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毕业时,总爱拿着纪念册找我写一句留言之类的话。都是我深爱的学生,不愿意写得千篇一律,更不愿意应付,因此,每写一句都颇费心思。在一个刊物创刊十周年的时候写一篇文章,像在纪念册上题字,很难下笔。又因为是《教师博览》,更像是给一个知已写纪念册,便感到另一种困难——因为太熟稔,感想太多,反而无从写起了。  相似文献   

2.
“如果爱你是一种错,我已铸成大错。”死党锐在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每每都能让我读出一种湿湿的怀念。三年过去了,许许多多的面孔在夜晚翻起纪念册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出来。三年,真的就这么过去了!还没来得及与同学说声再见,就开始了新的同学交往,同学录又写了厚厚的一沓。“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记,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而你在这里,却是生命的奇迹。”我看到时光在一页页纸上翻腾,同学关系支撑着我的精神生活。我不知道,当自己真正脱离了校园生活后,将如何给曾经的同学作一个定位。但有一点肯定的,就像我怀念初中的同学一样,在黑夜…  相似文献   

3.
8月12日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东方明珠”,参观“上海国际城市动漫展”。那天,正遇上我很喜欢的一位漫画大师———川上袜子在那里签售她的作品和展览会纪念册。我也随着弯弯曲曲的签售长队,慢慢挪到了大师的面前,和大师来了个“零距离接触”。只见她接过我递去的纪念册,“刷刷”几笔就在书的扉页上画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画像,又在自画像旁边龙飞凤舞地签上了她的大名。那一刻,大师的风采迷倒了我,在我心中刻下了一个完美的印象。可就是这样一位风姿绰约、端庄灵秀的大师,也会遇上尴尬事呢。我从流连了很久的“动漫展”出来后,和妈妈一起乘上…  相似文献   

4.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F0002-F0002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秦升阳教授一直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高句丽史”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1995—1998年连续获得通化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奖,被评为“通化师范学院教学标兵”:此后又多次获得学院教学优秀奖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2000年作为主要参加人,获通化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2001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02年被评为通化师范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5.
幽默细菌     
《同学》2002,(9)
毕业纪念册一位留级的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这样写:各位同学,我还有事,你们先走吧! 无动于衷某经济学教授正在讲解“货币的流通”一课时,有个学生竟然睡着了,旁边一个同学急忙推醒他。这一情景被教授看到了。教授谅解他说:“人人都说钱是极有魅力的,可这里就有人对钱的问题无动于衷,难得啊!”特困生今天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在制图课上睡觉,校长来到教室问:“这里有没有特困生。”只见这位同学站起来,迷迷糊糊地说:“我是特困生,我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  相似文献   

6.
特别赠言     
暑假开始没几天,毕业考分数就揭榜了。那些上了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学生们,特别高兴和激动!他们纷纷买来纪念册,互相题赠留言。许多小家伙还抢着来请我这个班主任给他们留言。今天上午,我又写了十几个留言,刚想歇口气,不料门外又闪进来一个,那是平时在班上最“捣蛋”的田文彬。他红着脸扭扭捏捏地走进来,拿出崭新的纪念册,郑重其事地摆在我的书桌上,开门见山地说:“严老师,请您给我留言。”我微笑着点点头,但一提起笔来,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田文彬似乎看出了我的尴尬,“嘿嘿”笑了两声,提醒我说:“严老师,就写那次的话吧!”“哪次?”我丈二和…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3月底,看到班里有个别孩子买来同学录,让同学们为其写毕业留言。我瞬即到网上查看同学录价位,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价值不菲,少则四五十元,多则上百元。我一边对本班学生的行为不赞同,一边开始琢磨是否能让学生DIY班级纪念册,让纪念册变得更有意义。班会课上,我讲了班级纪念册设计的构想,同学们都很兴奋,原来王老师并不反对写纪念册,只是要大家做创意的、DIY的纪念册啊!经过一番讨论,班级纪念册初步确定由三大版块组成:封面设计、个人页面设计、公共页面设计。我在网上买来一本A4大小活页原色硬卡纸,带硬装封面和封底,  相似文献   

8.
深情寄老师     
这封信已在心中蕴藏几年,到如今它才溢出笔尖。当我在工作上取得成绩,您不倦的面影便在脑甲浮现,当我在前进路上遭到挫折,便痛感没有将您的教诲实践,当我在进击中碰到顽敌,更惋惜您已不在身边。就打开了珍藏的韶山纪念册,遥望北京向英明领袖倾诉心中的万语千言。被教唆犯砸碎的心灵窗扇,校园里废弃多年的学雷锋专栏,需要您用共产主义精神修检,急待您撰写激励人心的前言;被“四人帮”吹熄了的万千智慧之灯,等着您用心血之油去重新点燃。好几年了,“四人帮”百般搅乱教育战线,使您几番受陷害、几番受熬煎。伟大领袖毛主席给了您力量,光焰四射…  相似文献   

9.
顷者戴自俺、刘大作两位同志为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将出版纪念册事访问於我,要我写一些追怀回忆的文章。我少于陶先生一岁,今既八十有九,脑力衰颓,笔墨迟钝,然而我又何敢辞谢不敏呢?  相似文献   

10.
在“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中,我听了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汤建芬老师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汤老师将课改新理念融入常态的课堂教学之中,给我们呈现了一节可学、可用且又耐人寻味的研究课,其中几处让我叹服并回味.  相似文献   

11.
顷者戴自俺、刘大作两位同志为陶行知先生诞生90周年将出版纪念册事访问于我,要我写一些追怀回忆的文章。我少于陶先生一岁,今既八十有九,脑力衰颓,笔墨迟钝,然而我又何敢辞谢不敏呢?  相似文献   

12.
郭丽平 《教师》2014,(1):128-128
正"怨归去得及,怨相遇得晚。三年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终于理解了。感情交融,心灵碰撞彼此踏进了对方的心坎。"这是写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的一段话。翻开纸张已有些发黄的纪念册,一张张年轻的笑脸又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些面容里,有的已经模糊,有的已经忘记,可在这模糊与忘却之间,有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却始终顽固而清晰地占据我的脑海,挥不走,抹不掉。他,就是上  相似文献   

13.
邓晓燕 《班主任》2014,(8):17-18
正今天,又是小朋友集体过生日的日子。放学后,本月生日的孩子拿着大家精心制作的生日纪念册,一边走一边津津有味地翻阅着。小伟的妈妈来接小伟,听说是老师发的纪念册,便问他有没有谢谢老师,不料,小伟轻描淡写地说:"每个小朋友都有的。"这番对话刚好被不远处的我听到了,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难道因为每个人都有纪念册,自己享受到的这份爱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吗?第二天晨会,我请拿到生日  相似文献   

14.
生日那天,爸妈陪我看了电影《青春派》。回家后,他们像变了两个人儿似地,换着法子跟我套近乎:爸爸说,诺诺,我不知道现在做学生的压力那么大,以前爸爸陪你的时间实在太少!妈妈说,诺诺,我不该管你那么多,其实我们的女儿已经长大!之后的相处,完全就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妈妈的唠叨少了,爸爸的身影多了,我和二位的争吵没有了。又过了几天,我收到了爸妈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礼物——是专门补送给我的生日纪念册。在里面,爸妈为我搜集了好友的祝福、我喜欢的星座海报、朋友答谢卡、课堂内外主编签名书;我堆在电脑里的照片也被他们拿去冲印,旁边是他们手写的我QQ里的"说说"……在纪念册"父母的信"里,不承认落伍的爸妈摘给了我一句调侃:"有个好老爸,不如学好数理化!"很显然,  相似文献   

15.
梁红 《教育文汇》2003,(7):29-29
“老师,请您为我留言”。每当临近毕业时,总有许多毕业班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毕业留言纪念册捧到你面前,于是昔日宁静的校园中同窗好友及师生间又掀起了一年一度的毕业留言热潮。尽管这种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但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敏锐意识到毕业留言这种校园独有的文化现象,看出她所蕴含的不容忽视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1有一年,我回老家整理房间,在抽屉的最深处找到了学生时代的照片,在连塑封都翘皮的照片上,我看到了子珊的脸,突然想起了高三时的那本毕业纪念册。记得当时我们都在玩QQ、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但是子珊在毕业典礼之前拿来了一本毕业纪念册,让我们给她留言。  相似文献   

17.
经过10个月的辛苦,孩子终于出生了。当护士将可爱的宝宝抱至幸福的母亲身边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其中就有一份精美的出生纪念册。翻开纪念册,里在面除记录了宝宝出生时的体重、出生时间、属相之外,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足印。可能是受这一创意的启发吧,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出生纪念品被开发出来,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品位的作品,以文化艺术为框架、父母情感为主题,魅力十足,很受年轻父母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二年九月,我从赣南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会同初中当物理教师。这是一所新办的农村初中,設备较差,生活較为艰苦,連間单人宿舍都沒有。毕业分配时我就不愿到农村当教师,偏偏又  相似文献   

19.
一“月亮就是月亮,星星永远无法超越你的光芒!”微微在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虽然有点拽,但它的确反映了我曾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状态。过去的日子用众星捧月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我出尽了风头,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带着这种状态,我进入了一所省重点中学。“四好少年”、省作文竞赛  相似文献   

20.
红子是个含蓄内向的人。当我想给他一个惊喜突然出现在中科大校园时,想不到竟在他同学面前泄漏了他有女朋友的秘密。他发现自己忽然由一个边缘人变成大家关注的中心了,幸福夹杂着一点尴尬。他哼都没哼一声,就被人借给了自行车、相机、遮阳伞、甚至一大堆杂志。宿舍里的男孩子们平常一贯独来独往,也一下子充满女性气息:亲近而温馨。大家没有来由地小聚在餐馆里,喝些酒,互相拍着肩膀,说几句“可惜朋友之妻不可夺”之类的话。一周之后,我被依依不舍地遣送回我的学校。一些称赞之语由红子在信中转达于我。3个月后,红子毕业了,带回毕业纪念册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