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语是新闻的精华,是对新闻内容和主旨富有特色的浓缩与概括,而话题结构是任何语言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不同的语言其话题结构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话题结构会直接影响句子结构和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中英文新闻导语中话题结构的差异,其目的在于提高新闻导语的写作、翻译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导语是一篇新闻的序曲,它的好坏决定新闻的命运。读者一般都是通过导语来取含新闻的。因此,我们在写新闻时,必须给导语写作以充分的重视,使其充满“诱惑力”,促使读者能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并高兴读下去。然而,我们一些编采人员并没有在新闻导语上花必要的精力。翻开各地报纸,充斥版面的大多是起不到导语作用的“导语”。一、塞满事实的臃肿导语新闻导语的组成,往往离不开构成新闻的五个要素。但是,这五个要素并不要求在一个新闻导语中全部得到体现。导语,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逐渐迎来了信息全球化的社会。新闻就是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最有效,最权威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东亚日报》政治专栏中出现的新闻报道为中心,以韩中新闻翻译中的标题和导语翻译事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英语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正文三部分组成。"新闻可以没有导语,但是不能没有标题。"新闻标题是一门独特的语言"②英语新闻标题与普通文章标题不同,具有更为独特的新闻内涵。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导语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美国的新闻导语,有着很大的相似性。美国新闻的导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探讨美国新闻导语特色,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新闻导语走向,对于推进我国新闻改革,提高传播效果,无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导语是新闻的窗口。这个“导”字有三种涵义:开始、启发和吸引。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写好导语是很重要的。导语是新闻学特有的一个概念。现代新闻学称之为导语的,指在一则新闻中概括新闻内容,提炼新闻精华并揭示新闻主题的头一段话或头一句话。最初的新闻没有导语。新闻有导语,据说始于1865年。当时正值美国内战,重大军事消息往往夹在长篇叙述的中间或末尾,关键内容不突出,纽约的一位报纸编辑就把关键内容提到开头,并单独成段,名为“导语”。此后,导语便在新闻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7.
导语的写作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关键技能之一。导语是一条新闻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因而也就决定了这条新闻报道的成败。写出好的导语,是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好导语也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一、导语要体现最有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1.好记者不会写出雷同的导语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从中外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大致包括思维文化、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心态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体态文化等。与文学作品相比,新闻导语包含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因此没有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新闻导语的翻译将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经说过:"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锈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杰克海顿的话充分表明了导语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特征。一、新闻导语的重要性从前面谈到导语的产生和"导"字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导语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西方记者在写作非事件性新闻、人物新闻、迟到新闻和专稿等时,喜欢采用延缓性导语(又称间接性导语)。它不象概括性导语(直接性导语)那样开门见山地点明新闻作品的最主要思想和事实,而是迂回曲折、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以新颖、别致的开头,吸引读者读下去. 延缓性导语,冲破了“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的老观念,在国外有多达4个、5个、甚至6个自然段的例子。延缓性导语,是新闻导语发展到新阶段的形式之一.第一代导语,强调新闻5个W俱全,被人称为“晒衣绳式”导语;第二代导语,强调突出最主要的W;目前的第三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语作为一篇新闻的开头,凝聚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成功的导语,用只字片言便带给读者很多核心内容的提示,是一篇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节描写是导语写作的一种常见手法,用细节写导语能让新闻更夺人眼球,更具有现场感,可读性更强。新闻想要在开篇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必须仔细琢磨,写出精练的导语。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认为:"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为什么这样强调导语的重要性呢?这是因为;一、导语既可以使新闻紧紧抓住读者,也可以使读者放弃阅读;二、导语的好坏可以决定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取舍;三、导语设计能显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四、导语为整篇新闻定下基调,关系着主体部分如何展开;五、一篇新闻只有一条导语,因而它必须是最优化的.  相似文献   

13.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语的作用是以凝练的文字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新闻的全文。因此,多年来报纸上的新闻中除了一些简讯没有导语外,大多数新闻都有导语,它为读者阅读新闻提供了方便。读者只要看一眼题目和导语,便知道了这条新闻的大致内容,决定是否继续往下看。因为当今时代是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时间显得有限,不少人是在挤时间浏览新闻,很少有充足的时间看完每条新闻的全部内容。目前的电视新闻也是一样,除了简讯外,每条新闻也都有导语,而且是由播音员出镜来念,念完导语才出画面或正文。笔…  相似文献   

14.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闻,吸引读者注意力靠的是导语,而保持读者的注意力就得靠主体部分。主体部分要交代新闻的来龙去脉,要把导语所提示的东西告诉读者。如果新闻主体不能以周密而清晰的文字支持导语所提示的东西,读者就会产生受骗的感觉,甚至不会读完全文。因此,组织并撰写好新闻主体是极为重要的。这方面往往会比导语写作遇到更大的麻烦。导语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地,消息主体的展开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导语的历史 综观世界新闻写作史,新闻导语和新闻导语理论的产生均源于美国。 最早,世界各国报纸上的新闻作品都是编年史式的,就是从新闻事实发生讲起,新闻事实结果作为新闻结尾,根本就没有新闻导语这一结构部分,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大不便。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语中的六个要素(五个 W 和一个H),不能平分秋色,而要抓准新闻中最重要的要素,突现新闻的价值,是今天的新闻报道向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处于导语中最突出地位的那个新闻要素,我把它称之为“强调性要素”。新闻六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可以在不同的消息导语中处于核心领头的地位,这就要看事件本  相似文献   

18.
陈红梅 《记者摇篮》2009,(10):29-29
现在,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观众在看电视新闻时,都是在选看一些内容吸引人的新闻,那首先看到的就是新闻导语,观众需要借助新闻导语来大致了解一条新闻的大致内容。这就是说,电视新闻要想争取观众,导语是重要手段,特别是社会新闻的导语,必须吸引读者,诱发他们进一步详细了解内容的兴趣;反之,若导语平淡,必然会导致好新闻与观众失之交臂。作者、编辑的心血就可能付诸东流。那么,如何来写好社会新闻的导语呢?  相似文献   

19.
《新闻学词典》新闻导语定义是:新闻导语:新闻的开头,通常是第一个自然段,是新闻独有的结构语言。即于开端处,先用简要的文句,概括新闻的精华所在,揭示新闻主题,唤起读者注意,使之在脑子里先有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凡是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导语,又称“复合导语”。  相似文献   

20.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持这种新闻观点的人为数是不少的,也是最为流行的传统认识。其实,这种观点是很不完全的。就结构层次来讲,导语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自然段,这类表达形式固然居多,但也可以是二、三个自然段,甚至四、五个自然段组成的。王家鼐曾著文指出: 一般人常说:新闻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这是值得商榨的。的确,绝大多数新闻的第一段是导语,但并不是新闻的第一段都是导语。比如:把一个动人的情节放在第一段,以吸引读者,这种新闻不少,但那第一段不一定是导语;独段新闻也不是整段新闻都是导语。至于多元素新闻,就可以有两、三自然段做导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