60-61
最早理解的读书就是在学校里学习、听课、做作业,因为那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只有一个奋斗目标,考上理想的学校,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后来,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我经历了被迫阅读、主动阅读、边阅读边反思、边反思边提炼总结四个过程,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在阅读中,我也一路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5.
陈友琼 《辽宁教育》2023,(23):44-46
在“读思达”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习过程的本质就是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过程,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认知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既有引发多向思考与多元交流的积极意义,又有浅尝辄止与难于规范的消极意义.数学毕竟需要精准与缜密的思考,需要统一而规范的表达.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数学个性化阅读中产生的“浅阅读”现象,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共同研究出破解浅阅读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抓纲式阅读     
抓纲式阅读,就是对文章进行多角度整体阅读的一种阅读艺术。运用这一阅读艺术的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几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带动对全篇进行整体阅读的“纲”。怎样进行抓纲式阅读呢?第一,抓住文章的构思、表达、语言、人物等方面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价值的特点,将它们化为学习的要点,使之成为学习中的“纲”。1.利用文章中的原话。比如阅读现代散文作家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这一抒情散文,在全面阅读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抓住三个句子来深入思考:①“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此句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各是什么?②“一种很有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正在国内语文教育界酝酿、思考、实践,这就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教学”等有相近之处,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仅把文章按类组合在一起,而且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让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学生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阅读具有交互性,表现于三个方面,即阅读过程中两种基本阅读模式的交互、读者与作者的交互以及读者头脑中各种知识的相互作用.阅读交互性理论启示,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自上而下的阅读策略,加强课外阅读,并引入“批判性思考”概念.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三法     
提问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学因思而成,思因学而高。提问法是边阅读、边思考、边提问,带着问题阅读并设法解答问题的阅读方法。 提问法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深刻理解、把握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