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亥革命将共和的种子深植于中国,此后百年来,不管封建复辟还是专制主义或滥觞或滔天,无一不在荡秽涤流后,重新拉回到民主与共和的主流上来。正如孙中山所言,历史潮流已是不可阻挡,逆流者若不调转方向注定会被人民抛弃。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有这样的说法:段祺瑞(1865—1936)有“三定共和之功,一匡天下之志。”“三定共和”指的是1912年初他领衔通电赞同共和;1915年5月,反对袁氏帝制自为、维护共和;1917年7月率先讨逆,恢复共和。“一匡天下”说的是他在1917年秋实行武力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辛亥革命爆发90周年之际,季宇的长篇纪实<共和,1911>的出现给人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作品严谨的风格、恢宏的气势和冼炼的文笔令人耳目一新.创作历史题材的纪实作品,作者碰到的最大障碍是材料.  相似文献   

4.
共和之殇     
民国初年的政治,风潮起伏跌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充满着戏剧的元素。1912年以后,中国的政治到底走向何处?共和的实现,是大势所趋还是偶然?共和的失败,是人事所误还是必然?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5.
毕一鸣 《中国广播》2011,(10):35-38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也是辛亥革命的先声。虽然只发行了26期,但是它对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和共和理想的实现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作出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新闻传媒在社会变革中如何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民报》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划时代意义。民国成立之初,中央和地方军政机构制作、颁发了不少辛亥革命纪念章。大部分辛亥革命纪念章的主图案为革命旗帜,主要有十八星旗或五色旗,还有不少是二者交叉兼用的。如果从纪念主题上来说,辛亥革命纪念章大体可以分为光复纪念章、中华民国纪念章和改元纪念章三类。辛亥革命纪念章的旗帜图案和文字主题虽然样式各异,但其中含有民国色彩的较为常见,如五色旗的背景图案、共和与改元的纪念主题,而带有浓厚"排满"元素的并不多见。这种差异性和集中性,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辛亥革命阵营中革命派与立宪派对民族主义价值理解的分歧,及其"排满"逐渐让位于以创建民国与五族共和作为主流宣传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7.
匡萍 《兰台内外》2013,(3):20-21
岳麓山上静卧着的民国元勋、近代军事家蔡锷,是1916年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后,以国葬之礼下葬的第一人。年仅34岁就去世的蔡锷,以一人之身公开讨伐袁世凯,首倡维护共和,被赞誉为"护国将军"、"共和将军",他一直被公认是中国职业军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洛芬Lsphere_上玄月: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不管经历封建复辟还是专制主义,都不断被重新拉回到民主与共和的主流上来。@Asnl_Highbury:无论结果如何,那些为民族勇于尝试的先驱者们应当被尊重,那段功史应当被尊重。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甲午之战、庚子之乱和日俄战争后,那些舶来的共和种子在中国四处播撒,而且一旦扎根生长,便再也无法扼杀  相似文献   

10.
近半世纪以来,群雄逐鹿、战乱不断、政局动荡.令尼泊尔伤痕累累。走向共和将给这个“雪山之国”带来和平与繁荣吗?  相似文献   

11.
100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这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中,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开国之功未可忘,国人犹自说孙黄。”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先生并称的民主革命家,是中国同盟会最高领袖之一,也被尊为“共和的缔造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裂变的一年,这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从此辛亥革命势不可挡。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形,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11月5日,浙江省城杭州光复,随即各府县接连宣布光复。11月7日,浙江军政府应运而生,它是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核心的、依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沈平 《今传媒》2003,(5):25-26
电视剧《走向共和》对近代史上众多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新的诠释,其中李鸿章一改过去的“卖国贼”形象,被塑造成“忧国忧民、忍辱负重的忠臣。许多报纸刊登文章,对此发表了不同看法,认为这是“矫枉过正”,是替卖国贼翻案。5月9日、5月14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不甘寂寞,分别刊登《〈走向共和〉编剧:愿为创作的李鸿章负责》、《〈走向共和〉不以道德论英  相似文献   

14.
伊丽莎白女王心里悬起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澳大利亚人在本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最终还是选择了她作为他们的国家元首。“这可谓英王室多年来的最大一桩喜讯”,英国王室传记作家平洛特表示。但王室并没有开PARTY,举起香槟酒为此额首相庆。多年以来,王室给英国人带来的已经不再是光荣与梦想。相反,皇子皇孙们的绯闻和地铁里的黄色小报,让矜持的英国人丢尽颜面。现在,澳大利亚又闹起了共和运动。让伊丽莎白女王深感痛心的是,世代相传的皇家传统正在一点点地消褪,王冠的权威也在国人的心里日渐模糊。自从戴安娜王妃的去世让英王室的家庭纠纷告白于天下后,有关王室的丑闻就像风中的纸屑一样漫天飞舞。  相似文献   

15.
<正>实物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性的特定载体,它通过实物形态与结构来反映人类既往活动的真实信息。本文探究两件实物档案:民国五年(1916)六月,云南都督府颁发的"拥护共和纪念章"和"拥护共和奖章"。一、档案特征实物档案一:"拥护共和纪念章"。材质为铜质,圆形,直径4厘米。奖章外围由50个小花瓣环绕,内圈等距均匀环绕六朵珐琅五彩庆云纹。  相似文献   

16.
历史小说《走向共和》是今年初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自从5月以来,由于与影视联动,这本书的发行取得了不菲的销售业绩。这本图书的编辑加工和发行策划,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呢? 把握作品主题,切实驾驭重大题材 《走向共和》的主题是“走向共和”,这是一个具有震撼力的主题。本书以中国各阶级对挽救中华民族衰败落后的局面所采取的不同行动为主线,展现了清末民初中国历史转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矛盾冲突内幕,写出各种政治势  相似文献   

17.
匡萍 《兰台内外》2013,(4):15-16
岳麓山上静卧着的民国元勋、近代军事家蔡锷,是1916年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后,以国葬之礼下葬的第一人。年仅34岁就去世的蔡锷,以一人之身公开讨伐袁世凯,首倡维护共和,被赞誉为"护国将军"、"共和将军",他一直被公认是中国职业军人的典范。但他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并不非常清晰,那么,他用34年的时间演绎了怎样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8.
10年前,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广大华侨功不可没。孙中山在谈及辛亥革命及民国创建时,曾说"华侨乃革命之母"。他还说:"同盟会之成,多赖海外华侨之力,军饷胥出焉。"辛亥革命前后,华侨的贡献至深且巨。越南华侨在孙中山思想的感召下,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为革命筹措巨额经费,照顾流亡越南的革命志士的生活,抚恤保护革命志士的家属,维持革命火种在海外的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19.
100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10月9日,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新闻出版总署在京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工作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20.
徐立刚 《历史档案》2011,(3):96-104
武昌起义后南方革命党人正视自身军事实力、财政实力不足的现实,审时度势,南北议和,以实行民主共和为前提条件,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从而结束满清封建帝制,南北统一于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尽管辛亥革命的结局不尽如人意,民国初年的政局还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民主共和新局面——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党派团体纷纷成立,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